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纳兰惊梦我是唱作人寄生熊猫潮玩 |
分类: 纳写电视剧 |
假如给你30秒,你会用来干什么?
是去朋友圈点个赞?还是刷两条抖音?
现在又有了一条选择,可以看完一集有点酷、有点萌又有点搞笑的动画短剧。
最近上线的《寄生熊猫》,就是这样一部动画短剧。
光看这滚字幕片头,相信许多科幻迷就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寄生熊猫》片头)
没错,这分明不就是《星球大战》本战吗?
(《星球大战》片头)
不仅是这滚字幕的片头,这两部作品的名字从颜色到字体风格都是如同孪生兄弟。
(《星球大战》片名)
(《寄生熊猫》片名)
包括这一开场便是驾驶着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穿梭,
(《星球大战》)
(《寄生熊猫》)
就连《寄生熊猫》的主角Producer C的形象,是不是也与《星球大战》里萌萌哒的机器人BB-6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没错,《寄生熊猫》可谓是全方位致敬经典科幻电影《星球大战》:譬如第一集《猪队友比敌人更可怕呀》介绍故事时的BGM配乐,堪称十足的《星球大战》范儿;Producer C驾驶飞船逃离P.P.S.S空间站的场景,与驾驶者十年隼逃离死星的画风何其相似。
只不过,与《星球大战》系列任何一部动辄便是2个小时的片长相比,《寄生熊猫》每集片长是显得是如此的袖珍:每集只有30秒。实际上,这也是国内首部以潮玩为主体的动画短剧。超短的剧集时长,恰巧是迎合当下娱乐消费碎片化的时代特征。
虽然《寄生熊猫》每集时长只有30秒,但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可不少:故事的主人公并非籍籍无名之辈,而是早在《我是唱作人》里就凭借“抢”走“胖虎”车澈MC饭碗,从此被大众所熟悉的Producer C。
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Producer C,“前世今生”在《寄生熊猫》头两集便得到了交代:邪恶的欧米伽组织建立了一个庞大而又完善的空间站P.P.S.S来生产代号为“寄生熊猫”的恐怖战争兵器,Producer C便是其中意识觉醒的一只。
为了摆脱奴役,Producer C联动同样拥有自主意识的机器同伴一同逃出空间站,从此踏上了追求自由的道路——这也就是《寄生熊猫》的宇宙观与背景故事设定。
关于人工智能自我意识觉醒的科幻电影并不在少数,并由此引发了关于人工智能是否具备思维能力,情感能力等广泛的讨论。
《寄生熊猫》给出了它认为的答案——Producer C不仅有自我意识,并且有着鲜明与饱满的角色性格:在第一集里,极速躲避追杀的Producer C还能不慌不忙地指挥AX回击,结果架起电磁炮的AX还没开打结果武器先报废,招致Producer C疯狂吐槽;
在第二集里,大有“不服就干”气质的Producer C原本要跟追杀自己的敌人大干一场,却因与对手撞衫而秒泄气——这种奶凶又爱毒舌吐槽的人设,与之前它在《我是唱作人》里表现出的高冷严肃、偶尔“毒舌”的性格倒是一脉相承,“潮酷高冷”的标签算是牢牢贴上了。
从结构上来看,《寄生熊猫》基本每集都采取了单线叙事结构反转的手法,通过打破观众心理期待,使剧情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这种通过铺垫悬念和剧情反转,产生意想不到喜剧效果的手法,也正是目前主流短剧的惯用方式,迎合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娱乐消费需求,满足观众对于简单极致爽感的追求。
加上《寄生熊猫》在整体风格上延续了Producer C潮玩的科技潮流感与国潮元素:大框架跳跃感的色彩碰撞,富有先锋科技感的画面和音乐搭配,使得Producer C充满了赛博朋克与未来科技感——Producer C鲜活个性与灵魂,便一步步得到了完善。
如果观察仔细的观众便会发现,Producer C不仅人设吃香,形象上也有着许多能够代表当下年轻人的态度与文化的细节。
譬如Producer C眼睛里的表情,吃惊时是两个大大的圆圈,无奈时便变成了两个小小的圆点。这样的设计,像极了在如今的网络智能世界里,大家越来越习惯于用颜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情绪。虽然Producer C没有太多的面部表情,但是通过这些符号,就可以让观众领会到角色流露的状态,从而真正达到观众与角色之间的情意相通。
一个打通人心的角色形象,就是建立在情感的同频共振之上,尤其是对于极度感性的Z世代来说,为心仪的虚拟偶像买单是件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要知道,2020年,寄生熊猫Producer C上线首批限量款潮玩盲盒,仅3小时即售罄。
毋庸置疑的是,如今年轻世代为这“永不塌房”的虚拟偶像买单的热情远远超出想象,他们更在意的是这些虚拟偶像的性格能否代表自己的态度。也正因如此,《寄生熊猫》在内容创作时更加注重为这些虚拟偶像注入符合青年态度的内容与价值表达,让它们与年轻群体建立紧密的情感联结,真正成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