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一些人看来,有的人生来罪恶,他们生活在精神枷锁之下,一生都在正确和错误之间挣扎。当理智占了上风时,他们便是正常人抑或善人。反之,则是丑陋的嘴脸,成为世人的噩梦,例如“小丑杀手”、“密尔沃基食人者”、“山姆之子”等。
相较之下,今天所要讲述的主人公名气较小,但罪行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到30岁就连杀41人,他就是佛罗里达州最令人胆寒的连环杀手之一,被称为“高速公路杀手”的杰拉德·斯达诺。
等待死亡
1998年3月23日早晨,佛罗里达州立监狱内,47岁的斯达诺静静地等候被送上电椅。这不是他第一次等待死神的降临,过去几年里,行刑日期一推再推,甚至有一次在执行前不到三小时突然被叫停。
这是场迟到已久的处决,早在二十多年前,当17岁的搭便车女生凯西·李·沙尔夫(Cathy Lee Scharf)身中数刀陈尸于荒野时,斯达诺就应该料到,迟早有一天他要为此付出代价,不然谁来为新泽西、佛罗里达以及宾西法尼亚一共41条人命买单?
死囚牢内,当斯达诺在最后时刻回味一生的同时,行刑室外已经聚满了围观者,其中一人是41岁的雷蒙德·尼尔(Raymond Neal),他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
22年前,他的妹妹被斯达诺残忍杀害,她的尸体在几个月之后被发现。
“我希望他能够道歉,不过我也不在乎了。他的死期到了,我会目睹他被绑在电椅上,我会见证这一刻,他越早被处决,我们就能越早摆脱噩梦。”
斯达诺最后的晚餐请求是,牛排、烤土豆、培根片、酸奶油、油拌沙拉、法式面包和奶酪酱,至于甜点,他点了半加仑的薄荷巧克力冰淇淋和2升的百事可乐。
很难想象当他在品尝这最后一餐时,他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州长这次会不会打电话来?行刑时会不会突然起火?要不要说出受到警长的逼供?还是说他很自信这也只是再一次与死神的擦肩而过?
他的真实想法我们永远无法得知,但通过对他的一生进行回顾,或许能很好地解开这个谜团。
早年经历
1951年9月12日,斯达诺出生于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市,出生时的教名是保罗·蔡林格(Paul Zeininger)。他的母亲在这之前已经生育了四个孩子,三个都被送去抚养机构,只留下了唯一患有脑部疾病的小女儿,斯达诺一降生也被送去了收容所。
尤金和诺尔玛·斯达诺是一对年轻夫妇,他们无法生育,急切地想要领养一个孩子。尤金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他的妻子诺尔玛在一家大公司担任经理。
当诺尔玛第一眼看到小保罗时,他就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孩子极其营养不良,身体和情感上都是如此的缺乏关爱。一直以来,收容所都很难给保罗找到抚养家庭,因此当斯达诺夫妇提出要成为他的养父母时,收容所负责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但是这个过程却不是说说那么简单。按照规定,医生、心理专家和社会工作者要一起对被收养的儿童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13个月大的小保罗不适合被收养,他的认知停留在动物性的水平,例如他会拿出尿布然后把玩排泄物。尽管如此,斯达诺夫妇还是坚持要收养他。六个月后,小保罗正式改名为杰拉德·尤金·斯达诺(Gerald Eugene Stano)。
