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张大诺:一个被公益改变的报纸编辑(据新华网)

(2010-09-14 16:48:20)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载
第一篇转载的博文!
 
“和‘学生’们相处久了,自己的价值观也变得非常简单:好好工作、好好努力、好好生活”
http://imgs.xinhuanet.com/icon/xilan/blank.gif
http://imgs.xinhuanet.com/icon/xilan/blank.gif
  ( 2010-06-18 08:45:5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4版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坤晟

    张大诺曾是新华社旗下报纸的编辑,工作体面,薪水不错,但19个月前,他辞去了这份“不错”的工作,原因很奇怪:他需要足够的时间打电话。

    每天清晨6点多,自称宅男的张大诺就在北京西五环外的家里打起了电话,上午3个小时,下午2个小时,晚上2个小时……电话那一头,是他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区的30多名“学生”,“北到黑龙江,南到广西,年龄最大的40多岁,最小的才十五六岁”。他们都虚心地聆听着张大诺的意见,因为张老师正在耐心地指导文化水平并不高的他们如何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写成感人至深的故事。

    和别的作文老师不同的是,张大诺的“学生”都来自中国8000万残疾人群体。他把“学生”们正在创作的书稿统称为“弱势心灵史诗”。他希望“学生”们的故事出版后能激励和温暖同样遭遇困境的残疾人。

一封回信

    38岁的张大诺,长着一张文质彬彬的娃娃脸,眼镜片透出的温和目光容易让坐在对面的人感到宁静和安心。

    做公益,始于高三时为同校的一名患病学妹成功地筹集善款。此后20多年,张大诺一直在公益的道路上前行:他曾组织学生为盲人做了300万字的“有声读物”、曾每周用10小时到医院做临终关怀,曾挽救过十一二个有轻生念头的青少年学生,曾获得哈尔滨优秀志愿者和2005年北京十大志愿者称号。“第一次成功帮助别人,有了成就感。就去找类似的事做,后来慢慢把这个事业做了下去。”他说。

    说到为公益事业而放弃新闻工作,他笑笑,“与能获得新闻奖的头条新闻相比,我更喜欢报纸印一条心灵关怀热线的电话。我这个人可能就是比较喜欢更细节的、更持久的东西”。正是这份执着让张大诺用14年的努力让30多名残疾人陆续成为他的“学生”,同意在他指导下写出自己的故事。而这一切源于14年前,他收到的一封信。

    1996年,还在《黑龙江广播电视报》工作的张大诺打开了一封署名张云成的读者来信。在信中,家住五大连池市患有肌无力的少年3岁发病,走路易累易摔倒,左右摇摆,腰和小腿无力,后逐渐发展至大腿、上肢、手等,已逐渐丧失了行走能力。“他表达了又想自杀,又想实现当作家愿望的纠结心情。”

    张云成还记得那个秋天的下午,他从二哥手里接过了那封不抱希望的回信。“大诺哥在信中对我给予了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并告诉我,他会指导我写书,让我不要苦恼。”张云成说。

    “他觉得自己没有希望,但又不想无声无息地离开。我只是想帮他完成一个梦想。”从高中时期就开始热衷公益活动的张大诺说。而这一帮就是6年。“第一次发现了我的疾病”“我自己怎么学汉字”……6年里,张大诺通过邮件给汉语拼音也是照着哥哥学的张云成制定每一个小节的题目、提纲和字数。坚强的张云成则用仅能活动的食指和中指夹着笔,一笔一画地完成张大诺布置的作业。写出来批改、再写再改。数次反复之后,才最终定稿。然后,是下一个小节……最终,一部17万字的《假如我能行走三天》在2003年的春天出版了。

    随之而来的反馈是他没有想到的。目前,《假如我能行走三天》已在大陆再版3次,韩文版也于2004年9月由首尔的黄梅出版社出版。而当2008年5月城邦商周文化出版社出版台湾版时,台湾首富郭台铭不仅为书写序,还积极地给已来北京开网店为生的张云成兄弟解决住宿问题。

