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游记[1]:Didgeridoo-大自然的拟音师
标签:
杨舸游记澳大利亚凯恩斯kuranda |
分类: 旅途-思想漂流 |
凯恩斯游记[1]:Didgeridoo-大自然的拟音师
作者:杨舸
凯恩斯的kuranda库兰达镇,大概是前往凯恩斯的游客必去的地方。
坐世界最长的7.5公里空中缆车心惊胆战地看着脚下一望无际的热带雨林——跟我们以前做过的缆车没什么两样,只是更长一些,长到要分成三段,当中两站你可以下来看看400年的大树和瀑布然后继续空中行程;长到你会觉得30秒钟后就开始后悔没拿一本薄薄的小说来看看;长到我两个大惊小怪的儿子昏昏欲睡只想玩DS;长到太太从开始的兴奋拍照到后来开始等待下一个缆索节点的到来。
在考拉和野生动物园里抱着懒洋洋的考拉搔首弄姿地拍照——在黄金海岸、墨尔本、悉尼都已经见过也抱过考拉了,就差没吃了(澳洲禁止吃考拉,若有违犯,将判入
狱),至于袋鼠,连海滩上道路上树林间的野袋鼠也都见过了,甚至还有过与装有小袋鼠的母袋鼠零距离的接触,公园里死样怪气的袋鼠以及其他所谓野生动物,实在也提不起我们这挑剔的一家的兴趣。
坐军用水陆两用战车探究森林与河流中的千奇百怪的植物生物——太太没兴趣去玩,儿子们也视而不见。请参阅其他人的游记。
在经改造为景点的“土著村”里了解土著人的狩猎用标枪的使用方法,学习一种叫做“迪吉里杜”的长长的空心木管的吹奏方法,尝试澳大利亚最著名的飞去来器,观看一场简单而程式化的土著“蛇族”男子的歌舞秀,据说这些东西跟三年前的表演没什么两样——标枪不给我们试试,只是听土著人演示,讲解倒也幽默风趣,但有些好像儿童不宜。吹奏“迪吉里杜”最为有趣。而飞去来器,小儿子飞的是打蟑螂的距离,大儿子飞的是打老鼠的
距离,太太飞的是打兔子的距离,而我飞的差不多可以打一只小袋鼠的距离了,呵呵。歌舞秀是最期待,又是最失望的。不是表演不好,是实在就是一场表演,完全无法体会原始歌舞的那种自
然气息。不过我大儿子勇敢地上台跟着土著学习跳舞,倒是让我乐在其中。
最后坐一种看上去蛮老式的火车(不是我梦想中的豪华列车)回凯恩斯,一路上可以看见一些壮观的瀑布、森林、河流……以及邂逅不知道来自哪国的各种游客。
这些东西,在很多人的游记中,都有着相同的记载,实在很流程。Kuranda,引述一下我儿子的观后感:“没什么好看的!”
