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谈天说地美图 |
分类: 文史考虑 |
谁令汤显祖望其项背
文学史不能绕过汤显祖,但就艺术性而言,阮大铖的传奇足让汤显祖望其项背。
汤显祖的不足,在其不识音律,其词曲虽是文采斐然,但演员表演起来显得拗口。同时,汤显祖少有机会与名角交流,生活圈狭小,舞台经验有限。
阮大铖拥有自己的“阮家班”,拥有曲折的生活经历,一直以才学自负。阮大铖的创作速度惊人,《春灯谜》三十九出一个月完成,《双金榜》四十六出二十天告罄,曲子“有情有文,有声有态”,“灵妙无比”,“得玉茗之神”。
张岱《陶庵梦忆》中曾经提到阮家班:“阮圆海家优,讲关目,讲情理,讲筋节,与他班孟浪不同。然其所打院本,又皆主人自制,笔笔勾勒,苦心尽出,与他班卤莽者又不同。故所搬演,本本出色,脚脚出色,出出出色,句句出色,字字出色。”
明传奇一般都有民间母本,阮大铖则“于稗官野说无取焉”。一般戏曲故事往往是单线发展,阮大铖的传奇则人物众多,头绪又繁,情节更加曲折多变。吴梅赞之“情节诡恢,非胸罗书卷,笔具辘轳者不能作”。
阮大铖的传奇,首创并杂糅传奇中鲜见的异族风情,歌舞、民俗表演融为一体,场面热闹。“《十错认》之龙灯、之紫姑,《摩尼珠》之走解、之猴戏,《燕子笺》之飞燕、之舞象、之波斯进宝,纸札装束,无不尽情刻画,故其出色也愈甚”(《陶庵梦忆》)。
张岱曰:“阮圆海大有才华,恨居心勿静,其所编诸剧,骂世十七,解嘲十三,多诋毁东林,辩宥魏党,为士君子所唾弃,故其传奇不之著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