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具庄严——读《曾有西风半点香》

标签:
扬之水敦煌正仓院法隆寺帐盖幡名物杂谈 |
分类: 闲来漫谈 |
《龙兴寺卿赵石老脚下,依蕃藉(籍)所附佛像供养具并经目录等数点检历》
佛帐额上金渡铜花并白镪花,叁面画垂额,壹。……
故四(原作四)福锦绢幢壹,罗锦绣者舌。
又肆福故幢贰,杂色罗表、色绢里、高梨锦屋并者舌,锦绣罗带,木火珠。
又故汉幢壹,杂色罗表、色绢里,锦屋,罗锦绢者舌(并)带。
又肆福罗表、绢里、高离锦屋幢壹,锦绣者舌并带。
故不堪受用,杂色罗表、色绢里锦屋幢壹,伍福,罗锦绣(案:查原件为绢)者舌并带。
析(新)高离锦表、色绢里伞壹,红绢裙并丝悬针线袋罗网,并金铜杏叶庄严,周围柒箭。在行像社。
故小白绫伞贰,色绢者舌,周围壹箭半。
故生绢画幡贰拾肆口,长柒尺并有连提。
故珠幡贰,又小珠幡贰,不堪受用。
又故金花幡叁,不堪受用。
金渡紫绢佛帐额,长壹箭半,阔壹尺,肆条。
故绯绣罗额长壹箭半。
白绣罗额两段,壹箭半。
故画布幡拾壹口各长陆尺。……
http://s6/middle/4d40cc3dg78ec39697795&690
http://s9/middle/4d40cc3dgb93a3eb24698&690龙兴寺卿赵石老脚下,依蕃藉(籍)所附佛像供养具并经目录等数点检历
http://s7/middle/4d40cc3dgb93a3f0de0e6&690大英博物馆藏敦煌所出帐额、垂额、者舌、“柱子”
http://s6/middle/4d40cc3dgb93a5327e355&690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敦煌所出案帐帐额、垂额、者舌
http://s13/middle/4d40cc3dgb93a538426ac&690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敦煌所出案帐局部
帐分平顶和盝顶,而不论哪一种,帐前总有通贯帐端的一道边框,也可以单称作额或颜,其表通常点缀朵花之类,或即装饰构件的美化。帐额的计量单位为“条”,此“条”即指横向的一条。
金渡即镀金,帐额上端通常装饰有莲花、莲蕾等各种装饰,讲究者用铜镀金等。绯绣罗额、白绣罗额则只为绣罗帐额而已,其上并无再贴金花或镀金花饰。
垂额为帐额下面的三角形饰件,是帐的组成部分,既为美观,又兼有“押”的作用,即覆于帷幔之上,使得质地轻薄的丝帛得以柔顺下垂而不至于飘扬。一件帐,由帐额、垂额、沥水、蒜条、帘押等组成。
“福”在此处当是一个计量单位,“福”应该就是伞幢式锦幢的一个单元亦即一“屋”。四“福”即四重相叠之幢,“伍福”者,凡五重也。
者舌之名见于佛典。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六“即便有娠”条载:“尸仁反,怀胎也。经作身。如盖是一,者舌是多。者应赭字,乃是盖四面垂綵,綵,舌也。”(此从扬之水女史校勘句读)者舌亦即赭舌,又或作牙舌,乃是伞盖边缘的垂覆之饰。者舌或曰牙舌,其式样与作为帷帐装饰得垂额几乎无别。或者可以认为,此饰在帷帐、在伞幢,有着不同的称谓。而作为物件名称,者舌的使用范围其实很小——很可能仅局限于寺院,使用的时间大约也不长。经文中的“牙舌”,当时译经者据其相叠缀作齿状排列的式样而名之,此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幡、旃、幢上面的牙饰似乎相通。
组织为一件锦幢的几个基本部件是:罗表、绢里,锦裙,火珠,各色锦绣绢帛拼缀的者舌与带。幢的使用,须有撑竿中挑,或擎举而行,或置放在固定的处所。如果是后者,便需要有用作固定的插座。
