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版《非诚勿扰》回归,还会依旧是观察中国社会的窗口吗

(2017-06-01 15:15:44)
标签:

纳兰惊梦

非诚勿扰

孟非

黄菡

综艺节目

分类: 纳写综艺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616928848/641

 

纳兰惊梦/文

作为一档长寿的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终于在“七年之痒”这个颇具玩味的时间点上宣布停播改版。其实,随着电视环境竞争日趋白热化,电视节目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新版《非诚勿扰》回归,还会依旧是观察中国社会的窗口吗
5月,全新颠覆的《非诚勿扰》再度归来,有点熟悉,有点陌生。熟悉的是,主持人孟非和“回来看看”的黄菡等,有种似是故人来的感觉;有点陌生,则是规则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舞台从扇形变成了哑铃,女嘉宾出场方式也从鱼贯而入变成了一个接一个出场,男嘉宾需要做出将她放到心动区还是观察区的抉择,因为两个区域的人数都必须是12人,因此男嘉宾往往在一开始展现出观望的姿态,如果男嘉宾总觉得下一个是最好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丢掉了最初出场的那些本来心仪的人。同时,新加入的“盲选”环节,为节目增加了悬念感。总体来说,新改版后的《非诚勿扰》更加注重科学和平均,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改版后的节目里都拥有了更为充分的展示和表达空间,终选区更是一种双向选择的关系。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616928847/641

 

规则的改编是形式上的改变,但需要指出的是,《非诚勿扰》紧抓人心更在于它的内核所在。旧版《非诚勿扰》中,从最早乐嘉“性格色彩学”的性格剖析,到黄菡温润如玉、以理解尊重为基础的思考和判断,再到黄磊对于爱情和婚姻充满生活智慧的解析,《非诚勿扰》的舞台上嘉宾老师以各自生活经历感悟出发,分享与传递别样的生活色彩,堪称节目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再加上孟非标志性的睿智解读,也就可以理解为何这档长寿节目能够如此备受追捧。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616929241/641

 

所以可以说,节目基于“生活服务”的定位,《非诚勿扰》所蕴涵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早已经不止是停留在相亲婚恋层面。这个聚光灯下的舞台,更像是当下社会的一个缩影,一个小社会,透过这个观察中国社会的窗口,清晰直观的窥视着这些形形色色素人们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回顾曾经站上《非诚勿扰》舞台的男女嘉宾,有普通的公司职业,有性格不羁的自由职业者,有豪情万丈的创业先锋,也有事业有成的白领金领,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职业、成长背景,生活环境等等,每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自然也都不尽相同。每一期节目所展示的内容,也不仅仅是24个单身女性和5个单身男性的故事,更多的是展示那些和他们一样的普通人的不同的生活经历、人生阅历和生活期待。唯一值得确定的是,这些素人们在寻求志同道合伴侣的同时,恰也正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找对象”这一诉求呈现的过程。牵手不牵手的背后,实际上是不同的人在交换着他们的人生阅历、生活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所谓的“三观对路”,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617103295/641

所以,把《非诚勿扰》评价为“最有时代感的电视节目”并非虚妄。因为正是这个小小的舞台,却将当前中国整个社会真善美丑的横切面巨细靡遗的全部展现了出来。作为一个公众媒体,想要能够摈弃可能存在的外力影响,真实展现多元化的价值观,其实并非是件简单的工作。相反,节目能够以极大的包容性来表达当代社会青年男女的价值观、世界观、择偶观和婚恋观,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气。对于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而言,他们收看《非诚勿扰》并不是单纯为了看美女,也并非只是为了看孟非和嘉宾逗趣说俏皮话。而是希望通过《非诚勿扰》这个窗口,不仅都能够聆听明星嘉宾们的感受和见解,更能够了解到那些精彩纷呈的人生。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616928838/641

 

值得一提的是,有许多忠实观众追《非诚勿扰》的初衷,并非是简单的“脱单”,更有些“相亲”这回事八竿子打不到一起。他们愿意为这档节目奉上自己的时间和流量的重要原因,恰是在这档节目中所流淌着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七年的见里,《非诚勿扰》每一期节目都在不断涉及到事关我们生活方方面的话题,这些话题几乎涵盖了今天普通中国老百姓生活的绝大部分领域。在每个表面争锋相对的话题之下,涌动的正是真实生活中的思考碰撞,也是在婚恋诉求包裹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就是《非诚勿扰》之所以能够称之为观察中国社会窗口的原因所在。而新版《非诚勿扰》能否再现往昔之辉煌,关键也在于除了包装形式以外,对于社会现状讨论的初心依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