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边塞诗"的传承与嬗变 初稿
————简评郭志凌的组诗《新疆画册》
.祁鸿升。
看到这组诗歌,我想到了对我国当代诗坛有着重大贡献的著名诗人闻捷,他以醇美、热烈的新疆情调赢得了广大读者,并奠定了他在当代诗坛的位置。《天山牧歌》、《吐鲁番情歌》、《果子沟山谣》、《苹果熟了》、《葡萄成熟了》等作品,语言清丽,形象生动,无可争辩地成为中国“新边塞诗”的代表作。
我之所以提到这位前辈诗人,是想把郭志凌的《新疆画册》放到“新边塞诗”的坐标系上做一个可能的分析。首先以闻捷诗歌为代表的
“新边塞诗”有着鲜明的地域和民族色彩,浓烈欢快的维吾尔、哈萨克风情中,展现的是边疆男女青年的时代风貌。志凌的诗歌传承了这一传统,并以鲜活的思维和深入的理性精神,扩大了题材视角。《哈巴河的黄昏》为全镜头拍摄,油画的色彩,浪漫的情调,意境绰约,取意深远;《甘家湖的胡杨》为调焦特写,近则写出胡杨
“形销骨立”之感,远则写出胡杨千年不倒之“神”;《尼勒克的“姑娘追”》快镜头追拍,爱情的旋风是旋舞着的“尼勒克大草原”。从“和田大巴扎”这样一个现实中普通的农场到风尘已掩的“楼兰古国”,纵亘百万里,上下五千年,诗人志凌相比于站在葡萄沟里歌唱祖国的诗人闻捷来说,他已站在天山雪峰之上。其次,我们从闻捷诗歌的表现手法来看,闻捷的诗歌有着叙事抒情的特征。人物、环境、情节,小说中的三要素在他的诗中体现得十分明朗,他的诗歌有时还是对生活的一种实录,放声歌唱的时代色彩十分鲜明。志凌的诗歌则是纯正的抒情诗,他的诗总体上内敛、冷峻,追求
“不可言喻”的深刻性,属于冷抒情的基调。这种抒情注重语言光彩的同时,吏注重内涵表达。“夜莺飞去了”、“年轻人走了”,这是闻捷的爱情类比;
“希望自己是鹰的男人/把翅膀缩小在嘴唇上,意念只要一张口/就能发出,雄鹰的尖唳”,这是志凌的情感超验;后者更有锐利的质地,诗歌承载的情感负荷更重了。在志凌的诗歌中,那灵性升腾震颤人心新疆物态的组合,离开闻捷诗歌中背景场的意义,成为拯救灵魂的精神钻石。
“——古老的叶尔羌河,从湍急的喉咙/分泌一种罕见的,浑厚的低音”,有了钻石的光环洞照,诗人志凌便有如此大胆惊人的发现与表达。而这种重金属的声响,在五十多年前的闻捷诗歌中,你是根本听不到的。这便是诗歌的进步,历史的进步。
闻捷的诗歌代表了
“新边塞诗”的诗经时代的兴盛,志凌的诗歌则代表了其本世纪新生代现代诗歌的开启。他们之间的艺术沟壑,正好是半个世纪。
_________这是《绿风论坛》首席版主祁鸿升先生对我发表在论坛的组诗《新疆画册》的评语。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但我始终都无法忘怀。今天,我千方百计地找到了他的博,把这篇文章“偷出来”放在“家”里,而且我准备把它收入我的第三本“难产”的诗集《冬眠的闪电》里,再一次谢过祁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