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血不逊《战狼2》,《龙之战》再现广西狼兵抗法军

(2017-08-08 14:58:44)
标签:

纳兰惊梦

战狼2

刘佩琦

曹云金

龙之战

分类: 纳写电影

热血不逊《战狼2》,《龙之战》再现广西狼兵抗法军
纳兰惊梦/文

八月份的电影档期,无疑是充满了热血和爱国情怀的:从《战狼2》的票房一路高歌猛进,创造内地电影最高票房记录;到《建军大业》小鲜肉独挑大梁,忆昔日峥嵘岁月;再到《龙之战》以史为鉴,将镇南关大捷这场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战果显赫的战役之一再现银幕。三部电影,三个时期,一个命题:《战狼2》讲的是犯我中华,虽远必诛;《建军大业》讲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龙之战》讲的则是中华儿女,誓死卫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17/a6c26ffb5e9a2875db19ff71221d49d7x1500x844x170.jpeg

 

说起晚清抗击外敌的英雄人物,林则徐等人早已经是深入人心,但还有更多像冯子材这样有血有肉的民族英雄值得铭记。犹记得在高中历史课本书中,对于这场抗击外敌的重大胜利有着很高的评价:它是晚清近代史上诸多强弱悬殊战争中极少数获得胜利的战役,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战果显赫的战役之一,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根本上改变了中法战争的形势,也导致了当时法国内阁的倒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17/6505df035eea9363fa36c99c962cfb23x1500x844x170.jpeg

 

电影片名取名《龙之战》,想必是寓意当时的中国就是一头沉睡的巨龙,而不是待宰的羔羊。尽管在电影里对于中法交战双方的实力差距有着相当显著的刻画:一方是快枪大炮,一方是长矛大刀。但决定战争胜负的从来不只是武器的差别,更在于对战争的理解和保家卫国的战斗意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17/7bcab6cde3c80c117f6bf5dd85d9e700x1280x720x220.jpeg

 

所以在《龙之战》中,战争场面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场面,电影着重以严肃的态度写实再现惨烈残酷的战争场面,杜绝了以玄幻手法进行戏说。要知道在历史上,年近七旬的冯子材就曾在最危急的时候持刀大呼,率先率领两个儿子跃出长墙,身先士卒冲向法军进行惨烈的白刃格斗。自以为深谙中国国情和政府的法国将领尼格里,正是输在了这一点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17/016b33a066a6b3a57bf2fa29edfa01d0x520x299x47.jpeg

 

值得注意的是,电影中为了凸显冯子材抗击外敌的决心,以及军令如山的军纪,《龙之战》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一是为了表达冯子材誓死抗敌的信念,电影情节中有着一出临战前抬棺出征的设计,但实际上这个历史典故出自左宗棠血战英俄;二是为了丰满冯子材的角色形象,以及再现其对于狼军军法如山的要求,电影也设计了冯子材鞭刑惩罚单独行动的儿子冯相贤,乃至含泪大义灭亲心软放走自己属下的亲儿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17/774de31b9cf6e8d42f6452292c1eacf9x1500x844x230.jpeg

 

而在实际历史上,冯子材的确也带着两个儿子上战场,以示合家赴难的决心。也曾在开战前传令各部将领:“有退者,无论何将遇何军,皆诛之”,但并没有临阵大义灭亲以正军法这段故事。但得益于这段“虐心”的设计,将冯子材和儿子之间在家国忠孝之间的大义感情升华到新的高度,为冯子材这位老将形象有血有肉的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抬棺出征还是大义灭亲,这种为电影效果所做的处理增加了故事的艺术感以及视觉效果,也使得影片在恢弘的场面之外,更不乏精彩的故事内核和超强感染力。这种形式的热血和爱国主义熏陶,无疑更加走心而非流于表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