在剖析斯达诺的过去时,必须要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他天生有智力缺陷。
尽管被生母抛弃的悲惨命运在很多的名人身上也发生过,但不知是巧合还是什么,连环杀手中也有一大部分都是成长于收养家庭,根据FBI的记录显示,这部分占到了 60%,在这些人当中,又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一出生便被收养。
悲伤的开始
随着长大,斯达诺出现了很多问题,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他直到10岁还尿床,这一点也算得上是连环杀手的通病。
根据FBI 著名探员罗伯特·雷斯勒(Robert Ressler)在《心理分析术——我在FBI的二十年》一书中的记载,60%的连环杀手都有尿床这一问题。
此外,书里写道:“潜在的杀手在他们8岁——12岁的时候最感孤独,这种感觉在他们的心理养成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孤独和孤立并不总是意味着连环杀手是害羞内向的,有一些确实是这样,但还有一部分擅长社交,是群居性人格,他们用外向来掩饰内心的不安,例如有着‘恶魔的门徒’之称的理查德·雷瓦·拉米雷斯(Richard Leyva Ramirez),白天是天使,晚上是魔鬼。”
斯达诺明显属于前者,青年时期的他仍然特立独行,无法融入同龄人的圈子。很快,总是独自一人的他成为校园霸凌的受害者,也是班里女同学的嘲笑的对象。
在60年代末,他因为谎报火警和在高速公路上扔石块被两次逮捕。为此,他的养父母也受到警告,如果再有第三次,那么斯达诺会被关进少年劳教所。
为了帮助儿子改邪归正,夫妇二人决定送他去军事化管理的学校上学,但事与愿违,开学没多久,斯达诺据因为偷其他同学的钱被开除。
1967年,一家人搬往宾夕法尼亚州的诺里斯顿,斯达诺的父母希望新环境能够使儿子有个新的开始。
事实证明,这是奢望,除了变糟之外,他没有任何改变。据了解,到了新学校的斯达诺仍旧频繁地逃学,偷钱,还曾经有一次偷走了父亲的钱包,来贿赂他田径队的同伴,好让他们比赛时故意输给他。
在他的成绩单上,除了音乐这门课,其余全都是C和D的成绩,就这样不断反复、苦熬了几年后,斯达诺终于艰难地从高中毕业,此时的他已经21岁。
毕业后,也不知是他不愿意还是人家学校不愿意,斯达诺没有继续进入大学学习,转而在一家机构学习起了计算机技术,同时从家里搬了出来。
令他的父母没想到的是,斯达诺竟然顺利地通过考试,在当地的一家医院找到了工作,就在夫妇二人觉得欣慰的时候,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在上班几周后,他因为偷同事的钱被开除。
此后他接二连三地换过许多工作,但都维持不了太长时间,斯达诺只好又搬回去跟父母同住。
自恋型人格
所谓自恋型人格障碍就是对自我价值感的无限夸大,这类人认为自己应当被视作“特殊人才”,认为自己的想法是独特的,只有特殊人物才能理解。
他们幻想自己很有成就,拥有权利、聪明和美貌,遇到比他们更成功的人就产生强烈嫉妒心。他们的自尊很脆弱,过分关心别人的评价,要求别人持续的注意和赞美;对批评则感到内心的愤怒和羞辱,但外表以冷淡和无动于衷的反应来掩饰。
斯达诺正是其中一员,在被捕后,他为了谋求媒体和公众的注意,不惜冒着被判死刑的风险,也要说出那些警方没有调查出来的谋杀案。
70年代初,他来到新泽西州,认识了一个年轻的姑娘,两个人陷入了爱河,这段恋情以女孩怀孕宣告结束。
女孩的父亲拿着枪威胁斯达诺,让他出钱流产,然后两个人一刀两断。斯达诺照做了。在这之后,他整日买醉,吸毒,在父母的坚持下,他回到了佛罗里达和他们住在一起,顺便照顾年迈的祖母。
