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桐城文派社群考察(7)

(2007-11-22 08:55:06)
标签:

艺术赏析

文化

美图

分类: 文史考虑

桐城文派社群考察(7)

 

桐城文派社群考察

姚振黎

(国立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所教授)

 

(三)舍隐於学术,趋学问经世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有〈文须有益於天下〉条,且以为「学者,将以明体适用也.」「其术足以匡时,其言足以救世.」然以清朝统治者兴文字狱,士子为避斧钺之诛,或皓首穷经,终老牖下;或一字之证,累至万言,远离政治以求全躯,虽有章学诚批评考据家「舍今而求古」,义理家「欲尊德性,空言义理以为功,此宋学之所以见讥於大雅也.」遂倡「学问经世,文章垂训.」以为「君子苟有志於学,则必求当代典章以切於人伦日用,必求官司掌故而通於经术精微;则学为实事,而文非空言,所谓有体必有用也.」对此一经世致用之学术思想,刘大櫆《论文偶记》有云:

人不穷理读书,则出词鄙倍空疏.人无经济,则言虽累牍,不适於用.故义理,书卷,经济者,行文之实,若行文自另是一事.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设施然即土木材料,而不善设施者甚多,终不可为大匠.故文人者,大匠也;义理,书卷,经济者,匠人之材料也.

刘大櫆视义理,书卷,经济为「行文之实」,极为重视,实乃方苞「义法」之联系传承.然义理,书卷,经济非仅为作文:

作文本以明义理,适世用.而明义理,适世用,必有待於文人之能事.
文学之社会功能,不仅赖义理,书卷,经济本身;而必须由文家掌握行文「能事」.有清一代,汉学,宋学容或有齗齗之争,桐城文派作者虽不免有宣扬义理以致空疏之弊,然其基本文学思想,写作宗旨,仍为经世致用.梅曾亮不满「海内魁儒畸士,崇尚鸿博,繁称旁证,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学者日靡刃於离析破碎之域,而忘其为兴亡治乱之要最.」明确提出:「文章至极之境,在言有用.」姚莹更以此思想揭露当时社会:

及乎承平日久,生齿繁而地利不足养,文物盛而干盾不足威,地土广而民心不能靖,奸伪滋而法令不能胜,财用竭而府库不能供,势重於下,权轻於上,官畏其民,人失其业,当此之时,天下病矣,元气大亏,杂证并出,度非一方一药所能愈也.

石甫在当时确属洞达世务,资兼文武之经世人才,诚如方宗诚〈桐城文录序〉所云:
植之先生同时,才最大者,惟姚石甫先生.虽亲炙惜抱,而亦能自出机杼,洞达世务,长於经济.植之先生称其义理多创获,其议论多豪宕,其辩证多浩博,而铺陈治术,晓畅民俗,洞极人情.先生自谓其文博大昌明,诚有然也.文事虽未精,而有实用.

姚莹於鸦片战争时,「任台澎道四年,召募义勇三万人,挫败英夷.英夷惮之,不敢近.故连年浙粤江南皆丧地失守而台湾独完.」建立奇勋.然以鸦片战争被诬下狱,贬谪四川,再罚入藏,身处逆境后,发愤著书,将数十年搜集有关世界各国之资料,并利用各种机会实际调查所得结合,写成《康輶纪行》,详细介绍西藏,,,,印度,廓尔喀(尼泊尔),哲梦雄(锡金)等有关地理,历史之情况,绘制中国西南边疆与世界地图,指出中国西陲之威胁,故「能比较实事求是地认清世界大事,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的有识之举.」又〈与吴岳卿书〉明确提出读书作文「要端有四:曰义理也,经济也,文章也,多闻也.」将其师姚鼐所标示之义理,文章,考证三者中之「考证」,易为愈加实际,宽广且适於文学创作之「多闻」,并增「经济」,是以姚莹虽仰承师学,於文章中鼓吹「倡明道义,维持雅正」,宣扬「忠义之节,仁孝之怀」,并一再申明一生「兢兢自求,唯一义字」,「生平不为诡激,而常以义自持.」然其所理解并付诸实践之「义」,已非空谈性命,闭门修养;而为面对现实,经世致用,明显具有近代先进人士所探求之救国救民,经邦济世思想.

至於方东树为姚鼐弟子中卫道最著者,其《汉学商兑》原为批判与程朱理学对立之乾嘉学派而作,虽多卫道之言,仍强调古文「言有物」,乃与「实用」,「经济」,「功业」,「政事」相联系.〈姚石甫文集序〉论及文章根本,「本之经济以求其大」,〈答叶溥求论古文书〉凸显文章之本在於「经济德业」,〈复罗月川太守书〉明确指出儒者应将道德,文章,政事三者统一於「通於世务」,能经世致用,建功立业以救时适变.强调「读书守道之人,贵乎躬行实践.」批评「汉学诸人,言言有据,字字有考,只向纸上与古人争训诂形声,传法驳杂,援据群籍,徵佐数百千条,反之身己之行,推之民人家国,了无益处,徒使人狂惑失守,不得所用.」故一再大声疾呼:「不关世教,虽工无益.」「著书空疏,固是陋;捃拾眩博,尤陋.」「书贵有用於世」其他如〈劝戒食鸦片文〉,〈化民正俗对〉,〈病榻罪言〉,梅曾亮〈王刚节公家传〉,〈正气阁记〉,〈送韩珠船序〉,〈徐柳臣五十寿序〉与管同〈禁用洋货议〉均激荡救国爱国热情,为文主实用,经世以代游谈无根,成为桐城文派社群之重要文学思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