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体贴自己一样体贴他人吧

标签:
育儿微博保洁人垃圾感动随笔原创 |
分类: 婚姻情感家庭 |
这两天,总是被感动的事塞得满满的。看书,看到一篇文字时,我感动;听广播被其中一个故事,感染得哭得好半天;和老公女儿外出,被老公一个小小的善举感动着;打开微博又被一条普普通通却尽现爱心的微博感动着。
原来感动也是一件美好的事,虽然会哭会流泪,会泪流之后,周遭的事物看得更了然,人生的价值观更新得更清晰。
这条微博是这样的:如果丢的垃圾里有碎玻璃、大头针、刀片等,请用胶带把它们缠裹一下,并尽量多缠几层。这样就降低了保洁人员或者捡垃圾者被伤害的概率,他们大都是没有医保的弱势群体,像体贴自己一样体贴体贴他们吧,好人会有好报的。
看完这条微博之后,但是这条微博,我毫不犹豫地转发了,因为有同感,因为有爱心,因为有转的价值与意义。我一般很少转别人的微博,如果恰遇到我需要的,我会选择收藏,但大多不会转,除了应人之约或帮忙。
发微博之人,是一个普通的微博友,不是认证名博,也是微博达人,但她的这条微博却在短短的两天内被转发了15万次之多(不知道到我发博之前是否仍在增长)。包括许多名人都在转,我想之所以一条微博会这么多人来转,并不是心绪来潮,也并不是自诩善良。因为在每个人的内心最深处,都是善良的。
我看着每条评论,网友们被感动着,我也被感动着,仿佛发这条微博的人不是别人而我。大家纷纷献计献策,如何更好利于保洁人员安全工作,还有的人就此话题谈到了保洁人员的医保问题。
我转发的理由是:这条微博最值得转,记得有一次,我清理办公室的文件,就被暗藏里的大头针狠狠扎了一下,如果这个社会上,做某事件时,都向关心自己一下关心别人,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事故了。
的的确确是,当时我的手指就被扎出了血,那么猝不及防地疼了一下。
此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由我手送出去的文件,我能用书钉的一定不用大头针,即便偶尔使用,我也会提醒一下同事,当心层层的文件里面有大头针,不管多忙,我这句话都一定要说。
我有一个朋友,表面看上去,言语不多,见过几次面仍如初相识,话淡淡的,少少的。让我几次疑心她有点冷漠。她每次遇到街边的小摊时,都要买几个小物件诸如公交卡身份证之类的塑套等等,她都会买上几个,尽管她不需要那么多,尽管上次她买回来的还有几个没有用完,但她却无声地继续做着。如果她都买走或直接给钱不要东西,都会伤害那摆摊的人自尊,所以她一直无声地当做路过一样,当过自己正需要一样买几个,只要那个摊小摊的人出现。
她的这一行动,让我重新认识了她,经过后来的相处,我发现她是一个相当会体贴人的女子。她常常象体贴自己一样体贴他人。
想起不久前在大新街看到的那一幕,心中仍有不快与不解。一名三十多岁的女士,带着一名七八岁左右的男孩走在街上,男孩喝完了手中的饮料后,顺手给了她的妈妈,她的妈妈便顺手扔进了旁边的花坛里,其实不出一百步就有一个果皮箱,可是她们母子二人却仍没有一个把空罐放到该放的地方。不一会儿,一位保洁员过来了,她费劲探着半个身子去够那个空罐,然后默无声地放进她的大袋里,这,她好象已经看得太多,已经习惯得没有怨言了。同样是举手之劳,为什么她们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为什么践踏别人的劳动成果呢?
记得QQ群里曾一度传过这样一篇文,其中有几句如下。下雨雪的时候、天冷的傍晚或者是雪天的傍晚,遇到卖菜的、卖水果的、卖报纸的剩的不多了又不能回家,能全买就全买,不能全买就买一份,反正吃什么也是吃,看什么也是看,买下来让人早点回家;上车遇到老弱病、孕妇:让座的时候别动声色,也别大张旗鼓。站起来用身体挡住其他人,留出空位子给需要的人,然后装作下车走远点。人太多实在走不远,人家向你表示谢意的时候微笑一下。
这些话,让我很有感触,于是在见到这些文字时,我的鼠标就多停留了一会儿,复制粘贴到我的收藏文里。在我精神疲惫时,在众多人纷纷蔑视有善难为时,我拿出来看看,心中仍然是如前的感动。
象体贴自己一样体贴他人吧,尽管是一件小小善举,但这种感动会象春风一样生生不息,在每个时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