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滇池》杂志的明天会更好吗?

(2009-08-24 23:55:03)
标签:

《滇池》

昆明报业

孙学敏

杂谈

    《滇池》杂志的明天会更好吗?

 

    作为一个60后,曾经的文学青年,当听到昆明日报党委书记、总编辑孙学敏对我说,即将在9月成立的昆明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了《滇池》杂志的一切权益,随着孙总那一瞬间的自豪的语境,我眼前如白驹过隙闪出我记忆深处的一个影像:大热的天,一个小青年光着膀子,穿着大裤衩,双脚伸在一白铁皮水桶里,脖子上搭着一条凉毛巾,伏在印着300个方格子的信笺上,挥着上海产的英雄牌钢笔,在写小说,只因《滇池》杂志的一位编辑在退稿信中鼓励他要向海明威笔下的马丁伊登学习,那个小青年就是我,那一年我18岁,而我知道王蒙在18岁写下了《青春万岁》,也就是在那一年,我高中的同年级的一位18岁女同学在这部改编的同名电影中出演了女3号。

    由昆明市文联主办的《滇池》文学是云南省著名的公益性纯文学杂志,1979年5月创刊之初,就以风格新锐著称全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滇池》文学杂志与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地文学杂志一道,被称为中国的“八大青年文学杂志”。

 

  80年代初,谈文学话题的热度如同现在谈和谐社会,那真是一个对于50和6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再也找不回来的世界,以至于查建英女士的一本并没有多少文采的《80年代访谈录》竟成了至今还在畅着销的书,之后那个编《读库》的老六也狗尾续了一貂《闪开,我们歌唱80年代》也畅销了一把。

 

   《滇池》坚持青年性、探索性、时代性的办刊宗旨,以“搜寻无名作者、发现最好作品、网格文坛英才”为口号。

 

    我不得不承认,我没有小说家的天分,写小说不是写报告和材料,几次往全国各地的文学期刊投我写的短篇小说和诗歌,都石沉大海,唯有《滇池》的编辑连续在退稿信中写了诸多鼓励我的话,最终我没有拿着这些鼓励我的话继续写那些注定发不出去的小说和诗歌,而是带着这些话跑到北京,23--25岁在当时的娱乐圈伸了一把腿,做了第一代“穴头”,跟那个年代几乎所有出了名、出了道的星们都巴拉过手指头谈过“几颗”、“几吨”的价码(当时圈里行话一颗为100元,一吨位1000元),走了几穴,赚了点小钱,见了点大世面。

 

   2009年9月,昆明报业传媒集团成立,集团拥有《昆明日报》、《都市时报》、“昆明信息港”、《滇池》、《皮肤病与性病》杂志及报业传媒有限公司、都市时报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等实体。

 

    10天前在昆明的那几日,我好几次抽当向孙总探询他接管后的《滇池》走向,他口风很紧,只是告诉我《滇池》的名字不会改,但一定会大变样。

 

      《滇池》杂志的明天会更好吗?我笃信之。因为《滇池》现在的这棒传到了孙学敏的手上,而接下来我要写的一篇博客的题目是:

       孙学敏:20年四季如春的昆明与一个报人的光荣与梦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