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t--In--Light--消逝于光芒






.
晴---转微雨---转晴---再转微雨,
这两天的天好魔幻。
走夜时明明还顶着一盘大月,
天明时窗外却已满耳蚕声沙沙,
还是幼年的蚕宝宝啊,
还那么轻柔而又细密的抚着窗。
.
昨儿,
起了个大早去赶郑家河街,
本来只打算去磨点荞粉,
不料却被羊摊上一块热气腾腾的羊肉吸引,
于是计划外购回半斤煮了一锅小小的清汤,
立冬前后应季的羊汤。
.
计划外的还有一斤多谷黄菌。
娃见了忙问:
没钱你还又买羊肉又买菌?
我答说:
该吃的还得吃,
只要咱不买不该买的就能度过这暂时的难关。
.
市场真是丰盛到堆积啊,
而另一面却隐陷看到那么多人要生存,
所以扎堆往吃食用度上来讨生活,
啥新奇卖啥,脑洞全开的鼎沸着卖啊。
.
读沉思第十三、十四、十五,
分别概述了由唐入宋这一时期的水墨兴起与色彩褪淡,
又及长卷与立轴绘画的美学意义、中国绘画以及文学的无限与未完成。
.
蒋老师写道: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冷香是不能以视觉的方式存在的。
宋人的绘画与视觉艺术,便为了开拓更高的意境上的玄想,让色彩褪淡、让形式解散。
绘画上,只剩下笔的虬结与墨的斑斓,只剩下墨的堆叠、游移、拖延,
在空白的纸上牵连移动,仿佛洪荒中的生命,元四大家的“山水”便只是他们内心的风景。
倪瓒的简单,是因为把风景回复到了初始,仿佛洪荒中的婴啼。
只是一声,却有大悲怆与大喜悦。
关于长卷老师说:
我们必须把中国长卷绘画恢复到原来的看画方式,
才能够体会到中国绘画中长卷形式在卷收与展放间,正配合着中国对时间与空间的认识。
时间可以静止、停留,可以一刹那被固定,似乎是永恒,
但又不可避免地在一个由左向右的逝去规则中。
我们的视觉经验,在浏览中经历了时间的逝去、新生,
有繁华,有幻灭,有不可追回的感伤,也有时时展现的新的兴奋与惊讶。
中国人的时间,是一个永恒不断的伤逝过程,然而,伤逝中又有向前的期勉与鼓励罢。
长卷的收卷、展放,那真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体悟,
而那可以独立出来的每一个小小的片断,即便是秋毫之末,也有它自足圆满的可能。
每一个“朝菌”或“大椿”注定是那卷收与展放中“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一环,
而生命是指向无限的。
关于未完成老师写道:
“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
这“缺憾”的观念便是庄子“朝菌”“蟪蛄”一脉的演义。
人的生命,无论如何,最后是一个“缺憾”,认清了这点,却又并不坠入颓丧悲观之途,
便扩大了视野,看到眼前天地无限,时间无尽,而这“缺憾”之身“还诸天地”,
便不是个人生命的缺憾,而期望着连接每一个个别的生命,去和无尽无涯的时空漫漫同流,永不终止。
.
附记娃昨夜完成的第四支小单曲《Lost In Light》
When i`m in light
Would my eyes cry
When you walk in you mind
Would you tell the lie
Will you be
Will you be fine
Will you be
Will you be fine
Take one you like lest cigraette
Put down you lighter
To find a match
Burn one in no light
Pleast lost in light
Get back from night
Are we go to light
Or back from night
How would you find
Trust your mind wild
Are we lost in light
Or back from night
You do really find
Trust your mind wild
.
录完娃说:弹着蹩脚吉他的他回来了。
我说:蹩脚小单曲,配着小雨听了几遍,虽然许多地方还略显粗拙,
但也犹如往空中撒了一把阳光沙沙。
.
蹩脚的阳光沙沙,
因为蹩脚所以好听,
一个花痴妈才说得出来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