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纳兰惊梦/文
影视剧广告植入和综艺节目广告植入从最早的遮遮掩掩到如今的无孔不入,已然早就被观众所熟悉和接受。可以理解的是,毕竟无论是影视剧还是综艺节目制作都需要成本,广告软性植入不过是另一种将观众注意力转售的市场行为而已。只不过,当广告植入多到令人发指无法直视,硬到完全不讲逻辑的时候,这样的传播无论对于节目还是产品本身可能都是种反效果。历数近来最为奇葩最为freestyle的广告,大概有这么几种类型。
产品调性和人设不符——《欢乐颂》、《一起来看流星雨》等
要说广告的植入其实还是要考虑产品调性和人设背景的契合程度,如果缺乏合理性结果就只能是闹笑话。像在《欢乐颂2》中,理工男应勤和赵医生以法国DS还算没有问题,但曲筱绡的代价就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毕竟她爸开劳斯莱斯幻影,她哥开玛莎拉蒂的Gran Turismo,结果曲妖精自己开了辆大众POLO?随便开个奔宝奥大概也比选择这款大众入门款来的更加契合吧?
同样的问题在《一起来看流星雨》里也出现过,剧中张翰主演莫容云海是亿万富翁的孩子,但是竟然只开着名爵跑来跑去,是不是太低调了?
产品特征和年代不符——《青云志》、《古剑奇谭》等
如今的广告植入不仅瞄准了现代题材,包括一些热门的古装剧也不放过。要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些老字号产品的植入也不是没道理,譬如像阿胶、白酒这类确实有着悠久历史的产品也就罢了。但像《青云志》里的康师傅茶庄,九九九感冒灵,《古剑奇谭》里的58同城镖局就实在有点不能忍了。就算是玄幻剧,广告植入也不能这么“玄幻”吧?这些硬邦邦的植入,除了让观众分分钟出戏以外,还会有啥好处呢?
产品植入情节缺乏基本逻辑——《我们结婚吧》、《何以笙箫默》、《深夜食堂》等
如果说《我们结婚吧》里面的相亲网站植入还算合理,那么有关于洗衣液的植入情节实在有些低幼。像男女主角的老妈在超市里为抢购一瓶打折的洗衣液而大打出手,而在他们的背后则是满货架几百瓶同一品牌洗衣液。《何以笙箫默》里何以琛能把3.8度鸡尾酒喝出52度白酒的“好酒量”出来,甚至还因此“酒后乱性”,这剧本编的完全不讲基本法。至于在《深夜食堂》里,深更半夜跑到饭店来就为吃一碗泡面实在也是太不符合常识——在家不能吃泡面吗?
要说广告植入必然是大势所趋,但简单、粗暴,几乎不加任何设计,完全违背逻辑的植入只能让人心生厌恶。至于由于植入品牌的介入时间不一、植入方案仓促,导致不成功的案例,更是应该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