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休闲感悟随笔文化美图 |
分类: 闲情偶记 |

那一片山林
我的童年,是在那绵延起伏的丘陵间度过的。对山的记忆,也就是那些东斜西躺的土包。村庄的西头有一座桃花山,自然并不高峻,也许是沃土千年的缘故吧,山上的古树又多又大,茂密的枝干相拥凌霄,浓渌的树冠遮天蔽日。在一片树林与另片树林之间,则是没过膝盖的厚厚草地。
孩子们对它都格外亲切,有事无事总要入山林去玩。但是,大人们不准我们往山上乱跑。他们说山上有鬼,有神灵。这些山鬼、山神,曾惊吓过他们。接着,他们便指出被山鬼吓的人来给我们看。
大人们继续说,伤害我们的还有恶虎,还有毒蛇。我们很快记起,村里几个脸上有着粗大疤痕的老人。他们说:对,这些人就是为桃花山的猛兽所伤……
每每听着大人们的故事,我们总无话可说,或搓动手脚啧啧称奇,或惊恐不已悄然睡去。
天地有神灵,神灵有公正。不知从哪一辈起,村里就口口相传一句谚语——心邪莫上桃花山。伤了阴德的人,桃花山的鬼神不会放过,会让他们七窍流血,中邪而死。就连大家心惊胆颤的日本鬼子,当年也有一个在桃花山莫名其妙地丢了小命,还有一个差一点让毒蛇当场绞杀。村民们被鬼子追得无路可逃,曾在山中藏身数日,始终都是安然无恙。到了三月三或七月半,村里人都要焚烧纸钱,燃放爆竹,领我们朝山林方向叩头,祈求鬼神赐福保佑,请他们不要吓了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小孩。
兵荒马乱的年月,过过日子多难!不是桃花山,哪有我们一村老小,哪有你们这些娃娃哟——大人们讲到最后,总是伤感地落下泪来,弄得我们禁若寒蝉,跟着流泪。
敬畏归敬畏,但要真的不去桃花山,我们谁也忍不住。风和日丽时,我们喜欢几个小伙伴一起,去采食野果,打下栗子做成烟袋,听只知道样子又叫不出名子的鸟鸣。那些鸟儿,成群结队,在树间上下跳动,引得我们不住观看。瞧得久了,大家便是神神秘秘,相视一笑,心中立时惬意,异口同声怪叫一声。伴随众鸟扑腾而起,一片片树叶,在林间飘来荡去,然后落到我们的头顶和手心。
若逢雨后,村子内外到处泥泞,我们周身烦闷,便想到这一片山林。于是,光着双脚,踩着雨水向山林而去。先走过松松软软的落叶,再走过招招摇摇的草丛。这时,桃花山的林间深处,到处都是水洼。水洼大大小小,但一律清澈见底,水下每一根草茎都一清二楚。我们便在这样的水洼中,走来跑去,将一腿泥泞洗个于净,直至浸得双脚发白。到了脸上玩出一、两滴汗珠,必有一股清爽的风,迎面而来。那真是侵人心脾的舒爽哟!
玩得久了,偶尔会想起大人们讲的那些故事,不免相互交换慌恐的眼神,急急拉起手,一声不吭,飞奔而回。
童年时代,终于渐渐远去。桃花山的故事,也终于在忙忙碌碌中渐渐褪色。所谓尘嚣,不就是在我们的记忆中,涂上一些又抹去一些么?
此时,我站在黄山的白鹅岭上,等待索道送我们下山。满眼熙熙攘攘的游客,四周弥漫的汗味,让我陡生寂寞之感。徐霞客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岳。那么,还有值得我们看的东西么?
桃花山!桃花山上的那一片山林!那里,无论如何算不上艳丽,但是,它是我心灵栖息的家园,而这些艳丽的风景中,我们不过是劳累的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