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清时代朝鲜使行之贡道

(2009-08-19 15:00:28)
标签:

明清

朝鲜

燕行使

贡道

杂谈

分类: 屏藩朝鲜

    对外交使节而言,旅行的经历不仅是个人难忘的回忆,更是他们社会与知识生活中重要的文化资本。使节的文化书写不只是单纯的旅游见闻而已,更必须充分传达背后国家的姿态与声音。

    2001年出版的《燕行录全集》收燕行录398种,2008年出版的续集收107种。另有2002-2004年出版的106种燕行录之解题。《燕行录全集》的编辑结构以年代、燕行路线、作者及作品形式作为分类标准。整体上看,《燕行录全集》所收作品,大部分集中在明清交替时期,完成与十五世纪的《燕行录》并不多,60%均集中在17、18世纪。就燕行的路线来看,相当多的内容记录的是陆路的过程。

 

燕行事由

    燕行事由据《同文汇考》所载为:封典(建储, 嗣位, 冊妃, 追崇, 封爵, 赐衣);哀礼(告讣, 请谥, 赐祭, 赐谥,朝鲜丧故);进贺(登极, 尊号, 尊谥, 冊立, 讨平);陈慰(中国丧故,宫中火灾,进香, 陈慰);问安;节使 (岁币, 方物,贡物总单);陈奏(辨诬, 讨逆);表笺式(表,启文,诞日问议);请求(物资, 书籍);锡赉;蠲弊(岁币,私贸);饬谕;历书;日月食(日月食咨文, 回咨);交易(柵门后市, 开市, 交易品);疆界(定界, 边境,屯所);犯越(我国人,中国人);犯禁(硝, 铜, 马);刷还(中国人,我国人);漂民(我国人,中国人);推征(中国人我国人, 使行员);军务 (出兵要求);賻恤;倭情;杂令。

 

使行构成

    赴京使行的人员构成其规模随着时代及使行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使节分为正官和从人两部分。正官包括三使与从事官。三使有正使、副使和书状官,从事官有通事、军官、医员、写字官、画员。从人有奴子、各种马头、左牵马、日伞奉持、驾轿扶嘱、引路、厨子、军牢、驱人等。使节中正官的人数,朝鲜太祖朝位6人,太宗朝增为35人,世宗朝则减为18人,后又减为15人。到朝鲜后期,正官人员的数量基本定在40人左右。

    三使又称“三房”。正使与副使一般由正三品以上的宗室或大臣担当,并且以文官为主。朝鲜在派出使节时,以“结衔”,即提高一个品阶的形式出使的情况比较普遍。像谢恩、进贺之类的使行,由于事关重大,一般差遣正一品的官员。书状官一般由正四品结衔正三品或正五品结衔正四品的官员担当。由于书状官负有监察使行的责任,所以原则上由司宪府的执义、掌令、持平等官员担任。书状官外,还有由首译 1名和上通使 2名组成的大通官, 押物官(护贡官)有24人。根据肃宗 38年(1712) 金昌业的《老稼斋燕行日记》的记录,人员: 541人, 马 435匹。但是一般燕行队伍由人员250左右, 马200左右构成。

 

明清时代朝鲜使行之贡道

1863年在京的朝鲜使臣

明清时代朝鲜使行之贡道

明清时代朝鲜使行之贡道

明清时代朝鲜使行之贡道

明清时代朝鲜使行之贡道

1863年在北京的朝鲜使团属员

燕行路程

    燕行路程大致分为水路和陆路兩条路线。水路燕行是1621(光海13,天启1)‐1637(仁祖15,崇德2 )期间,由于明清交替期,辽东地区的陆路不能通行,所以选择了水路。路程是经过宣沙浦‐椵岛(皮岛)‐车牛岛‐鹿岛‐石城岛‐长山岛‐ 广鹿岛‐三山岛‐平岛

