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兰惊梦/文
类型电影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国产电影很常提及的概念,也是现在影视圈越来越重视的一个定位。而如今,这股概念风也吹进了电视综艺圈,各家卫视的目光也不再局限于歌唱、舞蹈、游戏、谈话这样传统类型的综艺节目,而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像安徽卫视的《超级演说家》就是诸多类型综艺节目中特色较为鲜明的一个。

过去所说的“说话节目”,作为普通观众的我们最常产生关联联系的就是访谈节目,对话可以是名人或者是有特殊故事的人,还有一种历史更为悠久的形式即电视辩论赛。但随着节目制作的发展,访谈节目已经进入日薄西山式的疲态期,而电视辩论似乎受众面更窄更难以引起观众共鸣而遭到抛弃。所以当第一次听说安徽卫视搞“说话节目”,还是一档语言竞技节目的时候不由的捏了一把汗——在如今消费娱乐过度的环境之下,这样看起来有些剑走偏锋甚至前途不甚明朗的节目究竟能够博得别样的青睐?

应该说《超级演说家》从一开始就参照着眼下最火热的真人秀节目模式全方面的打造,从标配的大牌评委团(陈鲁豫、李咏、林志颖和乐嘉),到代表民意的大众评审团,到台上台下旁边切入的真人秀拍摄手法,到捉对厮杀残酷淘汰的赛制。我们能在《超级演说家》的身上看到许多节目的影子,借鉴就是最好的学习。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微创新的成功同样值得鼓励与追捧,关键在于如何将它做到极致。在纳兰看来,《超级演说家》能够在诸多综艺节目中以类型取胜,同样也胜在够娱乐够煽情两个关键点,这也是目前为止国内综艺节目的两大必胜法宝。从昨天的节目来看,无论是黄小胖还是唐棣,无论是陈铭还是李林,都有意无意的向煽情这个方向靠,从现场效果来看也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杀伤力。但个人感觉有几个选手的演说“演”的成分比“说”的成分更大,以至于让人产生“装”的感觉。不知道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因为选手渴求胜利的策略,还是应电视节目的需求,但如果一个演说不是靠以情动人还是靠“演”蒙人,终究不会走的长远。其实个人建议有些说话的题目可以更加接地气一些,而不是空泛的大标题,否则很容易出现“以空打空”的内容出来,让人心生厌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