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天开始,
陆续读到博友们谈起儿时的冬至食物记忆,
有吃南瓜饭的,
有吃豆腐的,
有吃饺子的,
听着就让人馋。
.
不由得也想起自己小时候,
当然不是想起冬至,
也不是想起冬至食物,
而是想起这两方面的完全缺失。
.
因为爸妈少年离乡,
加上工作性质常年流动搬迁,
对故乡饮食习俗的认知和节气的传承几乎断绝,
因此,
说起童年时期的食物记忆,
除了一点过年舂糍粑和煮长菜的记忆,
几乎就是一片空白。
.
食物是需要时间的历程去积累肌肉记忆的,
丢了故乡的人没有这条长长的路,
丢了故乡的人最后也被故乡丢了。
.
昨,
去市场买了4块钱的吊浆面,
回来给娃和娃他爸揉小汤圆,
心里想着可以如此种种把自己小时候丢了的东西,
丢一点给孩子将来做回忆,
虽然这跟正经乡土意义上的记忆已经相去甚远,
但也算做了一点小小的努力。
.
气温回暖,
天桥旁的黄连木美得不可思议,
早樱悄然怀想着花蕾,
午后,盘龙江畔朴树流金,
少年与老者全然是生命的光谱两极。
傍晚,静静来家学得冬宝的生日蛋糕一枚。
.
发现人和人的性格差异竟可以从手作的风格中小小一窥,
观察一下挺有意思,
谁会怎么摆放水果,
谁会怎么搭配色系,
谁会怎么显示速度和节奏,
都有人长久携带的印迹和情法,
都是心的图画。
前一篇:种蛋糕和闻兰窍门
后一篇:送圣诞老人出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