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隆寺原名斑鸠寺,推古朝二年至十五年(594-607年)由圣德太子发愿主持,建造在大和地方斑鸠宫附近。公元670年毁,公元680年以后再原址西北方再建,约在公元710年完成。这就是现在的法隆寺西院建筑群,包括金堂、五重塔、中门和回廊四部分。尽管是重建的,但日本学术界公认其风格为飞鸟时代。
http://s16/middle/4d40cc3dha26d8e7e8cff&690
法隆寺
飞鸟时代的建筑具有统一的风格和共同的手法,如柱身作梭形,柱头栌斗下有皿板,出跳栱作云形栱,第一层泥道栱上散斗作云斗,泥道栱上重叠多层柱头枋状如井干,平座补间铺作用叉手等。这些特点比中国唐代建筑和日本受唐代建筑影响最大的奈良时代建筑更为古老,故日本学术界公认飞鸟式建筑反映了中国南北朝时代后期的建筑特点。
http://s7/middle/4d40cc3dha26d93a19b56&690
金堂内阵释迦三尊像
http://s6/middle/4d40cc3dha26d94742c05&690
金堂内阵
http://s12/middle/4d40cc3dha26da799831b&690
金堂天盖
http://s2/middle/4d40cc3dha26dacf60911&690
释迦三尊像 台座
http://s9/middle/4d40cc3dha26da0ea5ec8&690
释迦三尊像胁侍菩萨
http://s5/middle/4d40cc3dha26d9963a354&690
金堂结构
http://s8/middle/4d40cc3dha26d9c47dd07&690
金堂剖面图
金堂,即佛殿。在西院庭院中偏东,和西面的五重塔并列。金堂是全木结构建筑,两层。下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分内外槽,外槽为回廊,内槽供佛像。
http://s8/middle/4d40cc3dha26db1cabdf7&690
五重塔
http://s1/middle/4d40cc3dha26db25d1370&690
五重塔回廊
五重塔,塔在金堂西侧,平面呈方形,高五层,全木结构建筑。塔内有一根贯通上下五层的木刹柱,穿出柱顶后承塔刹上诸铜构件。
http://s12/middle/4d40cc3dha26db611fc3b&690
大讲堂
http://s1/middle/4d40cc3dha26db930ae20&690
http://s6/middle/4d40cc3dha26db6e79505&690
大讲堂线图
http://s10/middle/4d40cc3dha26db7666669&690
大讲堂内阵
http://s11/middle/4d40cc3dha26dc18619ea&690
经藏
http://s16/middle/4d40cc3dha26dc20e17af&690
经藏线图
http://s8/middle/4d40cc3dha26dc4e90ca7&690
钟楼
http://s4/middle/4d40cc3dha26e3c0f5c93&690
钟楼线图
http://s5/middle/4d40cc3dh76a494486774&690
东院回廊
法隆寺为日本建筑史研究的一个重点。日本建筑史前辈伊东忠太及关野贞等,皆极注重法隆寺建筑的研究。伊东忠太的博士论文即为《法隆寺建筑研究》,日本明治时期关于法隆寺建筑再建与非再建的学术大论争,亦成为法隆寺建筑研究上的重要一环。在这一论争中,关野贞成为一员主将,力主法隆寺建筑非再建论,其著名论文《法隆寺金堂塔婆中门非再建论》(《建筑杂志》218号),就是非再建论之力作。关野贞于该文中,以日本大化改新(645年)后的奈良时代,高丽尺(飞鸟时代所常用尺)作为常用尺的使用已经废止而转以唐大尺作为常用尺这一论点为依据,并根据法隆寺建筑的柱间营造尺度复原以高丽尺为有利这一现象(以高丽尺复原柱间尺度时可得整数尺,而以唐尺则得不到),提出法隆寺建筑应为大化改新前创建时的原构。