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陆川:一路鲜花一路质疑

(2009-04-29 20:20:23)
标签:

杂谈

“你是采访我的第一个记者。”年轻的陆川用这句话开场白。我听着怎么都像是夸我中了彩票,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却不免暗自得意:祝他日后发达!或许真是第一次有人采访他,陆川有些许激动,雄心勃勃,强烈地想被认知。

《寻枪》开拍时陆川还只是个无名人士几无资料可考,所以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有个叫陆天明的作家父亲,而他在采访中也没主动提及。客观地说,陆川这位年轻导演,是因为姜文的出演,而在当年各大媒体的娱乐新闻里抢占了一席之地。但开机后不久,有关姜文与陆川片场争执的传闻不胫而走,我们虽有耳闻却不知真假。有天中午一个陌生来电让我怔住了,居然是陆川。这一次,我想自己已经把他当朋友了,听得出他想说些什么,但欲言又止,连连叹气,最后发了一通无名牢骚,语焉不详地却要“下次分解”!我心想不愧做过编剧,深谙心理学吊起胃口却按下不表,弄得我好不郁闷,但却隐隐嗅出了几分传闻的真实性。

     陆川的聪明在于总能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寻枪》最终得以顺利完成前期拍摄,不无妥胁智慧在发挥作用。后来我出差北京,陆川盛邀我去看他后期制作。那时他已邀过很多人看过样片,包括姜文,据陆川说大家都反应不错。这时的他,完全没有前次电话里的郁闷、紧张和徘徊,言语里多是自信与坚定。默默听着他口若悬河地聊,再看看他那股全情投入的劲儿,你已经不能不看好他的前景了,而且你也从心底里希望自己买中了头彩。

    《寻枪》如期上映。陆川与姜文还像哥们似地一起全国跑宣传,他对媒体不断表达自己对姜文的感谢与赞美,将拍摄中的那些传闻就地镇法。《寻枪》浑身上下都洋溢着一股成功的喜气,陆川开始以导演身份真正受到了媒体关注。但很快,对《寻枪》的质疑替代了赞美,大家潜意识里认为陆川不可能有这么好的创意,这究竟应该算谁的作品?一个吃了蛋誓要找出下蛋鸡的话题再次浮出。陆川浅尝成功后的快感马上被打消,他再次被笼罩在姜文的阴影下。而我也好奇地想深究出这个话题的答案,针锋相对,不留情面,这让原本不愿再提“过去”的陆川小心翼翼地打开话匣,而答案也让我有点意外,不得不擦亮眼睛重新审视眼前这位年轻导演的才华。

    那年威尼斯电影节,陆川公开说自己不抱希望,但真正毫无斩获时又是另一回事。电话里他还是不小心泄露了自己无比失望的情绪,无他,我也只有安慰奉上。在外人看来,处女作便有机会去威尼斯参赛,已经证明他非等闲之辈,但他似乎并不满足,我也由此觉出了他的国际野心。

       而陆川因为《寻枪》的成功,被全面曝光家世,也惹来很多话题,刚走出姜文阴影,又惹来《罗生门》抄袭之说。但我想他应该感谢这轮质疑,这让他的曝光率远超一般处女作导演,成为国内不可多得的几位年轻明星导演之一。

《可可西里》再也不要明星光环!陆川在拍第二部片时全部启用新人的做法,不能不让人认为他是为了解开这个心结。没有了明星,商业上自然不太成功,但陆川却因此赢得了一帮影评人的赞誉,用作品响亮地回应了他拍《寻枪》时被质疑为“无生育能力”的论调!可是不久,还是惹来抄袭模仿的侵权官司,结果自然不了了之……

陆川这几年作品声息甚少,但曝光率不低。帮父亲骂架、人品质疑、绯闻女友等,俨然成了一个幕前明星。但或许陆川并不希望自己作品以外的生活被过份关注,所以《南京!南京!》这部作品才显得犹为重要,它是天平上的一个新砝码,直接指引着媒体给他的导演实力定调。但这位陆姓导演的大家身世与潜在基因,既成就了他的才华与机会——半路出家,却起点甚高,又注定了为他带来争议——运气不错,才气逼人。他深受作家严父的文学影响,却立志要超越父亲,处女作获益于姜文出演,却不甘心活在姜文的阴影下,《可可西里》初显进军国际的野心,《南京!南京!》自信进入亿元俱乐部……一路以来,或许正是这种迫切求得个人品牌认知的情绪左右了他的艺术创作,让他没能举重若轻,反而有点欲速不达,一路鲜花,一路质疑。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为陆川捧场,因为我们相信中国年轻导演中,未来绝不只有一个宁浩。

 

 

(《南京!南京!》在北京举行首映礼时,陆川在接到父亲的电话时现场落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