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会:忽必烈汗的世界——元代中国艺术展(二)

标签:
大都会蒙元满池娇集宁路汪世显杂谈 |
分类: 闲来漫谈 |
http://s10/middle/4d40cc3dgdb501b491699&690
元
棕色罗花鸟绣夹衫正面
内蒙古集宁路故城遗址出土,内蒙古博物馆藏
http://s3/middle/4d40cc3dg9219c6c05672&690
元
棕色罗花鸟绣夹衫背面
内蒙古集宁路故城遗址出土,内蒙古博物馆藏
http://s2/middle/4d40cc3dg9219ce7c7101&690
http://s2/middle/4d40cc3dg9219d010dc61&690
夹衫局部,棕褐色地
元人尚蓝尚白,表现在服饰上也崇尚褐色。元《辍耕录》记载了褐色配色法和原料加工过程。其中记载的褐色达20多种:“金茶褐、秋白褐、酱茶褐、沉香褐、鹰背褐、砖褐、豆青褐、葱白褐、枯竹褐、珠子褐、迎霜褐、藕丝褐、茶绿褐、葡萄褐、油栗褐、檀褐、艾褐、银褐、驼褐”等。银褐为天子百官质孙服色彩之一,也是大内丝绸常用的颜色,又称银霜褐,“迎霜合”即为银霜褐。《元典章》中规定民间禁用的颜色有9种,即柳芳绿、天碧、真紫、鸡冠紫、迎霜合、栀红、红白闪色、胭脂红、赫黄。
夹衫上的纹饰,即元代典型的“满池娇”,多见于时人吟咏。柯九思《宫词》:“观莲太液泛兰桡,翡翠鸳鸯戏碧苕。说与小娃牢记取,御衫绣作满池娇。”注云:“天历间御衣多为池塘小景,名曰满池娇。”后此,有张昱《宫中词》:“鸳鸯鸂鶒满池娇,彩绣金茸日几条。早晚君王天寿节,要将著御大明朝。”又张翥有《江神子·枕顶》一阕,对此更有一番细致的描绘:“合欢花样满池娇,用心描。数鍼挑。面面芙蕖,闲叶映兰苕。刺到鸳鸯双比翼,应想像,为魂销。巧盘金缕缀倡条,隐红绡。翠妖娆。白玉函边,几度坠鸾翘。汗粉啼红容易涴,须爱惜,可怜宵。”
关于“满池娇”,朝鲜《朴通事谚解》中提到护膝上面的刺绣花样,而名之为“满池娇”,其下注曰:“《质问》云:以莲花、荷叶、耦、鸳鸯、蜂蝶之形,或用五色绒绣,或用彩色画于段帛上,谓之满剌(刺)娇。今按:刺,新旧原本皆作池,今详文义,作‘刺’是,池与刺音相近而讹。”
http://s3/middle/4d40cc3dg9219d6224f02&690
http://s6/middle/4d40cc3dg9219d7453905&690
夹衫肩部的"满池娇"纹饰
有关“满池娇”纹饰,扬之水女史在《“满池娇”源流——从鸽子洞元代窖藏的两件刺绣说起》一文中曾详加考证,引其大要如下:
作为御衫图案的“满池娇”,其源可以追溯到辽代四时捺钵制度中的“春水”、“秋水”……长久的流传过程中,以“春水”图式为源,元代又发展出不少其他样式,水禽也变得多样,并且还有了生长在长江流域以南的鹭鸶。其中最稳定的因素仍然是水,即便水可以不出现,而只用莲花和水禽来作为象征。满池娇图案产生于宋,名称的出现则不晚于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三胪举杭城夜市中出售的各式物品,中有“挑纱荷花满池娇背心儿”……南宋织染图案中,“池塘小景”大约已是一种流行样式……元文宗御衫上的刺绣满池娇,自应由“春水”一系而来,虽然也许已经略被汉风,前举集宁路窖藏紫罗地刺绣夹衫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切近的参照……大约与汉风传入元代宫廷同步,来源于“春水”的刺绣图案与“满池娇”也在融合为一,而二者本来有着相近乃至相同的构成因素。“满池娇”这一汉风名称的移植,便正好合适。它包容了来自不同传统的创作构思和表现手法,而成为一种显示着元代特色的新意象。
http://s16/middle/4d40cc3dg9219dc97567f&690
元
印金罗夹衫正面
内蒙古元集宁路故城遗址出土,内蒙古博物馆藏
http://s9/middle/4d40cc3dg9219de3edcb8&690
元 印金罗夹衫背面 内蒙古元集宁路故城遗址出土,内蒙古博物馆藏
衣服面料为四经绞素罗,夹里为米黄色素绢作里。夹衫为直领对襟,短袖,通袖长107cm
蒙元时代,出于对黄金与丝绸的好尚,在丝织品上大量使用黄金。元代丝织品中便有纳石矢金锦、浑金搭子、金段子等多种名目。在丝绸上的印金技术有贴金、销金、屑金、明金、泥金、金泥、描金、洒金等。郑巨欣在《黄金和元代丝绸印花》一文中讨论了相关问题,并指出:元代印金织物纹样形式大致有三类,一是以朵花三点为基本特征的金褡子,朵花不限于花卉,也有的是褡子块的变形动物纹样;二是以花果杂宝组合作为服装或布边幅缘饰的,这类纹样多见以二方连续形式;三是结合服装结构装饰的大团花单元纹样或袖饰,这类印金实样极为罕见,目前仅见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自内蒙的一件袍服。在元代,一定时间、区域里曾经流行用桃胶作为印金的黏合剂。
http://s3/middle/4d40cc3dg9219e8bb1cf2&690
元
绘人物木屋
甘肃漳县汪世显家族墓出土
http://s9/middle/4d40cc3dg750297d10ae8&690
木屋局部所绘人物
http://s12/middle/4d40cc3dg9219f10d0ffb&690
http://s1/middle/4d40cc3dg750298438250&690
木屋侧面所绘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