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多么无奈,有时雨后会初霁,但若遭遇不幸暴雨,只会狼藉满地。
这就是我妹妹一家现在的心情。
她说,她几天几夜都没有好好睡一觉了,不是不想睡,而是真的睡不着。让她倍受煎熬的不是别的问题,正是孩子上学的问题。本来孩子入小学,已经没有问题,她和孩子已经欢天喜地准备入学。就在开学的这几天,突然一个晴天霹雳,原本答应孩子可以入学的学校突然不收了!说是政策有变化,几乎她身边的所有学校都不收借读生了,孩子上学怎么办?要么,选择教委指定的本地人根本无人问津的小学去就学,要么,回老家上学,从此和父母分离当个留守儿童!当所有的梦都灭了的时候,要承载的不只是心情的巨大伤痛,还有孩子要双充满期待充满希望纯净的眼睛。

她和老公两个人抱头痛哭,觉得当爸妈的没有对得起自己的孩子,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
我看到她难过,也跟着心疼,因为平时妹妹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比任何事看得都重。我打电话咨询过后,得到和妹妹一样的答复,外地户口的孩子可以入学,但并非就近入学,而只能去指定的学校去读,至于被指定的学校有什么样的教育师资,什么样的教育环境,不是你外地人能选的,稍稍好一点的学校你都不可以去,你想都别想,说白了,就是只能去这个城市里有着本市户口的孩子不稀罕,不待见,不屑一顾的学校,也就只有这样的学校能接受你!因为你是外地人!
因为她没有这个城市的户口,注定孩子跟着她一起承受这份痛与悲哀。
只是她不甘心,外地的孩子,就注定要输吗?
外地人,你没房没户口,你就是永远是个这个城市之外的打工者!
打工者的孩子,你想在这个城市给自己找一个好学校,你不配!
打工者的孩子,你想让自己有个好成绩,和本市的孩子比优秀,你不配!
打工者的孩子,你想谈教育,谈建设,谈自己的未来,你是祖国的希望?你在这里就不配!
打工者的孩子,你想让你的爸妈在这个城市挺直了腰板做人,没有房子,没有户口,没有钞票,你就不配!
打工者,建筑这个城市时,你流血流汗,你属于这里,但这个城市的繁华不属于你!
打工者,不要以为你在这里居住了十几年,不要以为你把一腔热血都洒在了这里,你就已经融入了这个城市,没有钱,没有户口你永远都是这个城市的边缘人,这个城市的一切都不属于你!
打工者,你能在这个城市生活已经是恩赐了,还谈什么公平不公平,尊严不尊严?
打工者,你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你受到所谓本地人的歧视时,你得忍着,你虽然在这个城市也有朋友,可是朋友在背后仍然会嘲讽你没房子,没户口时,而当你知道连朋友也会这样看待你时,你也得忍着。
记得在博友的博客里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文当章《没钱的妈妈就得穷教育吗》,当时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有些人眼里,我是一个没钱的妈妈,但我从来没有看低我自己,因为我觉得,拿钱来权衡一个妈妈的爱实在太过狭隘。没钱,就一定要老老实实接受穷教育?这点,我是坚决不会同意的。虽然钱在有些人眼里是万能的,虽然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能的。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家长有莫大的责任,孩子教育好了,比口袋里的钱升值,更有价值。况且,中国的现状是,教育资源极对不平衡,因为我曾经在中国偏远的地区教过孩子,那里的落后,不是一般人能理解与想像的。
看完之后,心里感慨万分。
在孩子教育这条路上,每个人理解都会不同,但做为一名妈妈来说,这位博友的处境,我虽然不能身临其境,但一样可以感同身受。她是没钱的妈妈,是普普通通,千千万万,经济基础一般,却又孩子教育极其重视的妈妈!想给孩子好的教育也会有错吗?
社会上总有一些会说,没钱,就要量力而行,就应该老老实实回到自己的圈儿,你永远别想和这个城市的孩子比,就连自尊也没得比,就象低处的水,你往高处流本身就是一个妄想!可是我想说,孩子不是水,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孩子的教育是中国的头等大事,孩子的教育不是儿戏。
这里没钱的妈妈,当然也还包括一些外地人。
每个城市的繁荣都有外地人辛勤的汗水凝结在里面。每个城市都会有外地人,都会有打工一族,也有从毕业那一天起就在那个城市生活、奋斗、打拼年轻人,但你要做好准备,你没有这个城市的户口,你只能是一个过客。
写到这里,突然就想到《北京爱情故事》里的几个桥段,想到了最初那几集,石小猛站在街头时那种深深的绝望。
我看着满目创痍的繁华
感到痛彻心肺的惆怅
听着心在爆裂的巨响
陷入深不见底的悲伤
而我的妹妹呢,注定要伤,孩子注定要跟着伤!
我为孩子忧伤,我为孩子惆怅,我为孩子哭泣,我为孩子心伤......
这一切于这个城市,到底有没有一丝一毫的痛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