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霾》五作者:凌一
(2023-08-22 11:21:54)
标签:
文学/原创 |
转眼千百万工程已历三载,县上要进行最后的验收了。前两年验收,张大山虽然都得了先进,但只能提拔成司站级,而自己在教育战线,就没有司站级,等于白当。关键是第三年,可今年要当先进不容易,只有进入前十名,才有可能,才有望提拔副科级,所以这一次验收对张大山来讲非常非常重要,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为了抓住这个机会,张大山了解了全县的养殖情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其它行业搞千百万的人都在这一年突飞猛进,有很多年轻人为了能得到提拔,自己出钱为农户买了上百只羊。如果再不想出办法,他张大山就会被淘汰。可是想什么办法呢?张大山想到了前两次验收的情景。第一次验收,他报了实际数字,结果仅仅完成了任务,勉强得了先进。第二次验收他多报了20只,受到了表彰,进入了前十名。这一次验收他也只有多报,但多报多少呢,检查组要到各家各户实查怎么办?露了馅可就适得其反了。但不管怎么说,也要进入前十名。张大山是个大胆的人,宁死在阵前,不死在阵后,他要孤注一掷了。
这天晚上,张大山横竖睡不着,他想了三个方案:第一是借羊,到邻县去借羊。去年验收的时候听说有人就是靠借羊,考核时才取得好成绩的。自己如果去年能借20只羊,就能考核到前三名,看来自己还是思想僵化,好多事情都没有大胆地去想。难怪领导每次开会讲话都说:“要大胆地去想,大胆地去干。没有干不成,只有想不到。”自己是靠实干出的成绩,没有人家巧干成绩大,教训一定要吸取。第二是做羊。把现有的羊分到五户进行集中,另外五户可把山顶的石头都用白灰刷了,让领导从远处一看很像羊,误以为是羊。第三是装羊。即选些村民披上蛇皮袋子装羊,蛇皮袋子要像羊毛一样白,挑选的人也一定要可靠,当然要给他们发钱,按一天20元应该没有问题。
于是他先着手实施第一步,寻找人借羊。他跑到青山县,青山县的羊已被人借光。又跑到绿水县,绿水县离三河县200多公里,把借下的羊往回赶是不行的,那样太慢了,只有包车往回拉,来回的路费就得1200元,租羊费也提高了,每天每只3元,如果租50只,按三天计算又得450元。但舍此没有别的办法,他只得一咬牙下了狠心,和租羊人签下了合同。从绿水县回来他就开始实施第二步,找了他曾经扶持过的农户,背了石灰搅了盐带了水桶到后面最高的银洞山腰上去刷石头,刷一只羊给2元钱,刷了一大片。那些刷白的石头在碧绿的树丛里忽隐忽现,忽左忽右,从山下看还真有点像羊,因为刷得多,他想放弃第三个方案。可到跟前一打听,竞争对手不但借羊,有的还用模具羊,有的人还从草原买羊,用过了再卖,还能在当地卖个好价钱,一举两得。张大山不敢大意,不能功亏一篑,为了更有把握,他把第三个方案也实施了。
下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得保证自己万无一失,如果被谁告发那就前功尽弃了。于是他叫青霞到组织部她清华哥那儿去打听情况,看到银河乡来验收的领导是谁。青霞回来说很可能是她哥要来银河乡,大山一听非常高兴。但他还是有些担心,如果验收组有人诚心要去山上看怎么办?他得想办法不能让他们上山。于是他又安排人把上山的路给堵塞了,在路上放了几块大石头,堆了几个大土包。车不能上去,看谁还能徒步上去?万事安排妥当,这才回去稳稳地睡了一觉。
谁知验收前一天,验收组的组长却被调整了。原来曹副部长一看把自己分到了银河乡,觉得不妥,就给领导说他是银河乡人,应该换个地方回避一下,于是就调换了。张大山听说换人后大惊失色,不知道该怎样从源头来堵住漏洞,又让青霞去详细打听,并叮咛青霞一定要问清新换的组长是谁?和清华哥的关系怎么样?如果关系好,就让清华哥做好组长的工作。谁知青霞到县上后,她哥却不在家,电话也没打通。张大山只得另作安排,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在验收组到来的路上设障碍,拖延行车时间,使验收组的人看完农户圈里的羊来不及上坡。他认真地估算着时间,把到每一处停留的时间算到了分上,并且要让王升茂,彭墩子等人24小时开机,以便随时联系。
验收的这一天,真像是打一场战役。县委书记朱百安亲自坐阵全程指挥验收工作,提出了6项要求:一是要提高认识,把这次验收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二是要秉公执纪,实事求是,不讲情面,不讲原因,只听结果。三是要深入每一个农户认真清点存栏数,不允许错一个。四是验收过程中不许收受他人贿赂,不许进饭店,不许饮酒。五是走访群众,公示举报电话,不允许出现任何舞弊行为。对群众的举报要及时查实,做到客观准确,让群众满意。六是若有违反上述规定者,根据情节轻重严肃处理,是领导干部的要就地免职。
8点30分,验收人员全体出动,八十多辆车浩浩荡荡地出了县城,然后各自奔赴目的地。有关乡镇村也非常重视这次验收,都害怕自己落后,提前联系了验收组长。银河乡的验收组组长是监察局副局长刘琪。因为路程最远,验收组在路上耽误了些时间,到乡上时已是11点30分。乡长曹德文见了验收组长刘组长后,又是问好又是发烟又是点头又是哈腰,拉着刘组长的手就要去山里红酒店。刘组长说时间紧,吃些便饭就行了,不要违反规定。曹乡长便让联络员们叫来了各村的支书村长,由支书村长分别带人到银河街的小吃摊点上吃饭。摊点是提前安排的,一律的八凉八热,一律的六年西风。提前安排的劝酒接待的干部个个能说会道,把验收组的人劝得无法拒绝,笑也不是,恼也不成。饭店的炊事员又故意拖延上饭时间。一顿便餐吃下来比大餐更复杂,用的时间更长。刘组长到银河村验收时是曹乡长陪同的,车走到中途忽然遇见一段泥路,是群众浇地弄湿的,车突突突地加大油门,驱动轮只是在原地打滑,没办法只得下车。曹乡长看了泥路大光其火,骂那个浇地的人眼窝瞎了,浇地就浇地怎么浇到了路上。那个群众支支吾吾吓得不敢言传,忙着把河石往路上垫。可十几米长的泥路,要垫完谈何容易。司机很聪明,看到地里有许多玉米杆,说铺玉米杆快些,于是在场的人都去抱玉米杆,刘琪组长也亲自抱了。耽误了半小时后,车终于过去了。走了一段路,又遇到塌方,组长王升茂正领着两个人在那里清理沙石,车到跟前又只得停下。刘组长问曹乡长:“这到底是怎么搞的?道路怎么提前不清理?”
