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军灶籍”与“灶籍”

(2012-09-03 09:28:10)
标签:

育儿

 

厦门大学饶伟新副教授,在《明代永嘉军灶籍进士与灶籍进士关系述论》一文中提到,浙江温州府永嘉县,“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户籍名色,即所谓的‘军灶籍’,张璁本人就是一名‘军灶籍’出身的进士。

在对永嘉县明清两朝进士的籍属进行了分析,并对几名“军灶籍”进士与其他“灶籍”进士之间的家系进行分析之后,饶文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

“这就证明,王激与王德的‘军灶籍’身份,并非明代进士登科文献笔误之录;同时也进一步说明,在英桥王氏家族中,同时存在灶籍和军灶籍两种户籍身份。”

“在王瓒这个‘灶籍’家族中,为什么会有王健‘军灶籍’这一户籍名色的出现呢?”

“总之,与二都英桥王氏、二都李浦王氏一样,在三都普门张氏一族之内,‘灶籍’与‘军灶籍’两种户籍名色同时并存。”

  饶伟新的论文中,列出了全部永嘉县明清两朝进士的籍属和年份,那么来看一下,是不是真的“军灶籍”和“灶籍”两种名色“同时存在”(“同时并存”)呢?

实际上根据饶氏的列表,“军灶籍”进士只有四名,最早的是正德十六年的张璁,最晚的是嘉靖十七年的王健和王德两人,另一人是嘉靖二年的王激。同样根据这一列表,“灶籍”进士在此段时间内(即正德十六年至嘉靖十七年间)人数为零,此前最晚一人为正德六年的李阶,此后最初一人则为嘉靖二十九年的王叔果。

饶氏论文中没有讨论“军灶籍”和“军籍”之间的关系,而在上述时间段内,同样“军籍”进士人数也为零。此前最晚一人为成化二年的李观,此后最初一人则为嘉靖四十四年的金昭。

如此看来,饶氏结论中的“同时存在”或“同时并存”之“同时”并不成立,所谓的“军灶籍”当只是一个短期时间内存在的概念,而根据饶氏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已知的四名“军灶籍”的进士,在这段时间之外,无论是之前还是之后,他们的家庭都属于“灶籍”。

正德六年至正德十六年之间,出于我们暂无法知道的原因,发生了两种可能的事:

A. 永嘉县的“灶户”被改称为“军灶户”,有可能的原因,例如盐场被划归属卫所管理。
B. 永嘉县的“军户”、“灶户”在乡试解额中不再进一步细分,被合称“军灶户”。

而这一改变,在嘉靖十七年至二十九年之间又恢复改回了原来的情况。

以上的两种可能性,

第一种(A)实在是没有什么先例,也找不到什么依据。只是一种可能性。
第二种(B)较好地解释了“军户”在“军灶户”出现期间进士人数也为零的理由,因此本人更倾向于这一种解释。如若能够找到“军灶户”这一名目的存在期间的浙江乡试题名录,也许这一问题将更会清楚。

 

附图(饶文表的一部分):

image

作者:怪猫以德服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