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伯簋铭文释文校定与新注
标签:
柞伯簋铭文释文校定新注文化青铜器铭文 |
柞伯簋铭文释文校定与新注
http://s15/bmiddle/4d399bbagd77af4a5375e&690
http://s11/mw690/4d399bbagd77af60db6ca&690
唯八月辰在庚申,王大射在周。王命南宮率王多士,師囗父率小臣。王徲赤金十鈑。王曰:“小子、小臣,敬又(右)叉,獲則取。”柞伯十稱弓,無廢矢。王則畀柞伯赤金十鈑。舌,易(賜)柷見。柞伯用作周公寶尊彝。
注:
一、大射
《周礼·天官·司裘》:“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设其鹄;诸侯则共熊侯、豹侯;卿大夫则共麋侯,皆设其鹄。” 郑玄 注:“大射者,为祭祀射。王将有郊庙之事,以射择诸侯及羣臣与邦国所贡之士可以与祭者……而中多者得与於祭。”
《仪礼·大射仪》:“公射大侯,大夫射参,士射干,射者非其侯,中之不获。卑者与尊者为耦,不异侯。”
二、舌
1、射侯上下个曰舌。《儀禮·鄕射禮》倍中以爲躬,倍躬以爲左右舌。《註》居兩旁謂之个,左右出謂之舌。
侯包括中、躬、舌、纲几部分。侯中间的主体部分叫作中;中上下各横接一幅,叫作躬;接于躬上,上下伸出两旁的部分,叫作舌,也叫作个,上舌宽,下舌窄;纲是系舌栓于两干的绳子。
http://s12/mw690/001pGidIgy6DXm53B7d0b&690
2、官名。《周語》坐諸門外,而使舌人體委與之。《註》舌人,能達異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三、柷(贶)見
也许是一种馈赠品。或是一种奖励,“中多者得与於祭”。柷(贶)見的意思也许和后世的“貺臨”差不多,犹“光临”。(待考)
四、柞伯不是神射手。从铭文“舌”字来看,柞伯并不是“射侯中的”,十箭射了“100环”,只是不脱靶而已。
五、敬又(右)叉
“敬又(右)叉”乃尊敬下射。此时下射在右。“司射命上射曰:‘某御于子。’”
《儀禮·鄕射禮》:“君射,则为下射。”(国君参与射事,则做下射。)
《儀禮·大射儀》:“司射命上射曰:‘某御于子。’命下射曰:‘子与某子射。’”“上射在左,并行。” “上射于左。”
“上射于右,下射于左,若有余算,则反委之。”
六、王徲赤金十鈑
逨盤:“克匍保厥辟考(孝)王徲(夷)王,有成于周邦。”“徲”读作“夷”。《康熙字典》:“一曰古遲夷通。”
《说文解字注》:“周禮注夷之言尸也者,謂夷卽尸之叚借也。尸,陳也。”“王徲赤金十鈑”即“王陳赤金十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