http://s12/middle/4d40cc3dgb93a5c18a33b&690大英博物馆藏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图宝盖
http://s4/middle/4d40cc3dg78ec3c8450f3&690大英博物馆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图宝盖
http://s7/middle/4d40cc3dgb93a5dcbe646&690
所谓“丝悬针线袋罗网”,即佛典中说到的“网幔”。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七“网幔”条云:“幔上网以宝,饰之如幰之庄严,名‘宝网幔’也。”幰为车舆上的装饰,宝网幔式的车幰最早见于俗间。缀以珠宝的网幔,佛经又或称“宝绳绞络”。
所谓“杏叶”,此处应指的是覆于“丝悬针线袋罗网”之表的金铜饰件。
http://s4/middle/4d40cc3dgb93a6a69dd23&690法国集美博物馆藏敦煌所出红地彩绘团雁纹幡头
http://s10/middle/4d40cc3dgb93a6b1cc229&690法国集美博物馆藏敦煌所出夹缬花卉刺绣鹰纹幡头
http://s13/middle/4d40cc3dgb93a72cd254c&690大英博物馆藏敦煌所出幡
就广义而言,幡是旗的一种。不过幡的形制与旗并不相同,主要区别是其幅面竖垂。如果细别,则幡的种类与式样又不止一种,且有长短之别。短者,幡盖为半圆形,下缀五彩脚,魏晋以降至唐五代,此多系于仪卫中的兵器和吹奏器之端。长者,其式样也非一种,不过基本结构大致相同,即幡的上端有用作悬挂幡竿的提系,下连三角形幡首,其下为幡,幡下连接绢帛制作的长飘带亦即幡脚。连提,或即幡首顶端用于悬挂的提系。珠幡,大约有两种:一是幡有珠串制作;二是幡脚和幡的两侧垂珠饰。
http://s5/middle/4d40cc3dgb93a77c3bd74&690大英博物馆藏敦煌所出绢画引魂菩萨像手持的引魂幡
早期佛教艺术中的幡,多用于礼敬佛塔而为功德。隋唐以后在有所不同,幡多悬挂于幡竿,树立于“所有佛事处”。幡首与幡多装饰各种图案,或绘,或绣,或染缬,又或材料本身就是暗花绫乃至织锦。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六“旛铎”条释“旛”曰:“今以五彩间错,或画花果鸟兽悬之。”
幡以“口”计,《洛阳伽蓝记》卷五记宋云与惠生为北魏特使衔命西行,“皇太后敕付五色百尺幡千口”,“王公卿幡二千口”。
http://s1/middle/4d40cc3dgb93a7b388a30&690正仓院所藏天平胜宝九年锦幡
正仓院南仓锦幡,通长三米余,幡首顶端有提系,红地团花织锦做成幡首,中间和两侧垂系绢帛所制的长短不一的带子。八枚紫地和绿地相间的三角形四鹿祥云团花锦连缀为幡,其下长垂紫绫和夹缬絁的幡脚,幡脚包镶末端做成舌样圆弧的织锦。此即道场幡,乃日本天平胜宝年物。幡首有白绫题笺,朱书“平城宫御宇后太上天皇周忌御斋道场幡”,墨书“天平胜宝九岁岁次丁酉夏五月二日乙酉右番,东大寺”。
http://s14/middle/4d40cc3dgb93a7e5239bd&690正仓院藏赤地团窠对羊纹(陵阳公样)锦幡首(赵丰教授谓“此即斗羊,花中斗羊,似为唯一实例”)
http://s13/middle/4d40cc3dgb93a800a031c&690正仓院藏罗地金绣幡首
http://s12/middle/4d40cc3dgb93a91451c4b&690正仓院藏幡
http://s12/middle/4d40cc3dgb93a94bba41b&690法隆寺藏蜀江锦幡
http://s15/middle/4d40cc3dgb93a95ac31fe&690法隆寺藏金铜灌顶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