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燕行录相关问题概说(五)——礼赠物品

(2011-02-27 15:14:43)
标签:

燕行录

金昌业

稼斋

高丽纸

扇子

清心丸

杂谈

分类: 屏藩朝鲜

朝鲜使节在燕行路程中与清朝人交流时,常常使用纸笔墨、扇子、清心丸等物品相赠。

中国对高丽纸和笔的认识,历代都有文献记载。《宋史》载:“(高丽)地产龙须席、藤席、白硾纸、鼠狼尾笔。”高丽纸即中国人对白硾纸的习惯称呼。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丽贡纸》中也载:“今中外所用纸,推高丽贡笺第一。厚逾五铢钱,白如截肪切玉,每番揭之为两,俱可供用。以此又名镜面笺,毫颖所至,锋不留行,真可贵尚。独稍不宜于画,而董玄宰酷爱之。盖用黄子久泼墨居多,不甚渲染故也。其表文、咨文俱卤悍之甚,不足供墨池下陈矣。”明· 文震亨《长物志·器具·纸》中提到:“高丽别有一种,以绵茧造成,色白如绫,坚韧如帛,用以书写,发墨可爱。此中国所无,亦奇品也。”康熙皇帝对高丽纸也有相当的认识:“传朝鲜国纸,为蚕茧所作,不知即楮皮也。陆玑《诗疏》谓之楮叶,又曰江南人捣以为纸,光泽甚好。盖以其形似叶也。朕询之使臣,知彼国人取楮树去外皮之麤者,用其中白皮捣煮,造为纸,乃绵密滑腻,有似蚕茧,而世人遂误传耶。”

http://s10/middle/4d40cc3dh761fdae2ea19&690

高丽纸,韩纸

http://s9/middle/4d40cc3dh9d3e7e7775c8&690

清孝圣宪皇后油画像,当时清宫廷油画多用高丽纸

金昌业燕行当年朝鲜年贡礼品中有“大好纸二千卷、小好纸三千卷”,冬至礼物中也有“白棉纸二千卷”,还有在凤城、沈阳、山海关、北京所用礼单中,也有“状纸六百九十束、白纸一千三百束”。一直到十八世纪后期,洪大容、朴趾源、徐有闻的燕行记录中,也是带着带有华丽装饰的诗笺纸给清朝人送礼。

在《老稼斋燕行日记》中所载朝鲜使行的私带物品中,扇子为数最多。而扇子能让朝鲜使行在中国用于解决问题,或当做表示感谢的礼物,甚至用于购买书籍。朝鲜使节的扇子用于物品交换的状况随处可见。如在乾者浦时,便是以一把扇子换得二只鸡为餐(《老稼斋燕行日记》卷一,壬辰年1129日)。

朝鲜扇子从高丽时代到十九世纪一直是吸引中国人的异国物品之一。

北宋·黄庭坚《次韵钱穆父赠松扇》“银钩玉唾明茧纸,松箑轻凉并送似。可怜远度帻沟娄,适堪今时褦襶子。丈人玉立气高寒,三韩持节见神山。合得安期不死药,使我蝉蜕尘埃间。”《万历野获编》也载:“今聚骨扇,一名折叠扇,京师人谓之撒扇。闻之永乐间,外国人贡始有之。今日本人所用乌目柄泥金面者精丽,亦本朝始通中华,此其贡物中之一也。然东坡又云: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余,合之止两指许……盖自宋已入中国。

清心丸是针对解热方面有功效的一种药丸,在朝鲜常用于日常生活。清心丸作为李朝宫廷里固定使用的药品,其作用见于《简易集》中所说的“自吾忝知怜,种种拜大细。特感分腊封,以为新年计。清心攻盛热,微犹去烦滞。苏合下邪冷,贵在平乖戾。” 在《李朝世宗实录》中也看到当时承政院的上书中提及一般民众任何状况都使用清心丸,为避免被滥用而不可在惠民局和典医监以外的地方制作清心丸(《李朝世宗实录》卷八十八,22122日)。

金昌业在返回途经通远堡、乾者浦时都遇到过所求清心丸的清人,金昌业记载“金应瀗言此处胡人求清心元者尤多。一胡云去年九月生小儿,患急惊风,目直牙坚。嚼清心元灌之,便苏,仍得痊可。抱其儿来示,称其神效云。” (《老稼斋燕行日记》卷九,癸巳年312日)

金昌业私人所带的物品中,扇子的数量至少是50把以上,在他于中国期间发挥了不少作用:频繁使用于朝鲜人在遇到问题、赠答礼物、感谢许可或帮忙以及做买卖时送给清朝人。固定的燕行路程中当地人会求索,甚至西藏来的喇嘛僧也会求索扇子。另外,金昌业所携带的清心丸,是在想要表达感谢、持续接受帮忙或希望得到更多招待、协助的时候,才拿出来使用的。偶尔碰上对方求索,如在往返途中遇到的人、在北京认识的人、在大光明殿遇见的官员等,在这种情形下金昌业也会拿给对方。

在明清时代,金昌业家族人士中包括其曾祖父金尚宪和父亲金寿恒等多达17人,曾作为使节北派往北京、沈阳及日本共20次。金尚容,于明万历26年以圣节使身份出使中国;金昌业曾祖父金尚宪(字叔度,号清阴)为仁祖代著名斥和大臣,丙子胡乱后被拘沈阳北馆。金昌业家族广为人知,其原因即在于自其曾祖父金尚宪以后,约150年间代代皆往中国燕行,并留下完整珍贵的记录。对此,李德懋载:“盖清阴先生,水路朝京,于济南,逢张御史延登。后七十余年癸巳,曾孙稼斋入燕,逢扬澄证交,望见李榕村光地。后二十有八年,清阴先生玄孙潜斋益谦日进入燕,逢豸青山人李锴铁君,相与啸咤慷慨与燕(此缺一字)之侧。后二十有六年,清阴先生五代族孙养虚堂在行平仲,逢浙杭名士陆飞起潜、严诚力誾、潘庭筠香祖,握手投契,淋漓跌宕,为天下盛事。自清阴以来,百有四五十年,金氏文献,甲于东方者,未必不由于世好中原,开拓闻见。遗风余音,至今未泯也。”(《青庄馆全书》卷35《清脾录四》“农岩、三渊慕中国”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贝格拉姆遗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