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好声音》们是送财童子还是洪水猛兽?

(2012-10-22 22:44:41)
标签:

中国好声音

中国达人秀

版权

湖南卫视

纳兰惊梦

分类: 纳写综艺

纳兰惊梦/文

    在《中国好声音》结束许久之后写这篇关于电视圈国外节目版权引进与自主创新的东西,就是不想被冠之以“捧臭脚”的头衔,而是想以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来看待由《中国好声音》的大热,进而引发的关于国外优秀节目版权引进的热潮。

    其实国内电视台最早对于国外节目的学习与借鉴仅仅停留于“抄”的阶段,对于这点在《一呼百应》、《智勇大闯关》等节目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从游戏规则到布景色彩不曾改变一丝的照搬,居然也造就了不少当时的“全国第一”。有这样一个轶闻:国内某知名卫视的新节目研发部员工的招聘条件,“英语八级,听说能力强,能够完整翻译国外节目”的要求赫然在列。由此可见,“新节目研发”为何物。再到后来,《谁敢来唱歌》和《挑战麦克风》的版权之争在当时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与口舌。而随着《中国达人秀》的成功,《中国好声音》的大热,圈内对于国外优秀节目版权的引进的热情更是高涨。就连一向被认作是自主创新能力极强的芒果台,今年也出手抢来了原本辽宁卫视引进的《X factory》版权。可以预见的是,在接下来的某段时间中,各家卫视对于国外优秀节目版权的争夺必然白热化,观众们很快能够在电视上看到各种“洋快餐”的本土化。

   引进节目的优点显而易见:在经历过诸多国家观众的市场考验之后,优秀的引进节目更加成熟。相对规避了国内电视台研发新节目的风险,也节省了研发时间。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是引进节目最大的优势。电视台编导们只要像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一样,严格按照“操作手册”来运营节目便错不了。但可怕的是,作为引进节目而言,节目的原创性毫无保留的丧失了,节目的神秘感也丧失了,唯一的区别就像是我们身上穿的耐克标签上的made in China或者made in USA的标签。如果不注意看,谁知道它们来自于何方?所谓的拿来主义,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目前而言的版权引进,则是毫无保留的照搬全抄。因此,最基本的个性丧失,是纳兰觉得的引进节目的第一个弊端。

    同时,引进节目的大热也意味着国内电视台话语权的丢失。优质节目作为一个产品,奉行的必然是“价高者得”的原则。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度传出《中国达人秀》要搬到浙江卫视做,《中国好声音》第二季花落东方卫视的新闻。虽然这些传言没有成真,但确实是存在的隐患,芒果台硬从辽宁卫视口中夺走了《X factory》版权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这样缺乏稳定性的节目,其实是极度不利于一个省级卫视的品牌建设和战略发展。一旦这样的案例多发,难免就不会让电视台的高层犯嘀咕:我是多投资源在引进节目上呢?就怕做火了被别人抢跑了。我是少投资源在引进节目上呢?毕竟也是花了那么多钱买版权的纠结上。做与不做都是两难。

    引进节目同时伴随的是一个“钱”字,虽然像《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的版权费从来没有正式公开的得到了透露、但毋庸置疑的是,随着《中国好声音》的大热,引进节目的版权费用水涨船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引进节目将国内电视节目制作水平无形中抬高了,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这对于电视节目的制作发展是一件好事。但是,并不是所有电视台都能够出的起这么高昂的版权费用,这对其二线、三线电视台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引进节目最后会不会沦为一张资本竞争的变味游戏,值得深。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