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星驰:不是你我的那杯茶

(2009-04-29 20:14:49)
标签:

娱乐

 

即使是从业多年的资深娱记,能接到李连杰、周润发、成龙或周星驰这样的巨星给你打来的电话采访,相信仍会是件令肾上腺素迅速升高的事。而八年前,周星驰真就这么做了。2001年7月的一个中午,当我灰头土脸地坐在港深高速列车上打瞌睡,手机突然响了,里面断断续续地传来一个有点熟悉但很随和的声音,“你好,昨天晚上我回家后忘了给你打电话,现在我们可以聊一下……”他的普通话有点吃力,加上车厢里噪杂不清,我立时屏住呼吸,转移到车厢一隅,掏出笔记本速记。其实我已兴奋得只想大声告诉整节车厢的人:“我在跟周星驰通话!”

因为《少林足球》,我居然跟周星驰有三次单独对话的机会。后来他来广州接受采访时,居然拿这事开玩笑:“谁说我对媒体不好啦?我就给她打过电话!”对,想必星爷不是与所有媒体关系不好,即使是对面目可憎的香港八卦传媒,星爷也是区别对待的,最该感谢星爷的大概就是成功转型的甘比小姐。

十年前,刚刚回归的香港对于内地仍是新奇的,周星驰以一部《大话西游》成为大学生们热情追捧的对象,评论界盛赞他开创了后现代主义表演流派,还封上了“无厘头喜剧之王”。直到周星驰真有一天走上北大讲堂,大家才有点失落:原来他对“后现代主义”这个词并不太理解,也不明白大家为何称他的表演“无厘头”。周星驰坐在台上语焉不详,同学们坐在台下热情汹涌,对话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内地与香港文化的差距何止台上台下这么远。但大家并不甘心,宁愿想像那种语言的苍白是因为他的谦虚低调。

而早在此前,我已经见识过生活中少言寡语的星爷,并告诉自己:将明星与角色对号入座,绝对是影迷们的一厢情愿!2000年《少林足球》选角,周星驰一行来到广州电视台。刚毕业的我好不兴奋,做足了准备,列了满满两张纸的问题,头天夜里还背得滚瓜烂熟,想像着第二天星爷的机智妙答,便可交上一篇完美的人物专访。第二天,当星爷被一群保安与工作人员簇拥着来到演播厅,热情高涨的粉丝被驱赶清场,星爷终于安静地坐到了大家的中间,摘掉墨镜后--_神秘感也立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居然满头白发!完全不幽默!他的理解力也还有点问题……或许是对国语不熟练,他听完问题,常常反应滞后一两分钟才缓缓说出自己的答案,本以为深思熟虑后的回答会字字珠玑,却是平淡无奇全无高潮!我好不着急,使出浑身解数试图调动现场气氛,可是不论你赞他还是质疑他,抑或聊轻松的生活话题,完全没有交集!终于,一个带着强烈个人情绪的提问不自觉地从嘴边冒出来:你生活中是一个很幽默的人么?

直到《少林足球》快要在内地上映,他主动给我打电话接受采访,之后他来内地拍广告,混熟了才发现他是个慢热的人,而他对于自己想表达的话题还是可以滔滔不绝的。只是他坦言,自己将生活中的幽默都挤干了,全用到了电影里。这点与冯小刚绝然不同,冯氏电影中的那些警言妙语完全可以视为冯小刚的个人表达。

一向苛刻的影评人对这位来自香港的喜剧之王从来不吝赞誉。前两年周星驰的《功夫》叫座又叫好,影评人将他誉为东方的斯皮尔伯格。其实他对于影片讨观众喜爱的观念一直根深蒂固,这大概与他草根出身,又在电视台做节目不无关系,虽然他没获得过大奖认可,但今天谁会因此而质疑他的国际地位呢?近几年功夫片流行,成为中国电影进军国际影坛的唯一片种,翻看我十年前对周星驰的采访才发现,那时他就意识到只有动作元素才能突破地域局限,而从《少林足球》开始,他已在向好莱坞学习动作与特技知识,已经有了中国电影一定要国际化这种超前观念。

星爷肯定不是全才。所以最近看到新闻说他经营公司不力、艺员纷纷解约,又有老板站出来指责他控制欲强为人吝啬人品有问题时,我却不以为然。天才都是生活中的白痴或工作上的疯子,所以跟天才共事或生活从来都是件痛苦的事。而对于影迷来说,星爷对于电影的痴迷就足以让我们心满意足了。这些年他一直没有停下过自己事业的脚步,努力尝试突破,《长江七号》虽不算成功,但我想在周星驰心里,始终是他十年前的那句话---“超越自己最重要。” 而凡人如我辈,当然不敢奢求与他成为朋友,如果你不小心恨上了他,只能叹I’M  NOT  HIS  CUP  OF  TE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