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池道情令人神往

标签:
神池道情汇 |
分类: 说说忻州 |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2016年8月21日星期日 第9124期文化旅游
神池道情令人神往
彭建华
http://szb.xzrbw.com/admin/umeditor/net/upload/2016-08-21/5627374a-9180-4169-bdff-8aa43980ff67.jpg
说起神池道情来,那在我们晋北,特别是晋西北的神、五、岢、河、保、偏、静和宁武几个县,都是家喻户晓,就是在陕北的神木、府谷以及内蒙与河北部分地区也是颇有名气的。
我从小就是看着神池道情长大的。那时候宁武城虽然有九岁红(高玉贵)、十二红(刘宝山)以及后起之秀闫金马、李明等中路梆子、北路梆子的精彩表演,但是神池道情对我来说更是情有独钟,记忆犹新。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神池道情的主要演员有:段新旺(青衣)、张汉臣(小旦)、三旦人(花脸)、盲拉眼(须生)、吴喜娃、白四仁以及后来的吴翠花(小山鹰)等老艺人。当时主要节目有教人归正的小戏《摸牌》、《四劝》、《花亭》、《杀楼》;大戏有《打经堂》、《九件衣》、《何文秀算卦》和《薛刚反唐》;还有滑稽风趣的《老少换妻》、《楞小子打碗》以及爱情悲剧《梁祝》、《苏三》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这些剧目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打金堂”。此剧说的是良家妇女李翠莲为了积德行善,将自己心爱之物“金钗”作了化缘之物,后金钗被一个陌生和尚拿走,而和尚正好到李翠莲丈夫刘全开的当铺中把“金钗”当卖。刘全认出“金钗”是妻子之物后,误以为妻子李翠莲与和尚有染,故而与妻子争吵不休。直到夜深人静,妻子还是深感冤枉哭泣不止。深更半夜正是小鬼活动的时候,此时正好有两个喝了酒的醉鬼牛头与马面,奉了闫王与判官的命令,去捉拿打公骂婆的不孝之妇张翠莲。当二鬼走到李翠莲家门口时,正听到有人嚎啕痛哭。两个懒鬼酒醉醺醺糊里糊涂地不去抓打公骂婆的张翠莲,而是把一个贤妻良母李翠莲带走。两个醉鬼逼着李翠莲上吊自杀,就这样,老实本份的李翠莲成为孤魂冤鬼。
李翠莲死后,思念儿女,于是在“望乡台”上用苦十字唱起了人生不易的“十月怀胎”:“娘怀儿一个月,渺无踪影,怀冤家两个月,沙里澄金,娘怀儿三个月才成血块,怀冤家四个月四肢分开,娘怀儿五个月,五指分瓣,怀冤家六个月,六腑齐全,娘怀儿七个月,七窍开通,怀冤家八个月,八宝罗汉,娘怀儿九个月,打过了颠倒,怀冤家十个月,离了娘身。”过去唱这出戏一般都是在晚上唱,而且必须要烧香敬纸放大炮进行祭台。
自上世纪的1956
每逢正月初三,南庄村就唱起了道情,周围的前石湖、火烧沟、三岔的村民们都要到南庄村来看道情。到正月初六以后,他们就到周边各村唱去了。那时候演出人员都是家家配饭,村民虽然穷,但是对演出人员十分热情,宁愿自家吃糠咽菜,也都要把莜面、豆面、油糕等顺口的好吃的让给演出人员吃。南庄村大部分人爱摸牌押宝搞赌博,自从唱上道情后,再没有耍钱赌博的人了,特别是宫三这个大赌棍自从唱上道情后,一心学戏背台词,成为一名生活中、舞台上名副其实的好丑角。
南庄村道情曾红极一时,也曾在县里的财神庙戏台演出过,并且得到了县宣传部的表彰。就在那一年,神池县要重新组建道情剧团,因此大磨沟的老师都回神池道情剧团了。
曾记得神池道情经常到宁武旧戏院(现县委所在地)唱道情,其中一场“薛刚反唐”使我至今难忘。那时候刚刚时兴手工画的布景,有山有水,有县衙大堂,有皇宫大殿,也有柴门小户等布景。唱什么戏配什么布景,为剧情增添了无限风光与色彩。由三旦人扮演的薛刚,脸谱华丽,一股英雄气概,特别是把自家门前的两头石狮子双手举起时,场景令人至今难忘。还有盲拉眼在《徐策跑城》中更是令人耳目一新。他底功深厚,行云流水,将一把白胡须耍得如飞似飘、淋漓尽致,他们都唱腔老练,高亢有力,有弯有转,作戏认真,恰到好处。
小山鹰(吴翠花)更是继张汉臣、段新旺等一代老艺人后的第二代小旦明星,也是神池道情中的第一批女演员。她扮相俊美,身段小巧玲珑,表演出色,不愧是神池道情飞出来的一只小山鹰。无论是演古装戏还是演现代京剧样板戏都很精彩。她在现代戏《红灯记》中扮演的李铁梅是智勇双全、维妙维肖;在《沙家浜》中扮演的阿庆嫂是察言观色、出神入化;在《白毛女》中扮演的喜儿更是表演得情感饱满、催人泪下。
在我儿子很小的时候,我还专为他写了一首小诗《山鹰》:“小小山鹰快快长大,万里长空等你拼搏。是鹰就能翱翔蓝天,不畏风暴;是鹰就能力挽狂澜,飞天立地。鹰者王也,百鸟之首,出人头地……”这首诗虽然是写给我儿子的,但“山鹰”这个意象灵感却是源于小山鹰。
神池道情之所以引人入胜、经久不衰,主要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自身魅力:其一是音乐优美,曲调动人。七十二调中有梅花调、苦十字、平七字,快板、慢板、流水等,调调动听,曲曲醉人;其二是剧目特殊,别出心裁,是其它剧种不可比拟的。如《打经堂》、《落碗记》、《何文秀算卦》、《楞小子打碗罐》等等。这些剧目其它剧种中是没有的,为神池道情独家所有。其三是有着丰富的地方特色和方言,乡土气息特别浓厚。比如段新旺男扮女装在《玉堂春》一段中扮演鸨儿时,身披大红袄,手拿铜勺子在念道白:“婊子婊子,爱穿个红绸袄子,我见了那有钱的小子,一勺子就挖塌他的脑子”等。这些道白完全是用地方方言,既通俗易懂又滑稽,表现了一个鸨儿贪得无厌的丑恶嘴脸。
每当神池道情来宁武唱戏时,我几乎场场都不误。有钱时花一角钱买张半票看个全场,没钱时等到“解放”看个小半场。要不就到后台的门口,看那些化妆的演员。总之看神池道情像着了迷一样,如胶似漆、百看不厌。
很多年不看神池道情了,还有点想念。我常和老朋友们坐在一起说起神池道情来,他们也都是津津乐道。最近和一位神池老乡打听了一下神池道情的情况,使我十分欣慰。今年五月端午期间,大磨沟的道情在神池城里唱了整整一天《打金堂》,看戏的人多得水泄不通。都说多年不看《打经堂》了,机会难得。他还说有一民营“百花道情”剧团今年在河北张家口一带唱了半年,下半年的台口也已经满满当当了。看来神池道情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大有前途。
啊!神池道情与众不同,你在我的心目中是一朵永开不败的艺苑奇葩!神池道情,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