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带子中西二吃

(2022-06-07 20:59:22)
标签:

带子

扇贝

scallops

分类: 工笔.上海
带子中西二吃
(原文发布于2016-01-05 新浪博客,整理存档)

 

今天合并着写写手边常用的两个菜谱,一中一西,带子两吃。

数年前,我真是一点不会烹饪带子。第一次做带子,还是跟大师姐姚麦丽敏女士的视频学习的。大师姐是江献珠先生的大徒。之后,也在献珠先生的馔记中,慢慢学习和体会其烹饪要领。

中式炒带子,通常先要解决带子的缩水问题。献珠先生的手授的方法是下沸水汆。首先将带子回温到室温,切去旁侧多余的贝肉(这部分肉老韧,塞牙),下入沸水中,即刻关火,焖片刻。大师姐则是下入沸水,改小火,焖15秒。我个人经验:如果带子个头大,分两次,下入沸水,关火,每次10秒左右;如果带子个头小,则用大师姐的方法,一次汆过。

捞出带子沥干,用干毛巾或厨纸充分地擦干水分。然后撒少许盐和淀粉,抓匀,过油。对于油温,献珠先生采取摄氏120度(个人尝试下来,这温度偏低了);而大师姐是160度,15秒。

我们常说几成油温,每一成是30,十成即300。献珠老人以下一段葱来试温,注意气泡的大小,但葱段的含水率对气泡大小影响较大,不容易掌握。我还是比较喜欢兼顾传统的方法,丢个葱段下去,听声响:

三四成为温油,油面平静,无烟无声,菜入锅内沙沙声。

五六成为热油,油面波动,有青烟,菜入锅内哗哗声。

七八成为高热油,油面平静,有青烟,菜入锅内噼啪声。

九十成为旺油,油面平静,油烟密急,菜入锅内爆炸声。

带子水分比较高,我偏向与五成油温来过。当然,具体还应根据材料的多少、大小形状灵活运用。

过完油的带子,捞出沥去油。开始翻炒蔬素,比如蒜瓣、芦笋、红椒、大葱之类,随喜好。蔬素渐软,倒入过了油的带子,一勺高汤,翻炒15秒,同时喷点料酒。料汁裹匀,即刻捞出装盘。口味重的,加XO酱油、瑶柱酱、或海鲜酱之类都是可以的,最好先用蒜瓣把酱料煸一下,出香后再用。

汆烫、过油、翻炒,三个15秒,以相对清淡的方法,突出食材的鲜嫩,兼备鲜美和入味。而下面这个西式煎带子,则更能激出带子的甜,另一番味觉感受。

带子中西二吃

甜味的海鲜,非常适合用黄油烹饪。但黄油中的牛奶固体物受到高温会离析,并产生焦味,所以务必要用澄清的黄油来煎。澄清,即去除黄油中的乳清和水分,只留下纯净的butterfat以获得更高的烟点,煎起食物来来会特别的香。

AugusteEscoffier大师曾说,烹饪者要懂得在提升香气和保持鲜嫩之间获得最佳的平衡。煎鱼,煎带子,炒鸡蛋,都是最好的考验。经验老到的西厨,常常使用单面煎àl'unilatéral,煎好一面后,关火,翻面,利用余温将另一面做熟。这样煎出的鱼和带子,表面焦脆,内部鲜嫩,异常美味。千万不要来来回回地翻面。

香煎带子 Caramelized Sea Scallops

Recipe from ad hoc at home by Thomas Keller

材料:

12个U7(1磅7个)带子

2 tbsp澄清黄油

½ 个柠檬(可选)

2份热水

8份冷水

做法:

1.将盐溶解在热水中,加入8份冷水,放入带子,浸泡10分钟后捞出,不要时间过长。

2.将带子捞出沥干,放在纸巾上。

3.将澄清黄油中火加热到微微冒烟。将带子撒一点盐,放入锅内。

4.煎带子,3-3 ½ 分钟,至焦黄上色。翻面,煎上色。


带子中西二吃

这里同时感谢几位师长,一位是美国名厨Thomas Keller,另一位是江献珠先生及大师姐。

对于TK师傅的崇拜,并非其拥有多家米其林餐厅,而是感谢他撰写的一些食谱,尤其是《Ad Hoc atHome》。这本家庭式食谱,内中几乎所有经典菜都已被我反复练习过数次,对于西餐烹饪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渗透其间。难得的是,如同书中TK师傅和其父亲的温馨合影,为家人做饭的那份情,跃然图文之间。

江献珠先生,已于去年仙逝,其祖父广东江太史(江孔殷老人)乃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治人物,也是著名美食家,太史蛇羹的创始人。抗战期间,献珠先生从广州避难香港,婚后随夫君在美国生活数十年,后返港。自小锦衣玉食,随祖父食遍珍馐,40岁时首次入厨,却是为重病的母亲调理胃口,尝试复刻将近失传的古法粤菜。难得其学贯中西,并对传统菜式的承继和发扬持有一份可贵的执着。

深深敬意并缅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葱油蛤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