①皇城岛‐庙岛‐登州‐莱州‐昌邑县‐邹平县‐齐南府‐德州‐阜城县‐河间府‐新城县‐涿州‐大井店‐北京。

②铁山嘴‐羊岛‐双岛‐南汎口‐北汎口‐觉华岛‐曹庄驿‐沙河‐山海关‐武宁‐玉田‐蓟州‐三河‐通州‐北京。燕行路程除了上面一部分时期外,大部分都利用了陆路。

    陆路是从朝鲜境内出发,选择了汉阳‐平壤‐安州‐义州‐鸭绿江的路线。明初,首都位于南京,一般都选择九连城‐汤站‐凤凰城‐通远堡‐连山关‐甜水站‐鞍山驿‐海州‐盖州‐复州‐金州, 南行至旅顺口, 渡渤海抵蓬莱‐登州, 莱州, 青州, 淮安诸府,取道大运河南下, 再溯长江而上即入南京的路线。

    明朝从迁都到北京以后,就选择了九连城‐汤站‐凤凰城‐通远堡‐连山关‐甜水站‐辽东城(辽阳)‐鞍山‐牛家庄‐沙岭‐广宁‐小凌河‐沙河‐山海关‐武宁‐玉田‐蓟州‐三河‐通州‐北京的路线。到了清朝就选择九连城‐汤站‐凤凰城‐通远堡‐连山关‐甜水站‐辽东城(辽阳) ‐十里河‐沙河‐盛京‐边城‐流河‐新民屯‐白旗堡‐二道井‐黑山‐广宁‐小凌河‐沙河‐山海关‐武宁‐玉田‐蓟州‐三河‐通州‐北京的路线。其中,有几种情况北京并不是终点,一直要到达热河去参见皇帝的情况也存在。《热河日記》中从北京到热河的路线选择的是东直门‐密云‐穆家谷‐南天门‐古北河‐广硎河‐石匣城‐古北口‐华榆沟‐热河‐捧捶山(磬捶山)‐太学。在北京的住所,清初是在会同馆,雍正5年以后由于被用作俄罗斯使臣宿舍而使用了玉河馆。

    定期使行三节贡使团,通常在每年的十月或十一月初从汉阳出发, 十二月末以前到达北京。总路程在3100里左右, 途中约须50‐60天左右。(热河日记: 6月 24日鸭绿江出发‐8月 1日 北京到达,总共 2030里) 北京逗留时间,明代大约40天, 清代大约可以停留60天。

明清时代朝鲜使行之贡道

朝鲜画家檀园金弘道作《燕行图》——太和殿

明清时代朝鲜使行之贡道

朝阳门

明清时代朝鲜使行之贡道

琉璃厂

明清时代朝鲜使行之贡道

朝贡道中

明初

1、李詹《观光录》

使行期间:1400年11月13日——1402年闰3月15日

往路:鸭绿江-松站-鞍山-海州-旅顺口-登州海口-高邮-扬州-扬子江-龙江驿

2、张子忠《判书公天朝日记》

往路:义州-开州-海州-广宁驿-山海卫-榆关-玉田县-北京

后金

1、吴允谦《楸滩朝天日录》

使行期间:1622年4月——10月16日

往路:登州-德州-东光县-沧州-静海县-通州-北京

目的:天启皇帝即位祝贺

2、洪翼汉《花浦朝天航海录》

使行期间:1624年7月——1625年10月

往路:定州宣沙浦-皮岛-广鹿岛-长山岛-登州-济南-北京

明清时代朝鲜使行之贡道

张存武《清韩宗藩贸易》朝鲜贡道图

附:《大东地志》程里考

萬曆戊午以前入朝旱路

自太宗朝旱路始建文以前則以水路通南京
自鴨綠江鎭江城二十里湯站七十里鳯凰城四十里鎭東堡四十里鎭夷堡六十里連山關七十里甜水站三十里遼東九十里鞍山六十里海州衛五十里牛家莊四十里沙嶺六十里高平驛六十里盤山驛六十里廣寧五十里閭陽驛三十里十三山四十里小凌河六十里杏山驛三十八里連山驛五十里寧遠衛五十里曹莊驛十五里東關驛五十里沙河驛三十六里前屯衛五十里高嶺驛五十里山海關五十里 深河驛六十里撫寧縣四十里永平府七十里七家嶺六十里 豐潤縣一百里玉田縣八十里葪川七十里三河縣七十里通州七十里北京四十里○共一千九百五十九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