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衙门文化(3)

(2008-07-12 22:15:15)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史考虑
衙门文化(3)

衙门文化(3)

 作者:林乾   
 

  衙门建筑讲究“风水”,既受《周礼·考工记》中建筑学“结构”理论的影响,也融入了在今天视为环境科学中的合理成分,比如讲究安全感、易于识别的“地标性”,以及《易经》中“顺乎天而应乎人”的“顺应法”,因而大多尊重现状,不轻易改动,尤其视拆屋动土为风水禁忌。就人的本能而言,趋吉避凶是一种生存的需要,而对于一些未知领域,往往归结为某种神秘力量,形成某种迷信。因而可以说,中国古代衙署建筑中讲求风水,既有科学的合理成分,也有迷信色彩。

  “喜怒哀乐”四司——京谚话衙门

  据《郎潜纪闻初笔》记载,京城的衙门多,各衙门的职守也不同,为便于人们熟记,当时京城有许多谚语。如“翰林院文章,太医院药方,光禄寺茶汤,銮仪卫轿杠”之类,另一版本稍有差异,是“翰林院文章,太医院药方,光禄寺茶汤,銮仪卫刀枪,金鱼池婆娘”。这些谚语都带有讥讽意味。

  六部的京谚也很多,如“吏科官,户科饭,兵科纸,工科炭,刑科皂隶,礼科看”等,还有“吏部样、户部账、礼部相、兵部仗、刑部状、工部匠,理藩院档、鸿胪寺唱、钦天监望、国子监放、翰林院当”,形象概括了各衙门的主要职能。御史巡城谚语更有意思:“中城珠玉锦绣,东城布帛菽粟,南城禽鱼花鸟,西城牛羊柴炭,北城衣冠盗贼。”这是说御史所巡查的地方,华贵朴实,喧嚣沉寂,各有不同。

  还有人将吏部四司概括为喜怒哀乐。因文选司掌升迁除授之籍,故曰喜司;考功司掌降革罚俸之籍,故曰怒司;稽勋司掌丁忧病故之籍,故曰哀司;验封司掌封赠荫袭之籍,故曰乐司。据何德刚《春明梦录》记载,文选和考功二司都是大司,不能互相兼职,其他二司因事情较少,可以兼职,何德刚本人中进士后,到吏部供差,就以考功司兼验封司行走。

  最普及的京谚莫过于以富、贵、贫、贱、威、武形容六部了。吏部贵而户部富,兵部武而刑部威,这都好理解,工部专管工程,职务猥琐,因而人们都以贱工看待,而礼部是没有油水的清水衙门,加上饭食银,尚书每年的收入只有1200两,侍郎一年只有800两,因此被称为贫。光绪时,谭钟麟以吏部左侍郎兼户部左侍郎,上朝谢恩,尚书翁同龢与他开玩笑说:“谭君由吏部而户部,可谓富且贵了;薛允升由刑部而工部,可谓贫且贱矣!”谭也开玩笑回答说:“不管是富贵还是贫贱,都是可耻!”

  京师的衙署最多,除近百个中央衙署外,还有大兴、宛平两个京县衙门,京县衙门之上,还有顺天府衙。从县衙到府衙再到中央各衙门,可以说浓缩了一个国家的衙门设置。得硕亭《草珠一串》有这样两首竹枝词,描写衙门盛况:

  衙署如林认弗全,缙绅未载数千员。

  就中岂乏丝纶选,不尽庸庸费俸钱。

  难分贵贱是京城,位大无权不识名。

  便是王公当道过,未闻传语禁行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衙门文化(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