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旧时天气旧时衣》后记

标签:
文化 |
http://s16/mw690/4d39707ftd1c15bbe44cf&690
(今天去人民文学出版社,拿到新出的样书,散文集《旧时天气旧时衣》,320页,定价33元。)
一直有朋友跟我说:“你的散文,比你的小说好看,什么时候能出一本书?”我就颇有点不服气,心想,真是没眼光啊,我的小说不比散文差啊。
不过被人家称赞散文好,总是暗喜的,哪怕我的小说真的很差。
后来间或有出版社来向我约书稿,想起朋友的夸奖,就大着胆子自荐散文,但约稿的都是冲着小说来的,虽然说把稿子发过去看看,但看他们热情不大高,也就算了。
于是闲暇时间,把自己这些散文整理了一番,十来年间,竟也积累有二十多万字。一篇篇重读下去,有的还是很喜欢,有的则脸红,觉得稚嫩了。当然是动手,把那些稚嫩的都删掉,最后所存,有十五万字左右。我觉得,基本是保留了菁华,但这并不是说,这些文字足可不朽,不是这样的,我知道还远远不到那地步。只是就我自己而言,它们是相对满意的东西。
和我的小说和随笔不同,那两种多是和历史有关的。这些散文,则是纯粹文学的、抒发性情的文字,大部分是对童年、少年时代的回忆。尤其以怀念童年岁月的居多。那些日子缺衣少食,并不美好,但回忆起来却不胜眷恋。我想,这样的感觉大约人人都有,童年和少年时代,无论多苦,哪怕吃糠咽菜,顶多是在肉体上,精神总是很饱满的。即使他心智超过常人,看不到人生的希望,都不至于绝望。饱满的精神,能抵拒一切深沉之思。思想不深,心灵就是青葱碧绿的。而我现在人到中年,精神衰减,思想的稻穗里,已经挤满人生的忧恐,再回首青春,自然是免不了要追忆的了。而在这金黄季节,看到青葱岁月,怎么能不惆怅?但就我个体而言,倘若真能回到过去,也是不愿的,“我不过怀念附丽于其上的青春罢了”。
除了回忆性的随笔之外,有一组是对近代文人的观感。这些文人,都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曾经把很长一段时间花在阅读他们的作品上,积时既久,就有了一些想抒发的东西。它们都写于十多年前,现在读来,文字虽然不能让我满意,但感觉有一种淋漓的元气在。今天,我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那样大规模的、无功利的阅读了。就算有时间阅读,只怕也没法产生那样的感触。
还有一些文章,无法分组,它们包括拟古、个人恶趣,以及游记、生活小品之类的内容,基本是游戏笔墨,向古代或者现代的美文致意,不表达什么具体内容。我称之为“风花雪月”。就像古代的诗词歌赋,大部分也不负载什么道,就是纯粹的文艺,为审美而生。这方面的,有《仿日本物语小品三篇》《关于乳房》之类,一些不喜欢我其他类型散文的人,大约会对这种文章感兴趣,因为这样口味的读者,我遇到过很多。
此外,本书中还有些人生感悟之类的文字,狭义上应该属于人们称之为随笔的东西,或者描绘,或者议论,或者感慨,因为比较讲究知识性,我将它们笼统地归类为“读书随想”。
最后一部分,共四篇,比较特殊,属于小说。一个中篇,三个短篇。因为它们都经常被读者提到,比如《俗世》和《郑庄公自述》,而我写的中短篇小说又比较少,所以按照编辑的建议,我挑选了这四篇,收到这个集子里,希望读者不会感到突兀。
回忆喜欢舞文弄墨之始,距今已经二十年了,虽然没有以写作为生,但还是把它当成专业,郑重其事来对待的。在上大学以前,我并不懂白话文写作这事情有多艰难。我那时只喜欢古典诗词,认为用典雅浓缩的语言,表达人心中的委曲,才确实有难度,因为掌握古典语言,要下很大的功夫。后来我才领悟,古典诗词中最好的,也不过像家常对话,却并不是人人能写出。由此,我才能逐渐认识到,写作的最大难度不在语言表达,而在你的心灵。你的心灵有多委曲,你的文字才可能达到多委曲。当然,精确而不繁冗地表达这种委曲,需要一定的文字技巧,但是,文字不过是那些,你怎么排列组合它,到底还是一种属于心灵的东西,就写作而言,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就不是能从心灵剥离的外在之物。
因此,每每浏览以往大家的作品,总是望洋兴叹,不是叹息他们有多博学,而是叹息他们心灵的深邃。为什么能到达那么深?大概既出于性情,也来自博学。两者都有天性的因素,但也有些东西来自后天。而在这两方面,我多半都是无能为力的。
我也因此认为,在这十多年间,如果我的文章有了进步,那应该是我的心灵略微丰富了一些,思想略微深邃了一些。
由此联想到我的专业,虽然我热爱通过文字抒发情感,但最后却念了古文字学硕士,训诂学博士,这对很多朋友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事。其实我自己也曾感到不可思议,因为枯燥繁琐的学术研究和我这种性情到底是违背的,但我当初选择了这行,一定有其内在的理由。
那理由就是很多人曾有的困境,王国维自述说:“欲为哲学家则感情苦多,而知力苦寡;欲为诗人,则又苦感情寡而理性多。他日以何者终吾身,所不敢知,抑在二者之间乎?”我感觉,这正是自己想说的。
因为有诸多借口,不能对写作持之以恒,所以二十年来,进步浅鲜。尤其是前十年写的东西,现在看了,总像回忆起年少时做的蠢事,感到无地自容。所以这回所选文章,基本上是后十年写的。不过,有些我满意的文章,思绪纵横,又的确是前十年所写。这让我有些不安,将来我能不能写得更好?
本书的文字,很多都已经发表过,但我最喜欢的几篇,比如《香港电影〈三笑〉》《夏天的回忆》《仿日本物语体三则》《关于乳房》《俗世》等,都不曾拿出去正式登载,这次能结集出版,还是很兴奋的。写作的人,总期望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能被更多的读者欣赏,我就是这种心情。
这些文章,以追忆似水年华的占大多数,正因为这种不胜眷恋的回忆,我给它起的书名是:旧时天气旧时衣。
这书名出自李清照的一首词,它的后面两句是:“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20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