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乐浪公
乐浪公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043
  • 关注人气:1,1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朝鲜燕行使臣人员之组成

(2009-12-06 14:39:10)
标签:

朝鲜

燕行

使团

构成

杂谈

    朝鲜古为中国藩属,例行朝贡,两国之间互派使臣,关系十分密切。据统计,在有明277年间,高丽——朝鲜使臣出使中国共计1252个行次,平均每年约有138人次的使臣及至少三个使团出使中国,其频率不可谓不高,人员不可谓不多。两国间联系的紧密,在这频繁的出使频率与众多的出使人员中可以得到明显体现。

朝鲜燕行使臣人员之组成

《航海朝天图》中李德馨谢恩兼陈奏使团

朝鲜时代燕行使臣人员构成
1、冬至行(冬至、正朝、圣节、千秋) 岁币使:崇德年间起始
正使1(正2品结衔从1品)有品堂上官
副使1(正3品结衔从2品)有品堂上官
书状官1(正5品结衔正4品)
堂上官2(元递儿1、别递儿1)
上通事2(汉学1、清学1)
质问从事官1(教诲中次第居先者)
押物从事官8(年少聪敏1、次上元递儿1、押物元递儿1、别递儿2、偶语别递儿1、清学被选1、别递儿1)
押币从事官3(教诲1、蒙学别递儿1、倭学教诲․聪敏中1)
押米从事官2(教诲1、蒙学别递儿1)
清学新递儿1
医员1
写字官1
画员1
军官7:正使4(书状官所辟填差1)、副使3
偶语别差1
湾上军官2
日官1

*冬至使定员(6/15)差出 差出(6月 都目政事)
*肃宗27(1701)受教 都政
虽有故差退使臣 必于六月內差出
拜表(10月末——11月初)
到京(12月26日前封印)
2、谢恩行(奏请․进贺、辩诬)
正使1(大臣․正1品 宗班、仪宾)
副使1(从2品结衔正2品)
书状官1(正4品结衔正3品)
堂上官1(元递儿)
上通事2
质问从事官1
押物从事官8(年少聪敏1、次上别递儿1、押物别递儿2、偶语别递儿1、蒙学元递儿1、别递儿1、淸学被別中1)
加定押物官2
别启请1
清学新递儿1
医员1
别遣御医2
写字官1
画员1
军官8 正使5(书状官所辟填差1)、副使3
偶语别差1
湾上军官2
3、陈慰行、进香行
正使1(从2品结衔正2品) 正使:陈慰
副使1(正3品结衔从2品) 副使:进香
书状官1(正6品结衔正5品)
堂上官1(元递儿)
上通事2
质问从事官1
押物从事官8
加定押物官2
清学新递儿1
医员1
写字官1
画员1
军官8
偶语别差1
湾上军官2

4、告讣行 丧服
正使1(正3品结衔从2品)
书状官1(正6品结衔5品)
堂上官1(元递儿)
上通事2
质问从事官1
押物从事官4 (年少聪敏1、偶语别递儿1、蒙学别递儿1、清学被別中1)
清学新递儿1
医员1
写字官1
军官4(书状官所辟填差1)
偶语别差1
湾上军官2

5、问安行
正使1 ( 品依谢恩使)
书状官1(3、4品)
堂上官1、2
质问从事官、押物从事官、押币从事官、押米从事官、押马从事官3、4
清学新递儿1
别遣御医1
军官5
湾上军官2
6、参覆行
正使1(3品堂上)。正使:刑曹参议1,例衔带书吏1人
堂上官2、3
质问从事官、押物从事官、押币从事官、押米从事官、押马从事官2、3
医员1
军官2
湾上军官2


