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小河墓地

标签:
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印欧人吐火罗月氏亨宁杂谈 |
分类: 闲来漫谈 |
小河墓地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以南约60公里的荒漠之中,东距楼兰故城约102公里,西南距阿拉干36公里。墓地地处孔雀河支流小河河道东侧4公里处。墓地外观为一座椭圆形的大沙丘,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高7米余,长74,宽35米,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首次在此发掘墓葬12座;2002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试掘墓葬4座;2003年12月至2004年3月,共发掘墓葬33座;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合作发掘墓葬130座。至此,整个墓地的发掘宣告完成,共发掘墓葬167座。墓地的墓葬一般由沙穴中的木棺、棺前竖立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男根或女阴立木、棺尾插立的细棍组成。部分墓葬在墓穴的最前端再竖一根高大的涂红木柱,这类墓柱是设置在当时墓葬地表以上的标志物。
http://s8/middle/4d40cc3dh9e0490cdac77&690
小河墓地
关于新疆地区人种,韩康信通过对众多人骨的考察,认为,至少在公元前的几个世纪以前,西方人种从不同方向向新疆地区推进比东部蒙古人种由东向西的活动更为活跃,其数量和规模也更大一些;而蒙古利亚人种成分规模更大的向西发展,可能较晚,大概不会早于秦汉时代。中国发现的具有白种人体质特征的骨架和干尸属于吐火罗人。有的学者提出吐火罗就是大月氏。英国剑桥大学已故的贝利(H. Bailey)教授巧妙地解释说,从伊兰语的角度,Tokhar 一名中的to,可解释为“大”,khar可对应“月氏”。有人并还主张月氏就是希罗多德书中的马萨革特人(Massa意为大,getae是月氏的原音,大月氏即Massagetae)。
http://s12/middle/4d40cc3dh9e049e6b90bb&690
http://s2/middle/4d40cc3dh9e049f42e2d1&690
小河美女
M11墓主人
关于吐火罗人的起源,目前主要有三种解释:
第一、近东起源说,英国语言学家亨宁 (W.B.Henning)1978年提出。认为塔里木盆地的吐火罗人就是公元前2300年左右出现在波斯西部扎伽罗斯山区的游牧民族古提人,阿卡德人称其为“古提姆”(Gutium),亚述人谓之“古提”(Guti)。
第二、西域本土起源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纳兰扬(A.K.Narain)1990年提出。认为印欧语各族本身就是在今天中国西部形成的,因为月氏人从远古时代起就住在黄河以西和中国西域。
第三、南西伯利亚起源说,爱尔兰学者马劳瑞(J.P.Mallory)博士1989年提出。目前所知年代最早,分布最靠东方的印欧人考古文化是南西伯利亚的阿凡纳谢沃文化,所以马劳瑞推测吐火罗人的祖先是阿凡纳谢沃人。
http://s10/middle/4d40cc3dh9e04b1428eb9&690
M13所出毡帽
http://s12/middle/4d40cc3dh9e04b588696b&690
M13所出牛头http://s1/middle/4d40cc3dh9e04cd7996f0&690
M13所出木雕人面像和木祖http://s16/middle/4d40cc3dh9e04bcbd02ff&690
M13所出手链http://s12/middle/4d40cc3dh9e04c040f48b&690
M13所出皮囊
从语言角度,吐火罗人可分为龟兹、焉耆、楼兰和月氏四大支系。其中月氏人在中国与西方早期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他们开辟了一条从和田昆仑山至黄河中游地区的商道。林梅村认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最初接触早在遥远的青铜时代乃至更早就已开始,青铜剑在商代传入中国北方草原和巴蜀地区以及在周代传入中原,应该与印欧人特别是吐火罗人在东方的活动有关。宁夏固原及附近地区曾是先秦吐火罗人的活动中心之一,月氏是吐火罗人的一支,其王族应是龙族,可能就是殷墟卜辞中多次提到的龙方。
公元前2000年左右印欧人在东方的分布就已达新疆孔雀河流域至哈密盆地一线。徐文堪先生等学者认为,这些年代最早、分布最靠东方的印欧人就是后来定居塔里木盆地的吐火罗人的嫡系祖先。目前学术界对印欧人的起源地尚存争议,但更多的证据表明,里海-黑海北岸铜石并用的颜那亚文化(Yamnaya Culture)和原始印欧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颜那亚墓葬一般为堆冢竖穴单人葬,旧称“竖穴墓文化”(Pit grave Culture)。据碳十四年代数据统计分析,颜那亚文化的年代大致在公元前3600-前22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