曹乡长没办法,又训王升茂:“你怎么不提前清理?”
王升茂说:“这是一小时前才垮塌的,你看这土还是湿的,一听说土塄垮了我就带人来清理。”
曹乡长骂王升茂:“你个猪脑子,叫这两个人啥时才能弄清,耽误了验收大事我罚你的款,撤你的职!还不赶紧多叫些人来,要不那些大石头怎么搬?”
王升茂也不敢强嘴,转身对一个尖下巴的青年人说:“你跑得快,赶快到各家各户叫人来,来的人每人30元。”
尖下巴拔腿就跑,可过了一顿饭的功夫才来,来的也都是些老弱病残,尖下巴委屈地说:“村里根本就没有人,小伙子都出去打工挣钱了,只剩下这些老年人了。”
验收组的人只得去帮忙,刘琪组长亲自指挥搬石头。等把沙石清理完毕又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到银河村验收的共计13个人,每组两个人。组长刘琪坚持要到最远的上河组,因路远走到时已是3点过6分了。张大山一见验收组来了,赶快从墹塄上跑下来给刘组长和两个组员发烟,王升茂赶快上前给领导点火,一个个毕恭毕敬,殷勤至极,使验收组大为感动。这五个养羊户住得非常分散,上上下下转来转去绕了几个弯子,使验收组的人都走乏了。清点的事也很麻烦,羊在圈里跑来跑去,三个人数的总是投不住数,刘琪组长想了个办法,用长杆挡着数,这才稍快了点。清点完这五户后,验收组的人很高兴,这五户已经超养了124只。刘琪组长拿着单子对了一会儿说:“赶快去看那五户吧。”
王升茂说:“那五户的羊在半山上,车上不去,只能人走”
“怎么都在山上?不知道要验收吗?”刘组长问。
王升茂说:“他们早上把羊赶上坡的,我派人通知了他们,让他们赶快把羊赶回来,可现在还没回来。”
“你们看。”张大山用手一指说,“现在还在半山腰呢。”
三个人朝上一看,白皑皑一片,一个个都在动呢。那些披着蛇皮袋子的“羊”,有的把手撑在地上跳来跳去,小尾巴一摇一摇,有的还露出圆圆的人头,在那里呲牙咧嘴,学着羊叫,真是滑人间之大稽。牧羊老汉带着牧童,正不紧不慢不高不低地唱着牧羊曲,直唱得白云悠悠,地老天荒。刘琪一惊:这么多!就对两个组员说:“你们把坡上先数一数,看能有多少。”
两个组员一数,竟有200多只。
王升茂说:“上面五户共养羊326只,5天前卖了23只,后来又生了31个羊娃,现在应该是334只。”
刘琪组长看差距不大,就问两个组员:“就按王组长说的你们看行不行?”
两个组员已累得人困马乏,齐声说行行行。就把这五户和下面的五户加在一起,十户群众共养羊508只。验收结束,王升茂让刘组长一行到家里去,刘琪坚决不去。王升茂就让尖下巴把提前准备好的四袋木耳、四袋香菇放到了汽车后备箱。然后对刘琪一行一个劲儿夸张大山,说他怎样买布尔山羊,怎样防疫,讲解养羊知识,怎样联系出售,使养羊户群众收入翻了三番。过去不愿养羊的群众现在都开始养羊。刘琪组长拍着张大山的肩膀说:“年轻人真能干,为群众办了实事,群众会记着你。”张大山赶紧又发烟,客气地说:“谢谢领导的夸奖,我只是尽了应该尽的责任。领导辛苦了,辛苦了。”三个人便与张大山和组长告别,与村民们打着招呼。进了车,司机把车屁股一撅,日地跑走了。
至此长达三年之久的千百万工程便圆满结束了。据三河县两办文件通报,千百万工程使1000户农民通过发展养殖业共增收310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三河县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千百万工作中涌现出了20名模范工作者。张大山第三年又获得先进,且居于模范前列。
二十天后,张大山被提拔为副科级,职务是教育系统副科级督导员。他知道自己从此就正式告别三尺讲台了,于是他开始蓄八字胡。以前张大山曾经蓄过八字胡,他觉得很酷。可走上讲台之后,那个小肚鸡肠的赵校长暗示过他,说他蓄八字胡不合适,他就把它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