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独特的语言学习方式

(2010-12-08 10:52:31)
标签:

小可爱妈妈写

语言

记忆

葫芦兄弟

育儿

分类: 边走边想

http://s5/bmiddle/4d3bcfbbn96dd3d716134&690

这几天小可爱痴迷《葫芦兄弟》。

其实关于葫芦娃们的故事早在半年前小可爱就在MP3中听过了,是她睡觉前比较喜欢听的几种故事之一。她对“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了解也正是在这一段听《葫芦兄弟》中完成的。不过,听了一段之后,她就不选了。最近又开始要听。

正好上周同事借给我很多她女儿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其中就有《葫芦兄弟》。上周四晚上我把碟片拿回来,小可爱就亟不可待地想看。于是,晚饭后给她看了两集。这下开启了她爱葫芦娃的“开关”——看后有半个小时不能安静下来,在客厅里走来走去,口中一时半刻都离不开葫芦娃,问各种关于葫芦娃的故事。待我去洗澡后,她就跟外婆在聊葫芦娃,还学着各种人物的腔调激情澎湃地给外婆讲葫芦娃们。外婆让她安静下来都不能。

因着对葫芦娃的热情,这几天她不再做“孙悟空”、“蝴蝶仙子”和“小公主”了,她也变成了葫芦娃,一会儿她是“顺风耳、千里眼”,一会儿她又是紫娃,昨天到今天她自命为“二力娃”——因为红色的大葫芦娃是大力娃,她就要当“二力娃”。

让我感兴趣的不是她对《葫芦兄弟》的热情,而是她复述故事情节的能力。第一天看后,她给外婆讲的时候用到的大段大段的话都是她听MP3中的原话,几乎是一字不差的。后来她问我问题的时候经常也会问得很长,会把人物大段的对白说出来问我为什么。当然这不是第一次注意到孩子的这种记忆能力,以前也遇到过,只是这几天因为《葫芦兄弟》而表现得比较多了。已经很多次注意到小可爱特别喜欢“咬文嚼字”,比如某一天讲一本以前讲过的书,如果某个词语用的跟上次讲时用的不一样(有时候是临时换了个词语,有时候是我一时读错了),小可爱就会说:“妈妈,你说错了!……”如果是爸爸讲过的,妈妈再讲,某个词语用的跟爸爸不一样,她也会指出来。

那天跟朋友聊起这件事,朋友也说她女儿也这样。朋友的女儿十岁,这段时间对《地道战》、《地雷战》感兴趣,所以他们就陪着孩子一起看。看后,他们夫妻就其中的一段比较拗口的内容交谈起来,两个大人根本无法重复那大段的拗口内容,没想到女儿却很顺利地说了出来。

当然,我们太“高看”孩子的这种记忆能力,因为如果你针对她的话问个为什么时,孩子不一定能回答。就像昨天晚上我告诉小可爱明天我要去体检,她问我什么是体检,我说就是去医院让医生看看妈妈的身体有没有什么毛病。结果小可爱说:“医生会说‘一切正常’。”我还在惊讶于她如此“懂得”医生时,她又问我:“妈妈,什么是‘一切正常’?”这就是孩子的记忆方式——“不求甚解”,他们感兴趣的只是语言。他们会记住他们感兴趣的语言,尤其是多次听到的。但是我们成人总是在思考话里话外的意思,所以忽视了语言本身。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学习语言比我们成人快而且准确的原因。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古人让孩子多不求甚解的背诵是有一定道理的,还是比较符合孩子记忆的特点的。正是在无数次重复背诵和记忆中,孩子们慢慢懂得了其意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