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兰惊梦/文
“大数据”对一档综艺节目有什么影响?“互联网思维”如何成为综艺节目的风向标?《中国正在听》播出三期,三期参与微信“摇一摇”互动数据分别是122.8万,256.97万,490万,这种呈现成倍增长的态势,远超今年现象级综艺《中国好声音》的累计参与用户数。对比年轻化的网络用户,收视率和互联网互动数据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掌握遥控器的叔叔婶婶们,更愿意把遥控器交到同时段更热闹的《跑男》的手里,《中国正在听》连续三期收视率都徘徊在1个点左右,被《跑男》破2的成绩直接碾压,这样的成绩放在央视三套周五晚间黄金档这个大环境下实在不够看。《中国正在听》正在努力尝试的双屏互动仅仅是挣了吆喝,这条路显得不是那么顺利。

从目前被局限的互动方式来看,微信“摇一摇”的互动方式一定程度上对于节目制作方式变革产生了影响,这些都建立在对于互动大数据的挖掘基础上。每期节目的微信场外互动数据汇总,都能够具象勾勒出《中国正在听》观众的脸谱。在第一期场外互动参与约123万的总次数来看,“摇一摇”功能显然更受男性用户青睐,男性比女性参与比例为56:44。有意思的是,男士比例虽然占优,但获得场外摇一摇最受观众和喜爱的挑战者,是当晚获得满堂彩的孟根花。孟根花当天一身绿色的高领毛衣,朴实的圆脸,紧闭的双眼,实在无法与传统中的美女挂钩。但她的歌声仍然让“摇一摇”的用户们毫不犹豫的把票投给了她。所以,当天的“摇一摇”用户,只看实力不看脸。那么问题来了。男性用户是不是就专注雌性30年呢?答案并非如此。第二期场外观众互动参与总次数约257万,场外互动高峰出现在19:37分,发生在节目的开始,“慢慢的”李佳明变身“快快”的李佳明的时候,达164651。显然年轻的用户们,对改变了风格变得萌萌的李佳明十分支持。网络互动的方式给了未来电视行业一个巨大遐想和发展的空间,但最终谁能取的遥控器的从属权才是真正胜者。歌者能否尽其事,听审能否尽其责都是影响收视率的核心问题,“大数据”能否给电视受众讲一个听得懂的故事,至关重要。

“观众爱看什么,就给他们什么”,这种灵活的操作手法让“大数据指导”、“互联网思维”不再是一句空话。虽然收视率风雨飘摇,但身为制作单位的光线经过大胆尝试,也可以说给未来的节目制作提供了全新的模式——以后的节目制作可以不需要依靠“猜”来揣测观众到底喜欢看什么样的节目内容,而是根据足够规模的数据量来精准把握观众的收视习惯与行为,精确化、智能化地进行节目内容生产。那样的电视未来,才值得真正期待。但同样需要指出的是,就目前《正在听》对于数据的利用局限度还是很大,精细化程度也离预期存在差距。如何更高效的获取和深入挖掘,仍然需要进一步摸索。另一方面,在专注制作方式变革的同时,对于节目内容质量的把控依然是核心要素。至少在目前三期的节目中,还没有真正出现能够引发全民关注与讨论的选手,这一点恰恰也从互动数据的反馈中也能体现。
《中国正在听》受限于国内电视节目的播出政策导致核心竞争力被阉割已是不争事实,目前《中国正在听》正在尝试的全面互动,有可能影响的将是电视节目的未来。这种影响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对于节目制作方式的改变,二是对于观众收看电视习惯的改变。预计在不久的将来,电视观众的双屏互动必然是种常态化:一边看第一屏电视的节目内容,一边使用第二屏手机或是平板电脑进行互动——或是参与节目发展,或是尽情吐槽,这是理想舒服的互动状态,也是对以往观众单向收看电视的习惯的重要变革,更重要的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假以时日,待到电视节目播出环境放开之时,光线制作的《中国正在听》这种吃螃蟹式的试水将带来难以估量的效益——借助了央视这样一个大平台,实现了对最大规模观众的面对与拥抱。目前,央视3套通过《正在听》已然更改观众比例,女性比原来提高4%,4-14岁的观众比例比原来提高56%,15-24岁提高了70%,男性观众减少5%。城市提高了8%,乡村减少了6%。观众年轻化,也是央视乐见的结果。但微信互动还有更好的前景,你可以畅想当年超女全民投票时的疯狂,甚至可能更疯狂——这一切都建立在目前国内所拥有的近13亿手机用户的基础上。
(感谢关注纳兰惊梦的微博)
(扫一扫关注纳兰惊梦的微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