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经营、越成长”,打破粉丝圈层的《奇妙的食光》如何驱动价值传播

标签:
纳兰惊梦奇妙的食光朱正廷黄明昊王琳凯 |
分类: 纳写综艺 |
纳兰惊梦/文
从去年开始,各种体验类综艺成为荧幕的新宠儿。相较于激烈对抗,强化戏剧冲突的“快综艺”,这些被归纳为“慢综艺”行列的体验节目,各自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切入不同人群的生活体验,试图以代入感唤醒观众共鸣感,打通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的情感联结。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10/231a53c3fe05473fba1bc16fa6ab3a4c.jpeg
在一票蜂拥而上的体验类综艺中,由爱奇艺、鱼子酱文化出品的实境经营真人秀《奇妙的食光》,以独创的经营体验与心愿打卡任务相结合的节目模式,再次拓宽了经营体验类综艺的边界:在最大程度上褪去偶像光环的澳大利亚黄金海岸,6位出自《偶像练习生》的“大厂男孩”担任餐厅合伙人,在异国他乡体验“经营餐厅”的种种艰辛、未知和挑战,并且通过完成经营目标以实现“旅行心愿打卡”。
《奇妙的食光》自开播以来,就凭借合伙人们强大的人气与新鲜丰富的节目形态实现了口碑与热度双丰收。在独家视频播放平台爱奇艺上,《奇妙的食光》爱奇艺站内热度长期占平台前三,在各互联网社区、论坛也赢得了广泛的讨论度,声量不小。
从舞台上的“越努力,越幸运”,到舞台下的“越经营,越成长”,6位少年在经营音乐餐厅过程中依托团队协作与个人能力创造美好的生活与回忆,全面展现出新时期95后爱豆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实现了从粉丝圈层内部向广阔大众的“出圈”文化传导,为荧幕前年轻观众树立了健康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10/ac7e1bb9306e4567a8fcba3686ae10c1.jpeg
《奇妙的食光》里6位餐厅合伙人黄明昊、朱正廷、小鬼王琳凯、毕雯珺、董又霖、董岩磊,都是出自《偶像练习生》的人气选手,节目后各自在综艺、音乐、影视等不同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发展。这些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新星偶像,在《奇妙的食光》里完成了从舞台角色到生活角色的彻底转变,置身未知陌生的环境里,少年们需要整合彼此的生活技能与经营才能,最大程度完成任务关卡,实现心愿打卡。
摘掉偶像这个耀眼的标签,少年们在经营过程中让我们看到更多不为所知的惊喜面。像幽默搞笑的董岩磊,不仅凭借着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厨艺成为了餐厅的主心骨,自制的“老爹牌”辣椒酱更成为了音乐餐厅的招牌爆款,堪称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出众的生活能力和综艺感,在节目中圈粉不少;活泼欢脱的小鬼王琳凯在舞台上风格炸裂,到了《奇妙的食光》却难逃“洗碗精”的命运,在后厨默默做着这项枯燥又繁重的工作,实在难以和舞台上的他联系起来。
如此具有反差感的人设标签,正是《奇妙的食光》的一大魅力——通过真人秀的镜头,挖掘出偶像多面且真实的标签。聚焦于他们在舞台下生活中的成长与欢乐,还原无滤镜下爱豆的真实状态。而这些曾经共同经历过舞台考验的少年们,在全新挑战里的协作与信任,在互动中所迸发的各种有趣的化学变化,亦是节目的看点所在。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10/9c32ecf3f6a04bc698409ef5e7563036.jpeg
体验生活百味,催化情感共鸣传播正能量
体验类综艺的魅力,在于深入角色之中了解不同群体的生活状态,品咂不同群体的酸甜苦辣。除了“餐厅合伙人”这个角色以外,6位少年们更是通过这个小小的餐厅,承担起年轻艺人所应当肩负的社会责任。