回到家乡后,他仍旧是游手好闲,每天浑浑噩噩地度过。1975年,24岁的他爱上了一名理发师,他戒酒戒毒,终于在6月21日,他和这个22岁的姑娘在当地的教堂举行了婚礼。事情看似开始向好的一面发展,结婚后,斯达诺甚至还在养父的单位找了一份工作。
对于斯达诺来说,变好容易,变坏也容易。刚踏实没几天的他又偏离了轨道,回到从前的老路。新婚妻子无法忍受他酗酒和家暴,六个月后,提出了离婚,结束了这段短命的婚姻。
第一位受害人
1980年2月17日,警长保罗·克罗(Paul Crow)接到报案,两名喝醉酒的学生在代托纳比奇机场附近一片荒凉的地方发现了一具腐烂的女尸。
尸体被刻意摆放,死者仰躺,手臂放在身体的两侧,头部向上仰起。她的衣物完整,上面覆盖着一层树枝,没有明显的性侵迹象。
因为尸体已出现腐烂迹象,无法确定精确的死亡时间,法医推断,至少是在两周之前。在死者的后背,克罗发现几处穿刺伤,他推测凶手可能突然发狂,用刀反复捅伤了她。
随后警方证实,死者是20岁的当地女大学生玛丽·卡罗尔·马赫尔(Mary Carol Maher),尸检显示,她的后背、胸前、大腿均有多处刀伤。因为玛丽平日里为人友好,没有和人有冲突,警方短时间内没有发现可疑人员。
1980年3月25日,一名妓女走进代托纳比奇警局,要求和警察对话,警探吉姆·加德贝尔(Jim Gadberry)接待了她。
女子说,前不久的一天晚上,她像往常一样在路旁招揽生意,一辆红色的Gremlin停在了她面前。在与车内的男子谈好价钱后,她带着他去了一家旅馆。
进了房间,两个人为是否应该先付钱发生争吵,就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男子突然掏出一把尖刀,划伤了她的大腿,而后男子强奸了她扬长而去。
女子告诉加德贝尔警探,伤口很深以至她去医院缝了27针,而且就在刚刚她还看到这辆车停在一座公寓前面,她今天来报警就是要把这个混蛋抓起来。
根据女子的描述,这名男子中等身高,微胖,戴一副眼镜,留着胡子。她表示,如果再见到他,她一定能够认出来。
随后,加德贝尔去了女子所说的那幢公寓楼,没有发现有这么一辆车。但在附近不远处,他注意到一辆符合她描述的红色1977年产的Gremlin,他记下了车牌号。
满怀希望
一回到警局,加德贝尔就着手调查这个车牌号,记录显示,车主是28岁的斯达诺。他发现这名男子虽然年轻,但已经案底重重,同时他还是另外几起袭击妓女案件的主要嫌疑人。加德贝尔把斯达诺的照片拿给女子看,女子看了一眼就断定,这就是袭击她的人。
与此同时,克罗正在忙着建立玛丽遇害案嫌疑人的侧写,加德贝尔的一番描述让他们顿时感觉到了希望,这名叫斯达诺的男子除了年纪以外似乎是符合侧写的:白人男子,30-40岁,居住在代托纳比奇,开着一辆不起眼的车,专门搭载妓女和搭便车女子,脾气古怪火爆,憎恨女人,无法忍受被拒绝,从手法上来看不是第一次杀人,而且在冷却期后会再次作案。
几天后,斯达诺被带到警局问话。在审讯一开始,克罗让加德贝尔故意问了几个他们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意在判断他在撒谎和说实话的时候分别是什么样的反应。
克罗透过玻璃观察到,当斯达诺说实话的时候,他坐着的上半身会前倾,而当他说谎时,他就会心虚地向后靠。
一个小时后,斯达诺承认袭击过那名妓女。这时,克罗进入审讯室坐在他的对面,直视着他说:“斯达诺,我是警长保罗·克罗,我有个疑问,我认为你可以帮我解答。有一个女孩失踪了,我在想你是否见过她。”
说着,克罗把玛丽的照片放在了桌子上。斯达诺拿起照片看了一会,“是的,我见过她。”然后,他描述了一个月前的一天,他曾在一家旅馆前见过玛丽。
“你有没有对她动过不好的念头?”