    “更重要的是,在大陆,一个肌无力的群体浮出水面,他们的生活细节、内心细节以及不屈抗争被更多的人知道,而这个群体的许多人也以云成为榜样,愿意接受一种更加积极的生活,许多人为此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张大诺告诉记者,后来有患肌无力的孩子打电话倾诉说想自杀。但几天后,看了张大诺邮寄过去的《假如我能行走三天》就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指导张云成的成功,让张大诺意识到,尽力帮助一个有着昂扬精神的“弱者”完成一本书,会让整个群体都拥有心灵的慰藉与鼓舞。

一个梦想

    在充满成就感的同时,张大诺也在思考:现在,肌无力患者遇到了困境,能从《假如我能行走三天》里找到希望。那么其他残疾领域呢?中国有8000多万残疾人,他们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灵困境,而我,又能继续做些什么呢?

    2004年,张大诺在北京昌平特殊教育培训学校做志愿者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叫张俊雨的小孩。小雨是脑瘫患者,体形瘦小,双脚脚尖点地,走起路来,身体前后左摇右摆。但从小喜欢从母亲捡来的废品里找书刊的他喜欢写作。在张大诺的鼓励下,小雨也开始写关于自己的书。2009年,这部将近15万字的书稿也完成了。

    “听他讲故事,可能要交流好几个月。再告诉他写多少字,需要哪些内容,要把什么东西给他突出出来,细节、动作怎么来写,心理活动尽量真实。一个好朋友特别好,我就告诉他,要写好朋友的动作、表情,具体怎么做的。”再次的成功,让张大诺觉得自己已掌握了如何让一个残疾没有文化,但有坚强故事的人写出感动同类人作品的经验。终于,一个名为“弱势心灵史诗”的书稿计划在他心中酝酿。

    在志愿者朋友和类似张云成这样的“学生”帮助下,张大诺的“学生”们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多:肌无力的、脑瘫的、侏儒症的、类风湿瘫痪的、聋哑的、弱视的……他们的故事也丰富多样——渴盼爱情的、婚姻美满的、与父母相处融洽的、自己努力赚钱去旅游的,学佛追求内心平静的……张大诺准备帮“学生”们把这些故事全都写出来。

    在博客中,张大诺写道:我有一个梦想,所有的残疾孩子,都有一本相伴一生的书。对他说孩子,我知道你的痛苦,因为你的痛苦我都经历过。但我想让你,同时拥有残疾人生的欢乐、尊严、力量、温暖以及幸福!

    理想是美好的。但“学生”们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时候,张大诺必须一点一滴地从头教起。

    “庭德,今天只写这一个情节,这个情节在真实生活中只发生了两分钟。但是,就这两分钟,就写至少六百字!”

    “小东,我今天教你什么叫逗号。你随便找本书,不要管他的标点,只管读,不要停……是不是憋得慌?这就叫逗号。”

    “小梅,一篇好的文章,不是把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写下来,有的地方适合加重笔墨,而有的地方适合一笔带过。应该有主有次。”

    ……

    每天张大诺就在电话边不厌其烦地给千里之外的“学生”们传递着信心和力量。患有脑瘫的张俊雨说,自己曾强烈地怀疑过自己,但最后没有放弃,“因为我知道有大诺哥还相信我”。

    “我最感谢的就是妻子。她没有半句怨言,总是无条件支持我。”在张大诺辞职后的半年里,他的所有开销,包括不菲的电话费都是依靠过去的积蓄和妻子的收入。直到后来,有社会热心人士通过张云成的事迹知道了他的情况,对他进行了赞助。

    按照计划,再过两年这套书就要全部完成。张大诺的下一个目标是帮助这些“学生”们成为合格的心灵关怀者,培养他们独当一面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我的学生都是值得敬佩的人。他们中的不少人需要在网店每天工作8个小时,没有周六周日,一个月仅赚300块钱。我问至于吗?他们说,至少能告诉父母,我能靠自己活着。”张大诺说,当年帮助张云成的时候,只要看到对方的回信出现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生活中的一切不顺和烦恼都抛诸脑后,“我知道在那个地方,有这样一个不幸的人还在孜孜以求充满希望地活着。”

    “和‘学生’们相处久了,自己的价值观也变得非常简单:好好工作、好好努力、好好生活。”张大诺最后说。

0

前一篇:陶然亭公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