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校学习手记(一)(二)
(2024-01-23 11:26:28)
标签:
教育 |
桃红李白,心暖花开,绽放最美的自己
“一缕阳光,都应该共享,每一扇窗扉,都应该开启,每一朵花蕾,都应该绽放”,中关村二小集团学校杨福利书记介绍到,我们学校1971年建校以来,萌发了以人为本的家园文化,包括:家园 “三系”,即,和谐融合的人际关系,宽松愉快的工作关系,活泼进取的学习关系;爱与尊重的“三权”,即,尊重学生的成长权,尊重教师的发展权,尊重家长的参与权。桃红李白,心暖花开,绽放最美的自己。我们致力于育心课程建设,育人重在育心,丰富课程体系是解决学生“吃饱”的问题,特色课程是解决学生“吃好”的问题。学校开发的“心暖花开特色课程” 包括有,“眼光看世界”,如中外交流节目《野斑马》,“航天探月者”,请航天员到校开展活动,“未来工程师”“悦读”等,刘晓丹老师组织开展的“读行北京”活动,带着孩子读行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活动精彩纷呈,深受学生喜爱。
分享互鉴凝共识,学思悟践同发展
28日下午,校长班一行在北京市海淀北部新区实验学校学术报告厅举行别开生面的开班仪式,中国教育电视台李书记,北京101中学校长,通江籍教授李教授,海淀区教研院宋所长,通江革命老区促进会、北京分会会长方先生等应邀来到活动现场,北京市教委基教处领导义务主持了开班式暨学术对话交流活动。北京市海淀北部新区实验学校徐红伟校长致欢迎词,县骨干校长研修班领队和通江中学冯浩老师先后发言。与会同志分享了北部新区实验学校办学成果展示,张一萌老师《诗文雅韵沁校园,文采飞扬绘童真》,张楠老师《插上理想的翅膀,点亮美好的生活》,相里晚慧老师带领同学一起展示《“牵牛花”精神陪伴我们共同成长”》,王婧纾老师《逐劳动之光,赋成长之能》。在学术交流对话环节,宋永健所长对北新学校办学成果进行了点评:第一,精心设计、以点带面,学生的活动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班级文化建设、“五育融合”劳动教育等展示均精心设计安排;第二,整体思考、以文化育,包括他们的集团化办学和课堂变革等;第三,求索变革、以求幸福,如他们的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第四,互动生成、以求未来。从通江走出来的李秀鹏教授以“小镇学生如何在北京成长” 为题,作了热情洋溢的分享发言:我一生感恩于教育,尊敬于老师,我本身也是老师。我有三个感想:一是,教育,先教育爱心,培养友爱、感恩,分享了《公鸡不叫母鸡叫》的故事;二是,教育,一定要有信心,每个人都独一无二,每个学校独一无二;第三,教育,还要有耐心,人出生就是冠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苦难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也有几点想法:家校共建,我本身还兼任校外辅导员;校际互动,北京市的教育集团化建设;学段联络机制,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学段衔。要培养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锻造独特文化,要告诉孩子以理想意识。通江学员在发言中表示,一是校长的目标定位,通江校长要成为教育行家大家,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集中于教育,集中于管理,集中于师生共同成长,通江教育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但是办好教育关键在我们教育人自身;二是教师的成长苦恼,树立教育精神与情怀,构建教师的专业成长体系,生活保障体系,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方面,我们需要下大功夫;三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困难,硬件建设这几年突飞猛进,正在缩短,教育大环境建设,排除干扰,教育优势的使用利用,家庭教育缺失等方面,我们需要“软件不软”。李曜明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提出三个思考问题,通江校长来北京学什么?县域教育怎么办?山区学校的发展模式在哪儿?李书记从李秀鹏教授的发言讲起,四川通江和北京学校反差大、落差大,东西部反差大、城乡教育反差大,这个不是学的重点,成为名校,需要多长时间?柳阳市一所学校的成长故事。在北京市,主要开展集团式办学,成都市开展“名校领办”,山区学校要走符合自己的办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