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场子窝里斗好手军务穆虎吓 |
分类: 漫卷诗书 |
《明季闲谭》中国首部杂文体传记http://t.cn/8FnqTon
弘光朝“南渡三案”中,影响最大的便属“北来太子案”——
1644年底,鸿胪寺高梦箕有个仆人名叫穆虎,自北方逃命南京,半路得遇一年轻人,二人结伴而行。晚上睡觉,穆虎发现年轻人的内衣织有龙纹,大惊而问。年轻人很低调,回话说:“我乃皇太子也!”穆虎吓得不轻,一路给他好吃好喝,送到南京。年轻人还真不客气,一到南京,就准备做皇帝,包括朱由崧在内,全都傻了。
本来,东林党、复社一系的人对朱由崧就有意见,这回终于逮住机会了,四处煽风点火,大造舆论,差点弄出乱子来。
但是,等到大学士王铎出场,这小子马上就撑不住了——王教授可不是凡人,他当年曾亲教太子读书,并且是三年。你是不是太子,人家一眼就行。
王教授自然不是粗人,问题的关键,他自己认出了还不行,得让别人也认清楚。所以,王教授作客直播间,主持这档焦点新闻。
王铎上前问年轻人:“认识我吗?”
年轻人答:“不识。”
王铎再问:“你在何处接受大臣的讲书?”
年轻人答错了。
王铎接着问:“案几之上,平时所置何物?”
年轻人连错的答案都不出来了。
王教授真够阴损的,你干吗问那么细呢?出几道书上常见的题目,也不至于这么害人。
真相大白,倘若不是存心做坏人,早已全都看明白了。
历史上喜欢冒充大干部的,确实太多,戴名世《忧庵集》曾记过一则,很有趣:有个和尚喜欢找“小姐”,结果安全措施不到位,下面的兄弟都烂没了。但这和尚就是聪明,化不利为有利,最后果断冒充魏忠贤——广大人民群众不认识首长,这就是没有新闻联播的坏处呀!
左良玉怎么可能傻,这个“太子”王之明,连姓都姓错了,本来就是个假货,左大帅怎么会轻信谣言?左大帅要的,就是这假货,货越假成本越低,利润就越大,小摊贩都明白。左大帅需要的,就是这么玩下去,真玩成了,怎么会让一个假货当真皇帝,最多也就是干一阵子“汉献帝”。顺理成章,左良玉不做董卓,也会做曹公的。
明朝历史上玩“清君侧”把戏的,还真不少。文帝时燕王朱棣、宣德时汉王朱高煦、正德时宁王朱宸濠,但都是藩王。武将左良玉跟着玩,则是第一遭。
左良玉
不是策划人,还真看不出虚实。
推出这个策划时,左良玉确实显示了统帅的谋略:一边沿途发布檄文讨伐马士英,一边派人给马士英送礼祝贺他生日快乐。直到左军到达九江,马士英等才得到确切的消息。
但是,左良玉
左良玉邀请何腾蛟同行,遭到何的拒绝。到达九江后,希望得到袁继咸的支持,反而被痛骂。
袁继咸(1593-1646),字季通,号临侯,江西宜春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崇祯十五年(1642年)出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驻节九江,总督江西、湖广、安庆、应天(南京)等处军务。
最有可能支持的,结果都没有支持。左良玉的郁闷,可想而知。
——创一番事业,自古就难!事业不顺,身体又不好,左良玉百感交集中吐血而死。
左良玉死后,其子左梦庚率兵继续东下。要说这左梦庚,确实是个年轻人。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清兵正在南下,在江北攻城略地。你在清兵与朝廷间插上一杠子,能有什么好?
好在原本就没有干大事的意思,左梦庚很快找到新业务了。夏完淳《续幸存录.南都大略》载:“左氏复下破安庆,尽杀阮氏。大诚等遂谓与左氏之来,不若虏来,我且用虏以杀左氏,并杀王之明以绝其望”。
夏完淳的记载应该是可信的。钱澄之《咎母阮孺人七十初度序》:“阮固吾世戚,其尊人前之翁修洁自好,以风雅闻。太君(阮前之女)幼娴笔墨能诗。既笄,归于吾友仅斋。仅斋世家子,楚楚名彦也。香奁钿阁间,日以图书娱乐。”弘光元年(1645)三月二十五日,左良玉举兵东下,叛将内应,“一夜而城郭煨烬,士民涂炭”。贼至时,阮大铖堂弟阮前之正好去了乡下,未遭捕获,贼“露刃胁太君行,太君抗声大骂,贼挥刀砍之,骂益厉,遂连刺数枪,仆地,血流盈闼,始委之而去凡。”检阅安庆、枞阳等地方文史资料,当年左良玉的兵来到这一带,杀老百姓比日本鬼子都利索:普通老百姓是顺便杀,姓阮的老百姓是找着杀。别骂那些吃粮当兵的,他们又不是人民子弟兵,谁的兵自然是要为谁干活。
杀够了人,队伍继续往东拉。这回,马士英、阮大铖都明白了,如果老是一门心思卫国,最终连保家卫国的本钱都会没了。
两害相权,马士英、阮大铖“尽撤江北劲兵,堵据上江”,调江北的黄得功、刘良佐来阻击左军。在阮大铖的亲自指挥下,板子矶一战,左梦庚的军队被黄得功等部一举击溃。
左兵这一闹,捡到便宜的,唯有清兵。江北防线空虚,江淮防线崩坏,清军长驱直入南下,如入无人之境。
都说左梦庚愚蠢,其实比他爹机灵。“清君侧”不成,左梦庚赶紧换“君”——这个“君”不姓朱,也不姓王,而是满清。清军南下,左梦庚、黄澎率部直奔清营了。
左良玉到上帝那发呆去了,朱由崧的场子也算砸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