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代双籍进士的分布、流向与明代移民史(二)

(2008-04-14 08:57:40)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史考虑
明代双籍进士的分布、流向与明代移民史(二)
 

二、明代历朝双籍进士的分布

 

户籍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朱元璋登基后十分重视户籍的管理工作。洪武三年,即建有包括本户的姓名、地贯、人丁数目、年龄、产业等内容的户口登记凭证——户贴制度。洪武十四年,又在此基础上推出了更加详密的户籍制度——黄册制度。同时,又确立了保证黄册制度顺利实行的里甲制度。洪武二十年,统治者还制订了用于征税的田亩登记册——鱼鳞图册,使人口统计管理和赋役制度趋于完善。由是之故,明代科举中式者的籍贯登记也比较复杂和繁琐。从《索引》
可知,明代进士的籍贯,不仅有户籍,还有户籍、乡贯并有的,户籍又分籍别。从本文统计的资料分析,双籍进士的籍别大致可分为民籍、军籍、匠籍、官籍和其他等五大类。各大类中除官籍外,还有更细的划分,详见表2。
表2 明代双籍进士籍别分类

类        项      人数 类 项 人数
民籍 民 籍儒 籍医 籍富户籍商 籍 879518201 匠籍匠籍、民匠籍厨 籍 1135
小 计               118
官 籍               492
小 计               492
小 计              923 其他 灶籍、盐籍 19
军籍 军 籍军匠籍力士、勇士籍军校籍总旗籍 8191553352 监 籍 1
站籍、驿站籍 5
待 考 325
缺 载 14
小 计 364
小 计              924 合 计 2821
资料来源:同表1。
说明:本表籍别根据《索引》“编例";;附表”归类。待考部分系有籍别,且无具体分类者。官籍基本任职于卫所。

表3 明代历朝双籍进士分布

朝代 进      士 进      士
全部进士 双籍进士 双籍进士所占(%) 朝代 全部进士 双籍进士双籍进士所占(%)
洪武 883 11 1.25 弘治 1794 283 15.77
建文 110 0 - 正德 1773 315 17.77
永乐 1829 0 - 嘉靖 4927 596 12.10
宣德 300 0 - 隆庆 799 143 17.90
正统 648 8 1.23 万历 5087 689 13.54
景泰 550 44 8.00 天启 709 114 16.08
天顺 697 33 4.73 崇祯 2259 314 13.90
成化 2449 271 11.07 合计 24814 2821 11.37
资料来源:同表1。
要研究明代双籍进士,首先要了解他们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由表3可知,明代双籍进士的时间分布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一,发轫于洪武。这不仅体现在人数少,而且,大都是近距离流动。11人中除1名祖籍(考虑到篇幅,以下“祖籍”两字一般省略)是省际流动外,其余10人都在省内流动,其中有8人仅在府内流动。其二,成熟于成化。成化朝的双籍进士首次超过了同期进士的十分之一,并接近明代的平均数。这时的移动空间也以跨省为主。其三,弘治至明末长盛不衰。事实上,明中后期,在7个进士中,就有一个是双籍进士。由此也可见对其研究之必要。该表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明代历朝双籍进士的分布。
但笔者还有些细节,尚须方家析疑。洪武朝共进行了6次科考,且从首次,即洪武四年辛亥科开始,户贴制度已颁布,并在进士籍贯注册中实施,但为何洪武朝的11名双籍进士都产生在洪武十八年丁显榜?此后至宣德的近半个世纪里,又举行了16次殿试,登科者达数千人,却为何没有出现一个双籍进士?这些是否同籍别一样,与明初进士题名碑录石勒不规范,而相关文献又阙失有关?故关于明代双籍进士产生的确切科年、人数和前期的发展轨迹,尚有商榷的余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