    仁祖23(1645)勅谕(三节及岁币为一行,而必备正使副使书状官三员)。书状官随品兼台纠检一行遂日记事回还后启下承文院;堂上官,宣祖35(1602)为重使事,传命周旋之地,权设递儿,随事赴京,不限其职品。英祖41(1765)加定押物递儿移作元递儿,令训上堂上、常仕堂上各1员差送。质问从事官,朝天官(→质正官: 文官)承政院(抄给吏语方言之未解者注释)。中宗30(1535)质正官;中宗32(1537)质问官;押物从事官, 单使(押物官25, 诸递儿随职次例;医员、写字官、画员、军官亦从品间之,数过则职毕者不得参,不足则以偶语別差以下推移充数)。英祖31(1755)押物官以院官填排,然后始及外司与军官事草记定式。管厨官(3, 掌三行干粮,一员差掌务官,掌行中文书);押币从事官,显宗9(1668)礼部咨文(多來官四员从人四名,既已來到照例给赏,今后晓谕,不得再违定数);押马从事官, 贡马时率安骥理马自海路停马后革;加定押物官, 从其方物加起之数,每一起差二员;肃宗23(1697)权减;肃宗33(1707)复。
    1窠(划作堂上元递儿);别启清, 有紧管事则1、2员;清学别递儿, 掌彼地门出入及支供馔物等事;医员, 两医司交差;同参于方物令去;别遣御医, 带內医院画员1人。肃宗23(1697)减1人;写字官, 待表带承文院书员1人。肃宗46(1720) 减承文院书员;画员, 同参于方物令去;偶语别差, 为汉蒙清偶语学习,自本院差送;湾上军官, 掌整顿下处及行中遂日粮料等事,以义州人差定;日官, 英祖17(1741)每行差送;英祖39(1763)3年1差送。
    大君行次(护行中使1、别加定2、湾上军官2),宗班、仪宾赴京同;肃宗4(1678)罢中使;肃宗21(1695)减别加定1;肃宗23(1697)减湾上军官如大臣行。 

朝鲜燕行使臣人员之组成

《送朝天客归国诗章》 金维深一行

    朝鲜来北京的使臣地位一般较高,多数人汉文化底蕴深厚,既是文臣,又是学者,其中不乏朝鲜著名政治家或知名学者,例如李宜显、徐浩修、柳得恭、朴齐家、李德懋、洪良浩、金正喜、申纬、李尚迪、徐相雨、李承五等。有些人不是使团正式成员,来华的目的在于参观、游览、结交中国朋友。其中亦不乏有影响的著名学者,如朴趾源、洪大容等。他们大多留下了当时出使情况的详细记录。

15世纪
1 漂海录   崔溥  成宗18

16世纪
1 葆真堂燕行日记   苏巡  中宗28
2 朝天录   权撥 中宗34
3 东还封事   赵宪 宣祖7
4 朝天记   许篈  宣祖7
5 金诚一朝天日记   金诚一 宣祖10
6 朝天录   裴三益  宣祖20
7 石塘公燕行录   权挟 宣祖30
8 朝天录   李恒福 宣祖31
9 皇华日记   赵翊  宣祖32

17世纪
1 朝天日记   李尚吉光海君9 
2 花浦朝天航海录   洪翼汉  仁祖2
3 槎行录   全湜 仁祖3
4 朝天日记   洪镐 仁祖10
5 朝京日录   金堉  仁祖14
6 赴沈日记   李景俨  仁祖19
7 沈阳日记   世子侍讲院  仁祖22
8 燕行日记   成以性  仁祖23
9 燕途纪行   麟坪大君李渲  孝宗7
10 壬寅饮冰录   郑太和  显宗3
11 西溪燕录   朴世堂 显宗9

18世纪
1 燕行杂识   李颐命  肃宗30 
2 老稼斋燕行日记   金昌业  肃宗38
3 燕行录 崔德中  肃宗38
4 庚子燕行杂识   李宜显  肃宗46
5 癸卯燕行录   黃晸  景宗2
6 湛轩燕记   洪大容  英祖41

7 燕行记事  李岬  正祖1
8 入燕记   李德懋 正祖2

9 热河日记   朴趾源  正祖4

10 燕行记  徐浩修  正祖14
11 燕行录   金正中  正祖17
12 戊午燕行录  徐有闻  正祖21
19世纪
1 燕行日记启本   李基宪  纯祖1
2 燕台再游录   柳得恭  纯祖1
3 蓟山纪程  徐长辅  纯祖3
4 赴燕日记  作者不详 纯祖28
5 燕蓟纪程  朴思浩  纯祖28
6 燕辕直指  金景善  纯祖32
7 梦经堂日史  徐庆淳  哲宗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