“没有,我捎了她一程,到了大西洋大街她就下车了,然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她。”斯达诺靠在椅背上说道。
可怕的真相
克罗知道他在撒谎,于是他决定换个话题。“斯达诺,你看上去好像很沮丧。”听到这话,斯达诺朝前倾了倾身子说:“今天,你把我抓到这里的这个日子,正是我父母收养我的那一天。”
根据警方的记录,接下来斯达诺讲述了他的童年以及和养父母的关系。克罗把话题再次转回到玛丽一案上,不同于之前所说的在大西洋大街下车,这次斯达诺说他开着车带玛丽又转了一圈,最后停在了一家超市买了些啤酒。
“你买酒的时候她就坐在车里等着?”
“是的。”
“你确定没有想跟她发生关系?”
“没有。”
“其实你很想这样做,是她不愿意是不是?”
“当然不是!”
“她瞧不上你是不是?”
“不,她没有!”
“她的拒绝激怒了你,让你很难堪是不是?”
“我说了她没有!”
“所以你做什么了?你打她了?你非常生气不是么?”
“是!我当然这么做了!我用尽全力狠狠地刺向了她!”
“告诉我你是怎么做的。”
“我拿出了座位底下的刀,然后尽一切力气刺了她!”
“然后呢,接下来你又做了什么,斯达诺?”
“我反复地刺向她的胸前,她开门想要逃出去,但是被我刺伤大腿动弹不得,我关上了门,她身体前倾,头抵在了挡风玻璃上,血不断地向外涌,溅在我的车上,我又捅了她的后背几下,因为她弄脏了我的车!她的身体开始变得软弱,于是我带着她去了……”
“好了,”克罗打断说:“不用啰嗦了,我来开车,你带我去那个地方。”
死亡之旅
斯达诺指认了抛尸地点后,一行人回到警局,他在刚刚的口供上签了字。就在克罗收拾卷宗准备离开时,加德贝尔将他叫到一边询问斯达诺是否招认其他罪行。在得到否定答案后,加德贝尔表示想继续询问他几个其他失踪案的情况。
26岁的妓女托尼·凡·哈多克(Toni Van Haddocks)在2月15日被报告失踪。加德贝尔怀疑托尼的失踪跟斯达诺有关系,于是他走进审讯室,给斯达诺看了托尼的照片。斯达诺瞥了一眼照片,身体向后一靠,说:“我从来没见过她。”
尽管知道他在撒谎,但加德贝尔和克罗也没有办法,他们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托尼的失踪与他有关,所以只能先搜集线索。
4月15日,霍利希尔的一个居民在自家园地发现了一个人类的颅骨,警察随后搜查了附近的区域,最终找到多块骨骼和衣服碎片。
很显然,附近的野生动物发现了尸体然后饱餐了一顿。法医对残骸的进行了鉴定,结果证实,死者正是之前失踪的托尼,死因是头部受到多处刺伤。
坐实了托尼遇害的消息后,克罗再次将斯达诺带到审讯室问话。一开始,他咬紧牙关,死活不承认杀人,几个小时过去后,他的心理防线被攻破,招认了罪行。
此时的克罗没有放松,他在想还有多少人死于斯达诺的魔爪下。
他翻出了自1975年之后的冷案,其中包括:1975年7月22日,16岁的琳达·汉密尔顿(Linda Hamilton)陈尸荒野,目击者称最后一次见到她是在大西洋大街附近。
1976年1月,24岁的南希·赫德(Nancy Heard)被发现死于Bulow Creek,她的尸体被刻意摆放并加盖树枝遮挡,南希最后一次被人见到也是在大西洋大街搭便车。
1976年5月,佐治亚州18岁的女生拉蒙娜·尼尔(Ramona Neal)的尸体被发现,同样被用树枝遮盖。
为了寻找合适的对象,大多数的连环杀手都会不远百里流窜作案,如果斯达诺也是这样的话,那么遇害人数将超乎警察的想象。
