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打了五代人的仗6水门桥》点燃了中华民族潜意识里的火种

标签:
纳兰惊梦水门桥长津湖之水门桥吴京易烊千玺 |
分类: 纳写电影 |
01
去年国庆档,《长津湖》以高票房、高口碑完美收官。
3个小时的全景式战争叙事,超燃的激烈枪战场面,很多观众表示“没有看够”。
我们第一次深切感受到,教科书上苍白、刻板的寥寥数语,背后是多么沉重、多么刻骨铭心的一段记忆。
真金白银,真情实感,故事牢牢聚焦每一位战场上的战士,《长津湖》是大家从来没见过的主旋律电影。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电影工业的最高生产力,更是一部凝聚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点燃了身处和平年代,不知战争疾苦的中国人的爱国热情。
珠玉在前,很多人从几个月前,就开始期待《长津湖之水门桥》了,目前上映2天,票房已经突破10亿。
大场面,大调度,特效拉满,大炮飞机打得震天响……
网友评价:“波澜壮阔的历史”“太震撼”“太伟大了”。
《长津湖之水门桥》是《长津湖》的续作,也是结尾。
我们本以为连长伍千里带领的七连战士,浴血奋战,舍生忘死,打败美军王牌部队“北极熊团”之后,就是终点,就可以回家安享太平。
但谁知,那只是他们奔赴下一场战争的起点。在“水门桥”的战役里,他们接到了更艰巨、更残酷的任务。对于刚刚经历过生死之战,体力和兵力都锐减的7连战士来说,水门桥是最终极考验。
02
经历八年艰苦抗战,新中国终于成立。但在我们的危机并未全面解除,美军在朝鲜发动战争的同时,还在青岛、浙江、青岛、上海、杭州等城市进行军事挑衅。
所以,我军抗美援朝既是维护和平的“正义之战”,也是保卫国家和人民的自卫反击战。
而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役中,我们打的最艰难、最壮烈的战斗。
《长津湖》电影第一部讲述的是,1950年,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打响,我军经历了4个昼夜的连续战斗,以美军陆战1师为首的联合国军被我志愿军第9兵团分隔围歼。
续作《水门桥》发生在长津湖战役的后期,长津湖战役之后,被重创的美军陆战1师迅速集结,准备大规模撤退。
按照常规思路来讲,想逃比想打容易,但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水门桥,已经被我军锁死。
水门桥位于古土里南,虽然整座桥长只有8.8米,但因为桥是架在两座山体之间,桥下方就是悬崖断臂。
而美军又是机械化部队,想撤退必须要有“路”可走。
所以,《水门桥》比《长津湖》的故事更集中,更精炼,也更细致。
因为整部电影的故事从头到尾都是围绕着“水门桥”这一地点进行展开。
我军拼尽全力炸桥,而美军方则千方百计要过桥。
短短8天时间里,水门桥经历了三炸三修,战斗之激烈,可见一斑。
而且,从硬件装备来说,这几乎是一场不可能打下来的仗。
人力上,美军有一个师的兵力,一万多名军人。而我军在长津湖一战中损失惨重,接下炸桥任务的7连只有几十个军人。
装备上,美军有打不尽的飞机、坦克、大炮、手枪、子弹。而我军要仔细斟酌每一发炮弹的用处,因为所有的装备,不及美军零头,且大部分炮弹,都是抢来的。
当精疲力尽、损失惨重的7连到达水门桥时,本就单薄的衣服,更加破旧。风雪结成冰粒刮过战士们单薄的身躯和冻伤的脸颊时,坐在银幕前的我也能感同身受那种天寒地冻,冷到失去知觉的场面。
一罐被美军丢掉的豆豉罐头,我军每个伤员只能分几粒豆子保存体力。而美军呢,战争间隙,可以看杂志、喝咖啡、听流行音乐。
这一次,战争范围虽然缩小,但军事部署却一次比一次更加严密,从视效方面来说,比第一部更精彩了!
战士们在战斗过程中用手语、旗语、号语来沟通,而三次炸桥的方式,也一次比一次精密,连我这种非军事迷,也对他们的作战方式不明觉厉。
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军第三次炸桥时,伍万里声东击西,打乱敌军,伍千里正面突击,两人配合天衣无缝,堪称战场突围的教科书式作战。
03
大年初一,影院一开门,我就走进影厅买了票去观影。
本以为第一场人不会太多,但惊奇的是,影院早已坐满了人。我和大家一样,在影院数次落泪,直到走出影院,也还是不敢相信,血肉之躯怎么可以抵御冰冷的飞机、坦克。
1950年,是新中国的第一个虎年,而2022年又是一个虎年,72年过去了,战争早已远去。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后辈,大多不明白今日的光明生活,是怎样的来之不易,从这点来说,《水门桥》选择在春节档上映,有特殊的意义。
它是对革命烈士的怀念、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与自豪感,但同时,它更是一种警示,是一种感恩。
我们要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因为没有一场战争是不残酷的;我们会更努力的建设祖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因为“一代人打了五代人的仗,受了五代人的苦”,我们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在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电影《水门桥》,再次点燃了中华民族潜意识里的珍贵火种。新年了,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走进影院去看看这部电影,这段记忆需要铭记,这份精神需要传承,它是我们走向更好未来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