从而否定正史《日本书记》中天智九年(670年)“灾法隆寺,一屋无余”的记载。这一根据营造尺的性质判定法隆寺建筑年代的新说,使得再建论者处于窘境。此再建与非再建之论争,直至昭和17年若草伽蓝(法隆寺前身)的发掘,再建论遂成定说。在这一论争中,关野贞所提出的根据营造尺的性质判定建筑年代的尺度论,导入了建筑考古学研究上的一个新的科学方法,并在其后日本建筑史的研究上,得到广泛的运用。
法隆寺建筑研究的著作和论文甚多,角度不同,论述的侧重点亦各异。如有浅野清的《法隆寺建筑综观》(昭和28年,便利堂),太田博太郎的《法隆寺建筑》(昭和18年,彰国社),竹岛卓一的《从建筑技法看法隆寺金堂的诸问题》(昭和50年,中央公论美术出版社),以及村田治郎的《法隆寺建筑样式论考》(昭和61年,中央美术出版)、《法隆寺建筑史》(昭和24年,每日新闻社)和《法隆寺建筑文献目录》(昭和30年,彰国社)等等。其中作为基础史料,以浅野清的通过遗构修理所作的考古实证性研究最为重要。村野治郎的《样式论考》,则追溯了其样式的源流关系,类似的论文还有滨田耕作的《法隆寺建筑样式论考》(译文载《营造学社汇刊》)。法隆寺建筑是研究早期木构建筑的至宝。(张十庆《日本之建筑史研究概观》)
http://s8/middle/4d40cc3dha26dd597ed47&690
主门
http://s9/middle/4d40cc3dha26dd70349d8&690
南大门
日本寺塔的兴建,从推古朝初期即已盛行,在其元年,把已在用明天皇时动工的四天王寺迁到难波(今大阪)的荒陵修建,不久又兴建了法隆寺。推古朝四年十一月,法兴寺落成。其后又建造了蜂冈的广隆寺、中宫寺、菩提寺、法起寺、妙安寺、金刚寺等,到推古天皇末年,已建造寺院四十六座,僧尼数达到一千三百多人。在推古朝,佛教面貌为之一新,佛教兴隆,此间虽然有天皇的圣旨,但担当政治大任的圣德太子所起作用为巨。
http://s13/middle/4d40cc3dha26ddb9901fc&690
圣德太子与两位王子
http://s2/middle/4d40cc3dha26ddc372ed1&690
圣德太子局部
圣德太子名厩户,为用明天皇第二皇子,母亲是穴穗部间人皇后。他生于敏达天皇三年正月元旦,自幼聪明,对于从百济等国传来的书籍,随得随讲读。年甫十四,即参加讨伐物部守屋得军事活动,在推古朝初年被立为太子,掌摄政大权。太子从慧慈学佛,随博士觉哿学儒,而且都能精通(《日本书纪》卷二十二“生而能言,有圣智,及壮,一闻十人诉,以勿失能辨,兼知未然。且习內教于高丽慧慈,学外典于博士觉哿,並悉达矣。父天皇爱之,令居宫南上殿,故称其名谓上宫厩戶丰聪耳太子)。推古朝六年四月,他奉敕讲《法华经》、《胜鬘经》,此后又数次开讲,其听众上至天皇、诸臣,下至大众百姓。推古朝十二年,制定宪法十七条,其第二条便是“应崇敬三宝”。十五年七月,遣小野妹子使隋,求取经论。十六年九月,再派小野妹子赴隋,率有留学生和学问僧多人。此后,太子撰《法华经》、《维摩经》等经义疏,并颁给畿内各地。太子并到处修建寺塔,救济贫穷。推古朝三十年二月二十二日,太子薨逝,时年四十九岁。
http://s16/middle/4d40cc3dha26ea5c12d4f&690
圣德太子手书《法华义疏》,日本现存最早典籍抄本
http://s7/middle/4d40cc3dha26df226a4f6&690
圣武天皇
圣武天皇(701-756,724-749在位)于天平胜宝八年(756年)五月二日驾崩,同年七月八日,其皇女、亦即后来的孝谦天皇将圣武天皇生前所珍爱的种种遗物献纳给以东大寺为首的十八座寺院,藉以祈求冥福。所谓《法隆寺献物帐》,即是当时献纳给法隆寺各式物品的目录。浅蓝色麻纸,上有淡墨界栏,其楷书字体端正而笔力遒劲,具有唐代之风,总计二十二行。原来作卷轴装。卷末有当时朝廷中权位显赫的藤原仲麻吕、藤原永手、巨万福信、贺茂角足,及葛木户主等五人之连署,其笔致各自洋溢着每个人不同之个性。纸面上还满满地钤印着“天皇御玺”朱文方印。此外,这一批圣武天皇的珍爱宝物之中献纳到东大寺者,今以“正仓院宝物”之名而名闻遐迩。其目录《东大寺献物帐》并传于世。
