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谢:小小说《守岁》发表于《金雀坊》2191期(2022.12.12)谢谢杨晓敏老师!小主老师!编辑老师!
(2022-12-12 09:22:50)
标签:
文学/原创 |
秦建荣
不知从啥时起,我们陈阳寨人都遵循老辈子的规矩——守岁。不管家境如何,除夕夜家家都要烧一盆炭火,大人们围着大火包饺子,孩子们则尽情玩耍。待到夜深人静,别的人就都进入了梦乡,但一家之主却不能睡,要坐在火盆前守岁到三更。
我们家的守岁人是父亲。他守岁的时候不点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上房屋,为了省炭,他还会在火盆里挖一个坑,把炭火窖起来,再往上面撒一层灰,一个人慢慢地烤。父亲年老之后就轮到我守岁了。我守岁和父亲不一样,因为耐不住寂寞,我常常吆喝几个人到家里来喝酒,或者打扑克。还有一个不速之客,那就是牛区长。牛区长和我同村不同姓,是我们村走出去的最大的官,他的到来使我们家蓬荜生辉。
更为奇怪的是牛区长每年来都不空手,总是提着两瓶好酒和一些上好的饺子。那饺子很特殊,有时是虾米馅的,有时是鲅鱼馅的,有时还是宫廷饺子。一个区长能如此礼贤下士,让我受宠若惊,连连地说谢谢!谢谢牛区长!牛区长却很随意,到上房屋和我父亲去坐,唠家常。唠够了,就下来和我们一起喝酒。
有一年除夕,来玩的人都走了,只剩下牛区长和我两个人,也都喝得有点高了,我大着舌头问了一句:牛区长,你为为啥每年都给给我们送饺子呢?牛区长不回答我的话,好大一会才点燃一支烟说:你要问这,我就给你讲个故事吧。
他的故事讲得慢而且长,断断续续,足足讲了一个钟头,我只能简而述之。
说是有一个古老的村子,住了一户贫苦的人家。除夕之夜,病情危急的母亲对儿子说:我想在明天吃一顿肉饺子。儿子很孝顺,但却难以满足母亲的愿望,因为给母亲看病,他家里已经穷得连一捏白面也没有了,更别说吃饺子。但他又不愿意看着母亲带着遗憾离开人世。于是在夜深人静之际,他悄悄地拨开了一家的院门,猫着腰钻进那家的灶房。还好,他很快就找到了饺子,一闻恰是大肉的,就迅速拾了半碗。刚准备离开,忽然听见一个浑厚的声音说:小伙子,别走。他吓了一跳,额头直冒冷汗,因为那时做贼是要挨批判的,一个年轻人挨了批判,那就把一切都毁了,他立即放下饺子准备逃走。走到门口,那个浑厚的声音继续说:小伙子,你把那些饺子都拿走吧,恰好够你们吃一顿。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又以为主人说的是反话,仍准备离开,就顺着墙根往外溜,却听见那浑厚的声音再次说:小伙子,别怕,我不会告诉任何人的,你把那些饺子都拿走吧,我家还有馅儿,再包些就是了。听了这话,他才又返回身,把刚才放下的饺子重新拾起来,又在筲箕里拾了一些,才惊疑地离开。小伙子走到大门外,见主人仍未出来,知道主人是真心的,就回过身来,给主人磕了一个头离开了。
区长说到这里,又呷了一口酒。
那后来呢?我禁不住问道。
那小伙把饺子拿回去,正是鸡叫头遍的时候,他立即搭火给母亲煮了一碗。说来也怪,母亲吃了饺子,精神居然好了起来,又活了十多年才离开人世。
那个老母亲真可怜。
是啊,可是母亲满足地离开了人世,儿子也没有留下遗憾。
牛区长说到这里,又给自己斟了一杯。
我赶忙拦住他:牛区长,你不能再喝了,再喝就要醉了。
牛区长摇了摇手,又摇了摇头,爬在了桌子上,似乎真的醉了。
我不无感慨地说:那小伙子虽然偷了人,情有可原,也算是个孝子。
牛区长忽然抬头问我:你知道那个小伙子是谁吗?
我摇了摇头。
那小伙子就是我。
我目瞪口呆。无论如何,我也不能把这件事与眼前的区长联系在一起,这就像把凤凰和麻雀放在一个画面上,太不可思议了。
牛区长继续说:我母亲在弥留之际叮咛我:你忠厚叔是个厚道人,你一辈子都要记着他的好。
又是一惊,我端起的酒杯差点掉在地上。
因为忠厚就是我父亲。(147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