他们从最简单与细致的地方入手,从迎客时独具古代侠义风格的抱拳礼,到菜品里带有家乡味道的油炸小酥肉、番茄炒鸡蛋等,将这些极具符号意义的中华文化贯穿于整个用餐体验之中,用自己的方式在异国他乡传播中华美食文化、礼节文化。
他们也能够感同身受的理解中国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的思乡恋家之情,用来自家乡的美食与别出心裁的创意,为这些漂泊在外求学的学子们举办一场值得珍藏在记忆深处的毕业聚会。他们自告奋勇的承担起接待来自中国老年观众团的任务,领着或许根本不认识他们的爷爷奶奶们打卡黄金海岸著名景点,为的是能够让这些难得出国的老人们有一次完美的旅游体验。
种种走心的举动背后,是《奇妙的食光》对于自身定位与社会责任的认知:真人秀这种节目形式,更多的是把镜头中人物的魅力进行放大;带给观众快乐,只是制作节目的基本要求;在快乐与愉悦中,催化情感共鸣,实现正能量社会价值潜移默化的传播,才是深度体现一档综艺节目的价值的精髓所在。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10/68c89dd52dd546418480a06e5eda7d8b.jpeg
关注少年成长,正能量引导偶像责任担当
在体验经营的外壳之下,“成长”毫无疑问是《奇妙的食光》最为关注的核心。这种“成长”不仅仅只是身为艺人的大厂男孩在专业技能上的成长,更是从阳光青春少年到成熟责任担当男人的成长——克服自己的缺点,跨出自己的舒适区。
像自我定位“饮料部长”的毕雯珺最开始遭遇了自制的意式浓缩集体退货的职业危机,被网友们戏称“喜提感冒灵咖啡”,到后来能够得心应手开发各种新款备受好评的饮料。更重要的是,原本对于自己英语和接待能力缺乏信心的他在一开始时并不太敢主动承担接待任务,但在自我心理建设下终究跨出了最艰难的第一步。
对于非常了解这些少年的导演团队,以及善于挖掘真人秀内核的鱼子酱文化来说,大厂男孩们为梦想执着打拼,为提升个人技能坚持不懈的努力,都是肉眼可见的变化与成长。他们身上迎接未知挑战的勇气与坚定,并肩协作时的信任与体谅,为共同目标奋斗的青春感染力,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偶像责任担当。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10/703d87cf003f41ae8be97bae9fb56c64.jpeg
如此通过真人秀的镜头,放大这些小哥哥们的成长动线,使得真人秀的内容不止是碎片化,而是能够清晰的窥视人物的成长,这样的制作手法恰也体现出《奇妙的食光》里所希望体现出的成长价值。
注重粉丝互动,打造强黏度的圈层网综范本
《奇妙的食光》在开播伊始主打的便是“实境经营真人秀”,从节目的制作逻辑来说,注重与粉丝的良性互动是《奇妙的食光》不同于其他经营体验类节目的一大特色,本质上这也是基于网综节目强互动、强黏度调性的延展,体现在《奇妙的食光》每个台前幕后的环节之中。
作为节目的特色之一,需要合伙人打卡完成的心愿清单,并非来自节目导演的指定特权,而是全民参与的“食光策划人”共同征集而来的心愿。这样别出心裁的设置,不仅增强节目观众与粉丝的参与感、互动性,而且也增加了节目的悬念性。
在第六期的时候,《奇妙的食光》更是设置了粉丝专场。6位合伙人除了在菜品上费尽心思,更是使出了“宠粉”大招,在首次开张的餐厅音乐角轮番表演献唱,硬是将餐厅现场变成了小型粉丝音乐会现场。
注重粉丝的需求,呼应粉丝的应援,《奇妙的食光》一系列与粉丝的积极互动既贴心,也相当聚拢人气。对于其他主打偶像圈层内容的节目而言,在每个细节都注重有效互动的《奇妙的食光》无疑是个值得研究的范本。
而从一而终“餐厅经营”+“旅行心愿清单”内容双线并进,在这一过程中,爱豆和粉丝的关系又密切联系在了一起,在经营的表皮下,《奇妙的食光》完成的更是粉丝和爱豆一次深度的“双向陪伴,共同成长”。
目前《奇妙的食光》已收官,节目伊始“当懵懂的忐忑不安和成长的欣喜都一览无余的展现在镜头面前时,年轻偶像能够为青少年成长带来的积极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一议题也有了最好的答案——我们愿意欣赏这样的纯真和热烈,也乐于看到男孩们在经营中努力的模样!“越经营,越成长”亦是梦想照进现实背后的社会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