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埭古村

标签:
诸暨溪埭古村孝思堂俞秀松 |
走进溪埭不仅让我品味古村“与山为亲、与水为善”所亢溢的那份和谐美感,更让我感受到精美绝伦的古式建筑与钟灵钝秀的山水巧妙结合所展示的永恒魅力。但同时,我也感到了一丝忧虑,因为村落的更新和保护已经成为一对不可避免矛盾,新建筑在无声无息地吞噬溪埭古村落昔日的白墙黑瓦,变得越来越没有特色……
巴黎、魏玛、伦敦、雅典、佛罗伦萨的经验告诉我们:一页一页叠加起来的是一部历史,而一页替代一页,或不断地在同页上擦掉重来,得到的只是一页灰色的现实。
谨以此文献给热爱溪埭古村的人们,望关心溪埭古村的族人,群策群力,为溪埭古村明天的和谐发展而共同奋斗!
仅仅这样还不够,俞氏后人们还在村东堆筑了两条风水埂,西为“珠堤”,东为“金堤”。埂上枫樟参天,茂密成林,相对而屹。进出溪埭都能一眼望到,有一种锁定乾坤的夺人之势。
位于村口的俞氏宗祠(孝思堂)座东朝西,突破了一般家族祠堂座北朝南的格局定势。究其原因有二:一、溪埭俞氏为次峰(次坞)俞氏分支,次坞在溪埭的西面,祠堂朝西是为敬祖,不忘次坞本宗。二、从风水上的考虑,祠堂南面隔溪有断层小山相挡,视野不够开阔,有碍于村落及人丁的发展。而祠堂朝西,左前正是从石马坞来的小溪与前溪的汇合之处,两股来水,符合风水上所定义的吉向。
与诸暨其他一些姓氏的祠堂相比,孝思堂显得有些朴素,并没有在祠堂的装饰上花费更多的繁文缛节,甚至连邻村珠桥俞氏宗祠(敬和堂)的装饰都未能超过。
孝思堂始建于明代中期,由世则公家宅后的三间家庙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发展而成的。现存建筑主体为民国二十三年甲戌(1934)重修,三进五开间,通面阔25米,通进深45米,占地1125平方米,前后三进,由门厅、中厅、后厅及侧厢等组成。门厅、中厅前槽船篷轩,雕刻较为简朴,但保存完整。中厅梁柱上原来挂满匾额楹联,如少司空,进士及第、节孝可风、文魁、登科等匾额,如今仅存文魁(为俞瞻淇立)和登科(为俞英龙立)两块古匾。后厅为寝室,为同治五年丙寅(1866)所重建,原系供奉溪埭俞氏历世先祖神主之处。1910年代,孝思堂被作为儒城小学的校址,一直延续了70多年,培养了大批人才。2004年,俞氏族人筹款1.5万元对孝思堂进行简单地维修。2009年8月—12月,溪埭村两委对孝思堂进行较大规模的修缮,于2010年4月举行修缮完竣典礼,并辟为溪埭村两委办公的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