http://s2/middle/4d40cc3dha26de57ce8f1&690
法隆寺献物帐 国宝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寺献物帳(表題)
獻法隆寺
御帶壹條[緊膜斑犀角金銅裏鉸具以碧絁纒]
御刀子壹口[大沈香把斑竹鞘金銀荘口及鞘口尾以金鏤口邊刃赤紫黒紫繝絛係]
御刀子壹口[犀角把白牙鞘金銀荘口及鞘口尾以金鏤口邊刃白組係]
御刀子壹口[犀角把金銀荘口水牛角鞘白組係]
青木香貳拾節
右並盛漆革箱又盛紅緑繝地髙麗錦淺緑臈纈裏袋又緑地髙麗錦緑纈
裏■■机又羅夾纈單■覆[二幅 長六尺八寸]緑綾帶貳條結束[帶長一丈]
奉今月八日 勅前件並是
先帝翫弄之珎内司供擬之物各分數種
謹獻金光明等十八寺冝令常置
佛前長為供養所願用此善因奉資冥助早遊十聖普濟三途然後鳴鑾花
蔵之宮住蹕涅槃之岸
天平勝寳八歳七月八日
從二位行大納言兼紫微令中衛大将近江守藤原朝臣 仲麻呂
從三位行中務卿兼左京大夫侍従藤原朝臣 永手
從四位上行紫微少弼兼武蔵守巨萬朝臣 福信
紫微大忠正五位下兼行左兵衛率左右馬監賀茂朝臣 角足
從五位上行紫微少忠葛木連 戸主
出典
《大日本古文書》4(176~177页《御物》)
法隆寺作为日本古老建筑的代表,其本身即为世人所宝重,再加上寺内珍藏的各类文物,法隆寺也就更为世人关注了。据悉,寺内保存的自飞鸟时代以来各种建筑及文物珍宝,被指定为国宝?重要文化财产的文物约190件合计2300多件。
http://s8/middle/4d40cc3dha26e45ed3a97&690
唐草葡萄纹锦局部
法隆寺藏
众所周知,日本收藏中国古代丝绸最著名的地方就是正仓院。其中丝绸染织品自1914年以来整理已达十余万件,而其种类有织锦(经锦纬锦)、绫、绮、罗、纱、织成和缂丝,染缬品有蜡缬、绞缬和夹缬,此外还有手绘、刺绣等。除了正仓院外,法隆寺亦是收藏中国古代丝绸的重地。法隆寺内保存这大量与皇室及佛教有关的器物及其所用的丝织品,其所存织物的年代相对正仓院所藏要更早一些。现法隆寺所藏的染织品中的大部分存于东京国立博物馆中的法隆寺专馆,现有的件数为319件。其中著名的为四天王狩狮纹锦、唐草葡萄纹锦、蜀江锦幡等。
http://s9/middle/4d40cc3dha26df8809fa8&690
四天王狩狮纹锦
法隆寺藏
四天王狩狮纹锦,原物长250、宽134.5厘米。经线S捻,原为红地,因年久褪色,现呈浅茶色。锦呈长方形,绫地,锦面以联珠纹为架构,大型的联珠团窼,共20珠和4个回纹。窼径达43厘米,横三纵五。团窼之间以四角的唐草纹、忍冬纹相连接。团窼中心为一“生命之树”,树下两侧各有一位武士骑在翼马上,反身相向,正张弓搭箭准备射向扑来的狮子。整个画面充满动感和张力。此锦,从团窼架构(联珠纹、树下左右对称),武士、翼马、狮子形象等方面看都具有浓郁的波斯特色。此锦在寺里传为圣德太子的纹旗,但此锦未见载于《法隆寺伽蓝缘起并留记资材帐》,直到镰仓时代的《太子传私记》的网封藏中,才见到“四天王欤
文锦一丈许
赤地”的记载。据太田英藏研究,此锦可能是由第七次遣唐使河内鲸在天智八年至十年(669-671年)从中国带回的,当时唐朝与新罗联军在前一年一起攻打高句丽,这件四天王狩狮纹锦很可能是唐朝政府的国礼。
http://s4/middle/4d40cc3dha26dfc107c53&690
联珠狩猎纹锦 正仓院藏
http://s3/middle/4d40cc3dha270f09be9f2&690
狩猎纹锦褥局部 法隆寺藏
