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多重要

标签:
育儿亲子随笔 |
分类: 亲子关系探索 |
某天萌萌练琴,越练越不好,然后被老师批评了。孩子下次再看到老师时,心里就一直敲鼓,下意识害怕自己又会弹不好。
后来老师发现了孩子的神情, 就安慰和开导她,好在孩子“心大”马上把老师批评过她的事忘掉了。再弹琴就顺利多了。
萌的小伙伴一直怕写作文,因为她一直以为自己写不好作文,每次一听说写作文就头疼得要命,没等写呢,就紧张得咬笔咬手,勉强凑和一篇,也只是对付完成任务而已。
这些都和孩子的心理暗示有关。
强化孩子的毛病,孩子就会有更多更重的毛病,
强化孩子的优点,孩子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优点。
萌萌常问,妈妈我漂亮吗?我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单眼凤是丹凤眼吗?
“你漂亮啊!萌萌在妈妈眼里永远都是那么漂亮。“
然后在萌萌自言自语地说:”难怪呢,我这几天越看我自己越漂亮。“
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认识和体验。与说理教育相比,暗示教育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含蓄而委婉,避免说理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抑感和逆反心理,使孩子于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举止、以及坚强的情感意志。据调查,有接近90%在品质、意识、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年幼的时期都感受过来自家长的积极暗示。
幼小的孩子在心理上具有容易接受暗示的特点,可塑性很强,所以,家长应注意善用积极暗示,避免消极暗示。家长从哪些方面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呢?
我搜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对家长有点小小的帮助。
语言暗示
设喻法
教育孩子时,晓之以理的“理”,不一定非要直白地说出来,有时通过设喻、讲故事、做游戏、角色体验等点拨启发孩子,让其从中懂得道理,能达到很好的教育目的。
对比法
在纠正孩子的错误时,家长采用对比的方式,给孩子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使其不断进步,注意恰当运用暗示性对比,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信心。
激将法
好胜心强是孩子的天性,生活中家长不妨用暗示性的语言激起孩子的好胜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他很快去完成某项事情或达到某种要求。
非语言暗示
神态表情
神态表情是人心灵和内在情感的直接表现,家长可借助神态表情给孩子积极的暗示教育。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时,给孩子赞赏、肯定的眼神,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孩子遇到挫折时,给孩子鼓励、安慰、爱抚的目光,让孩子感受到勇气和力量。这些饱含情感和爱的积极暗示,能对孩子产生更大的影响。
行为举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时刻影响着孩子,为孩子所效仿。家长自觉排队,用行为暗示孩子,插队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在公共场所不随地乱丢果皮纸屑,也会让孩子学会自觉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家长良好的行为举止都在无形中暗示孩子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
暗示用得好,就像一阵润物无声的细雨,悄悄滋润着孩子稚嫩的心灵,对于培养孩子规范的举止、优良的品性、良好的习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