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兰汤沐浴——读《曾有西风半点香》

(2012-02-19 15:14:04)
标签:

扬之水

敦煌

正仓院

沐浴

兰汤

温泉

解散

澡堂

杂谈

分类: 闲来漫谈

燕人无惑,故浴狗矢。燕人,其妻有私通于士,其夫早自外而来,士适出,夫曰:“何客也?”其妻曰:“无客。”问左右,左右言无有,如出一口。其妻曰:“公惑易也。”因浴之以狗矢。一曰:燕人李季好远出,其妻私有通于士,季突至,士在内中,妻患之。其室妇曰:“令公子裸而解发直出门,吾属佯不见也。”于是公子从其计,疾走出门。季曰:“是何人也?”家室皆曰无有。季曰:“吾见鬼乎?”妇人曰然。“为之奈何?”曰:“取五姓之矢浴之。”季曰:“诺。”乃浴以矢。一曰浴以兰汤。

《韩非子·内储说下》中此两则故事乃是作为“利害有反”之例以说人主,但都与浴事有关。不过此处用狗屎或人粪药浴倒并非杜撰,马王堆所出帛书医方即有“浴汤热者熬彘矢,渍以醯,封之”的记载,则当时狗屎或人粪与兰汤本是并行的。

http://s10/middle/4d40cc3dgb94c182dbec9&690春秋盥缶 郧县乔家院墓地出土 湖北十堰市博物馆藏
http://s14/middle/4d40cc3dgb94c1b873f6d&690战国兽耳盥缶 寿县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安徽省博物馆藏

佛教东传,许多源自内典的生活方式也逐渐渗入到日常生活,澡浴即其一例。安世高译《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云:“澡浴之法,常用七物除去七病,得七福报。何谓七物?一者然火,二者净水,三者澡豆,四者酥膏,五者淳灰,六者杨枝,七者内衣。此是澡浴之法。何谓除去七病?一者四大安隐,二者除风病,三者除湿痹,四者除寒冰,五者除热气,六者除垢秽,七者身体轻便,眼目精明。是为除去众僧七病。”

“何谓七福?一者四大无病,所生常安,勇武丁健,众所敬仰。二者所生清净,面目端正,尘水不著,为人所敬。三者身体常香,衣服洁净,见者欢喜,莫不恭敬。四者肌体濡泽,威光德大,莫不敬叹,独步无双。五者多饶人从,拂拭尘垢,自然受福,常识宿命。六者口齿香好,方白齐平,所说教令,莫不肃用。七者所生之处,自然衣裳光饰珍宝,见者悚息。”

安世高所译虽为僧众说法,但所谓“常用七物除去七病”,于凡俗也是很适用的养生之道。据敦煌文书可知,佛经中澡浴部分不少是单独行世,有的甚至是作为药方。

http://s7/middle/4d40cc3dgb94c1fbd3156&690大英图书馆藏敦煌所出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大辩才天女品》中的洗浴药方
http://s2/middle/4d40cc3dgb94c204c7931&690法国国家图书馆藏藏敦煌所出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大辩才天女品》中的洗浴药方

与先秦两汉的兰汤沐浴相比,北朝时温泉洗浴以疗疾似更为盛行,此风且一直延续至唐代。北齐刘逖有《浴温汤泉诗》云:“骊岫犹怀土,新丰尚有家。神井堪消疹,温泉足荡邪。 紫苔生石岸,黄沫拥金沙。振衣殊未已,翻能停使车。”此所咏温汤泉,便是后来因杨贵妃而更为著名的骊山温泉。说到温泉疗疾,其所疗之疾或又与时人解散有关。魏晋以降至于唐代,士人乃至帝王服用寒食散甚为流行,而服散须明节度,否则便易生疾。王焘《外台秘要》卷三七载:“寒食诸法,服之须明节度。明节度则愈疾,失节度则生疾。愚者不可强,强必失身。智者详而服之,审而理之,晓然若秋月而入碧潭,豁然若春韶而泮水,积实谓美矣。”孙思邈在其《千金翼方》中便描述了服散发病的四十五种症状。

服散后要注意沐浴,这是解散下石的重要方法。《抱朴子内篇》卷一《仙药篇》云:“玉屑服之,与水饵之,俱令人不死。所以为不及金者,令人数数发热,似寒食散状也。若服玉屑者,宜十日辄一服雄黄、丹砂各一刀圭。散发、洗沐寒水,迎风而行,则不发热也。”《外台秘要》卷三七亦云:“凡药石发,宜浴。浴便得解,浴讫不瘥者,乃可余疗,若浴不瘥,即得依后服葱白、麻黄等汤,诸随身备急药目新附。”足见沐浴在服食石发症中的重要作用。史载唐玄宗、杨贵妃多次在华清宫汤池中沐浴,玄宗奉道服食,杨贵妃平时服用杏丹以固容颜,其沐浴也应与解散有关。

http://s4/middle/4d40cc3dgb94c284c09e3&690大英博物馆藏敦煌所出佛传故事画九龙吐水灌顶

http://s14/middle/4d40cc3dgb94c2f05fa5d&690正仓院藏《种种药帐》,其中当亦有用于澡浴的香药

宋代浴室、浴池建置的完备及环境的宜人,似以寺院为最。《禅林象器笺》殿堂类下引《六学僧传》云:梁乾化四年,后唐智晖“自江表来京邑,历观诸刹,以为所须皆备,而独于浴室似有缺典。于是相攸洛汭,治屋若干楹,购山给薪,凿沼储水,轮汲而槽,受其汤之富未易言言,则瓶锡之侣,冠簪之伦,搢绅先生之流,其至者日不暇给。而脱履则木舄承足,卸衣则枲裙障身,五日一开,开凡七十有二而岁周矣,其所浴殆数万人不啻。”

无论寺院宣明还是开在都城里的香水行,宋代似乎都没有专为女子而设的浴室,则女子的沐浴该是在自家宅第。至于元代,公共浴室可供女子洗浴。熊梦祥《析津志》“风俗”项下说道“都中官员士庶之家,聘女,将嫁之明日,家人送女儿入堂中澡浴。男家一应都散汤钱,凡应役者赏有差。男家复把避风盏之类,比及出门,轻者十封,及有剃面钱之类,迟明则出嫁。”可见,因混堂洗浴实际包括很多内容,故而整个洗浴过程费时较长。此在朝鲜人编纂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中讲得分明:

孙舍,混堂里洗澡去来。

我是新来的庄家,不理会的多少汤钱。

我说与你,汤钱五个钱,挠背两个钱,梳头五个钱,剃头两个钱,修脚五个钱,全做时只使得十九个钱。我管着汤钱去来。

衣裳、帽子、靴子都放在这柜里头,分付这管混堂的看着。到里间汤池里洗了一会儿,第二间里睡一觉,又入去洗一洗,却出客位里歇一会儿,梳刮头,修了脚,凉定了身已时,却穿衣服,吃几盏闭风酒,精神更别有。你休怪,到家慢慢的与你洗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