赵丰教授在《唐系翼马纬锦与何稠仿制波斯锦》一文中讨论了此件织锦,并以此织锦为中原仿制的波斯锦。而中原仿制波斯锦,其著名人物则为何稠。关于何稠,《隋书·何稠传》载:何稠字桂林,父通,善斫玉。稠性绝巧,有智思,用意精微。开皇初,授都督,累迁御府监,历太府丞。稠博览古图,多识旧物。波斯尝献金绵锦袍,组织殊丽,上命稠为之。稠锦既成,逾所献者,上甚悦。时中国久绝琉璃之作,匠人无敢厝意,稠以绿瓷为之,与真不异。关于何稠家族,荣新江教授认为,何家无疑就是昭武九姓中的何国人。
http://s11/middle/4d40cc3dha26e40669cea&690
蜀江锦褥残缺局部
法隆寺藏
http://s16/middle/4d40cc3dha26e08f4888f&690
蜀江锦残缺 法隆寺藏,纹样殆即陵阳公样
http://s9/middle/4d40cc3dha26e0c8876e8&690
唐花纹夹缬罗圆褥 法隆寺藏
关于织锦新样的创制,见于记载的还有窦师纶,因其封号为陵阳公,其所创制的新样,亦被称为“陵阳公样”,此样风靡唐代200余年。值得注意的是,窦师纶本人也并非是纯粹的汉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唐朝下”载:窦师纶,字希言,纳言陈国公抗之子。初为太宗秦王府咨议、相国录事参军,封陵阳公。性巧绝,草创之际,乘舆皆阙,敕益州大行台检校修造。凡创瑞锦、宫绫,章彩奇丽,蜀人至今谓之陵阳公样。官至太府卿、银、坊、邛三州剌史。高祖、太宗时,内库瑞锦对雉、斗羊、翔凤、游麟之状,创自师纶,至今传之。
http://s8/middle/4d40cc3dha26e11360c17&690
法隆寺金堂壁画
http://s3/middle/4d40cc3dha26e1ee5f9e2&690
法隆寺金堂竹泥造的墙面上所绘壁画
http://s7/middle/4d40cc3dha26e12db38e6&690
http://s11/middle/4d40cc3dha26e1373fcda&690
法隆寺金堂壁画——飞天
法隆寺宝物受敦煌艺术影响最深,与敦煌艺术风格关系最为密切的,则数绘画,典型的例子即金堂壁画。法隆寺金堂壁画为典型的唐代风格。法隆寺金堂内壁绘有净土图、菩萨像等。内侧小壁20面,每面各绘一幅双飞天图。这20幅双飞天图基本相同,画面为两个上半身反身回视的飞天,一手持举花盘,一手向空中散花。由于颜色自然剥落,壁画色彩已不大清晰。但铁线描的流畅线条,晕染技法造成的明暗对比,衣服的质感效果都令人赞叹。有学者推测,金堂壁画的创作或出自“渡来人”。
http://s13/middle/4d40cc3dha26e1592bd9c&690
国宝玉虫厨子法隆寺藏
http://s9/middle/4d40cc3dha26e190ed2a8&690
玉虫厨子局部
http://s12/middle/4d40cc3dha26e1690021b&690
玉虫厨子局部——施身问偈图、灵鹫山说法图
在法隆寺须弥坛东方供养观音像的玉虫厨子,现为日本的国宝。此物大约作于公元7世纪后。厨子,即佛龛,乃安置佛像、经卷之器具。玉虫厨子,为安置于日本法隆寺金堂之宫殿型佛龛。因其装饰有玉虫之翼,故称之。唐朝宫廷制造衣服器皿的珍贵原料,其中为一种甲虫的鞘翅,这种被称为“青虫”的甲虫是在岭南和安南采集的。青虫有时又称“玉虫”,有时则称“金龟子”,这种甲虫主要生长在广西境内,日本称它为Tamamushi。厨子为‘入母屋造’之宫殿造型,其框座高达2.33公尺,以方形须弥座为基底,宫殿之柱上有唐草飞鸟花纹之金铜透雕,其下则嵌有许多玉虫之翼,其瓦系铜板所造,称为行基葺,堪称飞鸟时代建筑艺术之结晶。龛之内侧有千尊佛,上贴金铜板。厨子宫殿部、须弥座为漆画,绘画之底色以黑漆为主,而以朱、绿青、黄土等颜色描绘线条,此密陀绘之典型手法。宫殿部之门扉有菩萨像与天部像,背面附有多宝塔供养图。下端须弥座之正面绘有舍利供养图,右侧面绘有舍身饲虎图,左侧面绘有施身闻偈图,后面绘有须弥山世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