但是,虽然没什么好看的,却有什么好听的。
在漫长的空中缆车旅途中,如果你静下心来,你会在开始升起的惊喜惊恐惊咋之后,听见热带雨林中的鸟鸣声与空中的风声以及缆车通过每一个缆索节点的咯噔咯噔声交织在一起的协奏。然后突然嘎然而止,有人为你拍照,问你收钱。![凯恩斯游记[1]:Didgeridoo-大自然的拟音师 凯恩斯游记[1]:Didgeridoo-大自然的拟音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漫长的火车回凯恩斯的途中,如果你没有疲惫到睡着,你会在有着单调的节奏火车奔驰声中,发现一阵树叶与车顶的磨擦声,
突如其来又突如其去的瀑布声,穿越隧道的低沉回响将旅客的嘻笑声放大扭曲。然后大儿子忽然与对面的新西兰妇女聊得兴起,谈起自己学校的合唱表演,一老一小居然一起高声唱起Here
comes the sun, doot’n doo
doo……让我感觉心里是温暖亲切的、自豪得意的,大自然中的每一种杂乱的声音,在他们两个有趣的“doo
doo”的象声词中,一瞬间都变得如此地和谐。
但是,最让我那小儿子凝神静听的,却是Didgeridoo,中文名称叫“迪吉里杜”,也有翻译成“丁者里度”、“蒂杰利多”、“嘀都丽都”……Didgeridoo据说是西方白人给起的名字,是个象声词,就像这独特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样。我倒觉得既然是象声词,中文其实应该翻译成“嘀叽哩嘟”可能更合适一些。
这是一种澳大利亚最有名的乐器,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人类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曾经被宇航员带上过空间站,曾经被科学家研究发现可以治疗打鼾的毛病,也曾经因为妮可-基德曼吹奏Didgeridoo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据说女子不能吹奏这种乐器,否则就是触犯禁忌,将永远不能生育。
这种乐器,在澳大利亚的各机场、旅游点的纪念品商店里你都可以看见。最早我以为只是一种装饰品,后来在悉尼的情人港看见土著人吹奏,才知道是一种乐器。
这种乐器引起我的兴趣,是因为我的小儿子,他是一个很闹的孩子,一不开心就叽哩哇啦地烦到你头晕,仿佛坐在飞机的引擎之上。但是有一次我跟他听见一个演奏者在闹市转角吹奏这种乐器,呜呜哇哇的,我听了觉得很感动,回头一看,小儿子居然出乎寻常地安静,整整半个小时,他注视着吹奏者,一动不动,我忽然灵机触动,莫非他对这种音乐有特别的感悟?我就向表演者买了一张碟给他。
从此,灾难降临,汽车的CD机里,再也不能放其他音乐,他就天天只要听这张土著Didgeridoo的音乐,各种动物叫声、风声、雨声、雷声、自然界奇怪的声音从此每天充斥我们的汽车空间,打开的车窗,让掠过的人们,感觉我太太载着一车的土著人在悉尼城里乱窜,大儿子说他快要疯了。
这次在kuranda的“土著村”里,终于有土著亲自来向我们讲解了,原来这是用桉树的树干做的乐器,(就是考拉喜欢吃的叶子的那种桉树,很容易着火,据说是澳洲森林常常起火的原因之一)里面是空心的,但这空心不是人掏出来的,是白蚁吃空的。原始的土著人发现白蚁吃空的树干可以发出声音,后来就将桉树树干截下,干脆插在白蚁洞穴上,白蚁得到了食物,土著得到了乐器。现在因为喜欢的游客较多,开始工业化生产,据说破坏了森林资源,遭到了有些组织的谴责。![凯恩斯游记[1]:Didgeridoo-大自然的拟音师 凯恩斯游记[1]:Didgeridoo-大自然的拟音师](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吃空的树干,要先尝试声音好坏,好的就画上漂亮的彩色装饰图案,成为了可以演奏的Didgeridoo。短的细的声音较高较尖,长的粗的声音则较低较厚。没有一根Didgeridoo的中空结构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每一根声音也不会相同。吹奏的基本方式有四种,但都跟一般的管乐不同,它是要吹奏者通过循环呼吸的方法,将气息吹进木管中,形成一种独特的神秘的共鸣声,好像从大地深处或者森林的另一端悠悠地传来声音。
然后,表演者为我们示范了几种大自然的声音,狼嚎、鸟叫、袋鼠跳,听得我那两个儿子都傻了眼。这就是它的奇特所在,仿佛大自然的拟音师,由白蚁进行偶然性创造,可以模仿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表演完后,邀请我们尝试,大儿子试了一下,吹的声音很轻,很短,显然这玩艺不是那么容易吹的。我仗着学过吹笛吹萧的,也兴致勃勃上去试试。
结果是:吹出一声悠——悠——长——长——的放屁声,惹得围观众人哄堂大笑,我也乐得前仰后合,上气不接下气,再也没力气吹下去了。决定以后有机会带一根回上海,好好研究研究。
几天后,回到悉尼,上了自家的车,大小儿子就都整天吵着要听那张Didgeridoo的音乐碟,这下轮到我说我快要疯了……
相关的全家旅游故事参见我太太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44376789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