在查完过去五年内当地未破获的谋杀案后,克罗发现在周边城市也有类似案件:在距离代托纳一百英里的一个名叫布拉德福德的小镇,一具年轻女尸被人在沼泽地发现,现场同样有废弃的树枝,死者生前最后一次露面是在代托纳比奇;在距离代托纳50英里外,另一名女子的尸体也被发现,意料之中的是,她最后一刻也出现在大西洋大街,死后身上也盖有树枝。
回顾斯达诺的过去经历时,克罗发现,在70年代早期,他曾在佛罗里达州住过,也曾在新泽西州短暂居住。
有了这一发现后,克罗立刻联系了当地的警方,得知在70年代中期,两州都发生了多起年轻女子谋杀案,至今仍未破获。
谋杀历险记
斯达诺对自己罪行的严重性心知肚明,为了保全面子,他选择与控方达成辩诉交易。检方同意了,他们虽然手里握有证据,但是不想打上一场持久战,因此他们表示,只要斯达诺承认杀害玛丽、托尼、南希,他就可以免除死刑,只被三项判终身监禁,每项在25年后允许假释。
1981年9月2日,法官认可了双方的辩诉交易,判处斯达诺终身监禁。在宣判那一刻,法官说:“在嫌疑人所招认的三起罪行中,任意一起都足以判处他死刑,不幸的是,我又不得不同意免除死刑。”
之后,斯达诺被关押在佛罗里达州立监狱服刑。在之前的县监狱时,他总是得意洋洋地向其他囚犯炫耀他是因为杀人进来的,跟那些小偷小摸的人不一样,他也因此获得了包括媒体在内的大批人的关注。
然而,到了州立监狱后,斯达诺的待遇经历了180度大转变,这里关押着各色的罪犯,其中不乏像他一样的杀人犯,更有闻名全国的连环杀手,没有人再去关心他杀的那几个人。
据悉,他的狱友之一就是有着“优等生杀人王子”之称的泰德·邦迪(Ted Bundy),在泰德1989年被处死之前,两个人都关在一起。
前面说过,自恋型人格遇到比他们还成功的人就会产生强烈的嫉妒心,希望获得持续的赞美,受人特别关注。终于,斯达诺给克罗警长写了封信要求面谈,即便这意味着他会改判死刑。
见面后,斯达诺又承认了另外三起谋杀,分别是在奥兰治港杀害17岁的凯西·李·沙尔夫、在代托纳比奇杀害24岁的苏珊·比克雷斯特(Susan Bickrest)以及在奥蒙德比奇杀害23岁的玛丽·马尔登(Mary Muldoon)。
当他在回忆案发经过时,克罗对他的记忆力感到叹服,他对受害人的描述十分准确,对于每个受害人的受伤位置,他也记得很清楚。当克罗说起一位受害人穿着短袖和宽松长裤时,斯达诺进一步补充说,她穿的白色带有动物图案的上衣和宽松的牛仔裤。
紧接着,斯达诺又陆续招认了13起谋杀案,听得包括克罗在内的在场警察咋舌,一个年龄只有29岁的罪犯是如何做到如此残暴,如此灭绝人性。
迟来的正义
1983年9月,斯达诺谋杀沙尔夫罪名成立,陪审团商讨后,考虑到以下三个因素,建议法官判处死刑,分别是:有重罪前科、涉嫌绑架、手段残忍。最终,法官接受了陪审团的建议,判处斯达诺死刑。
接下来的三年时间,斯达诺交代了更多的谋杀案,关于这些案件尚不清楚是的确由他所为,还是他道听途说,抑或有人授意。他最后自称杀害了41人,警方只找到了22具被害人的尸体,仍有一大半的被害人尸体找不到,且无法确定他们的身份,因而也没有再提起诉讼。
1986年5月22日,佛罗里达州州长签署了斯达诺的第一张死刑执行令,日期定在7月2日。行刑的前一天,斯达诺提起上诉。7月2日上午十点,在正式行刑两个小时前,监狱接到通知,法院已受理斯达诺的上诉请求,中止行刑。
第二年6月4日,法院正式驳回了上诉请求,州长签署了第二份死刑执行令,日期在8月26日。8月22日,斯达诺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同时以辩护团不力为由要求举行听证会,因此处决日期再次被延后。
