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爸爸的童年  1.一岁丧父

(2007-05-31 10:09:19)

 

    我父亲吴敬琏一岁时,他父亲吴竹似因肺病病逝了,那是1931年。他24岁的母亲邓季惺,身边带着两女一儿,独自生活在远离四川老家的北京。一年前,一家人先是从南京到杭州,后又来到北京,都是为了吴竹似养病。本来还指望北京干燥的气候能帮助肺病病人康复。

                  我爸爸的童年 <wbr> <wbr>1.一岁丧父

                 1932年我奶奶带着三个幼小的孩子在北平,

                 右边穿海军装的是我爸爸吴敬琏

     

    这时候,年轻的寡妇邓季惺,固然经历着丧夫的惨痛和独自养育三个幼小儿女的艰辛,然而,没有了丈夫,也就可以不再做照顾和服从丈夫的太太了。于是,邓季惺以她勇往直前的个性,全力以赴地继续着自己因结婚生孩子而中断的高等教育。来北京以后,她进入北平朝阳大学,选择的专业正是这所大学最著名的学科:法律。

    寡居又带着三个五岁以下的儿女不易,自己还要读书就更不易。邓季惺读书非常勤奋,她的一个表妹至今还记得她当时生了病,躺在床上为准备考试,还不停地读书的样子。但是,对邓季惺来说难上加难的是,给她心爱的儿子吴敬琏保命。敬琏这孩子,一生下来就有医生预言他活不到一岁。现在丈夫已去,邓季惺是多么不希望再失去儿子啊。她要想尽一切办法地保住这个孩子。

    就拿孩子父亲出殡那天来说吧,按照当时的习俗,子女们应该披麻戴孝在出殡的路上一步一磕头。然而,讲求实际的邓季惺坚决地一反习俗,不让体弱多病的幼子这样做。她镇定地说:“死者已矣,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活下去。长明年幼体多病,这样做肯定要把他弄出病来。”她的爱子心切,有目共睹。这件事同时折射出的是,这个女子在24岁时已显示出她非同一般的勇气和理性。

    吴敬琏有个小名叫“长明”,与“长命”谐音。多年后我常常听见我姑妈们与我奶奶谈起他时,还在用这个爱称。她们总是拖着川音说“长明儿”,但与外人谈话时却从来没有这样称呼过他。她们也常常叫我爸爸“小弟”(川音:“肖笛”)。这两个称呼在我听来都是很家庭、很亲情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