这次上诉仍然没有改变斯达诺的命运,第三张死刑执行令“如期而至”,行刑时间在1997年5月30日,距离他被捕已有17年之久。
但是,“走运”的斯达诺还是因为一场“电椅事故”多活了几个月,佛罗里达州州立监狱在处决佩德罗·米迪尔(Pedro Media)的时候电椅突发意外,火焰从头盔蹿出,并伴随着烧焦的气味。
随后很多人质疑这种处决方式是不人道的,完全就是“将人活活烧死”。此事一出,各界对是否应该废除电椅议论纷纷。
10月20日,法院宣布,电椅的故障已经得到解决,将继续作为一种行刑方式保留。斯达诺的死期定在1998年3月23日。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3月23日中午,47岁的斯达诺被带往行刑室,在路上他没有说一句话。当他被绑在电椅上时,对面围观的受害人家属尼尔距离他只有一米左右,他会亲眼目睹这个杀害他妹妹的魔鬼下地狱。
在接受美联社的采访时,尼尔说:“我对他说‘去死吧,魔鬼!’当开关按下的那一刻,我能感受到电流流经他全身,他激烈地抖动起来,然后就一命呜呼了。我仿佛是摆脱了千斤重的担子,那种感觉无以言表,佛罗里达州还有勇气保留电椅,我为此感到开心,至少这样他还能够经历痛苦,而不是像注射死亡那样只是‘睡着’。”
备受争议
斯达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声称自己无罪,并且直接归咎于逼迫他进行虚假自白的克罗警长。他的犯罪历史长期以来一直伴随着争议,有人相信,他实际上是一个忏悔者,这其中也包括逮捕他的加德贝尔警探。
虽然加德贝尔成功使得斯达诺的第一次认罪有效,但他在1986年,签署了一项明确的法律证词,表示会为克罗警长“填鸭式灌输”斯达诺的未证实的杀人细节负责。
根据他的证词,斯达诺只是在反馈信息给克罗,而后又有人证实了克罗强迫斯达诺承认他没有犯下的罪行。
进一步的争议也在围绕着一个事实,尽管斯达诺提供了41次谋杀的证词,但是被带出审判的却只有17岁的沙尔夫。在这起谋杀案中,因为缺乏物证,使得佛罗里达的司法管辖区几乎无法起诉,而最终做出的判决完全是根据斯达诺自己认罪得到的结果。
1997年,自由记者Arthur Nash在与斯达诺的狱友扎克的一次秘密谈话中,扎克承认当年他对斯达诺的不利证词是在两名县检察官的“协助”下所做,并且他还说,这两名检察官为他提供某种奖励以此来换取他的证词。
2007年下半年,联邦调查局的研究报告浮出水面,调查认为,当年在沙尔夫身上发现的毛发的相关记录文件没有被证实,所有不能确定这些毛发就是来源于斯达诺。但是刺向报告并没有被斯达诺的公派辩护律师所提及,在1988年斯达诺被执行死刑后,这份报告也随之被销毁。
笔迹分析
在其他网站上,笔迹学专家曾对斯达诺的字迹进行过分析。
笔画尖锐,左倾,首字母一个非常完美,平衡的开端,却有着出乎意料之外的下文——签名。渴望温情,却又难以如愿。体型圆胖,结实。
从下至上的字母g,将其冷酷,决绝,充分展示到了极致,僵硬的线条,也代表了其与社会的格格不入,笔画角度极其干脆利落,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锐角,让人联想到了专门用电锯作案的手法。心绪不宁,夸张,性格复杂多变。
(翻译:七月,悬疑志签约翻译,来源:杀手百科。悬疑志微博主要是分享各类奇案、悬案、大案、重案、悍匪、局骗及基于真实的故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