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跨越了时间之河的爱情

标签:
和平年代坚守梁山伯与祝英台守候纳兰惊梦文化 |
分类: 纳写书 |
纳兰惊梦/文
当翻过《坚守》最后一页的时候,纳兰依然无法从李明宇笔下跳脱出来,无法从一个用生命留下印记的故事跳脱出来——这是一个关于守候的故事:一个明知道爱人早已牺牲,却依然用一生来守候他的女人;两个明知道她心有所系,却仍然坚定不移地守候她一生的男人……在几十年的如水光阴中,他们相濡以沫,无私无求,直至生命终结。
无可否认的是,在现在社会文化的冲击之下,现代人对于爱情的理念已经变得前所未有的轻浮甚至是轻飘。梁山伯与祝英台式的故事也似乎永远只能存活在童话世界之中。劈腿与背叛反倒成为了屡见不鲜的名词。已经很少有人依然相信坚守的意义,它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
而在《坚守》中,矢志不渝的爱情故事却并非一人所有,他们对于爱情的坚守让人动容。这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情感的坚持与延续,更是一种人性的体现。有时候,爱情的坚守不是一起的努力浇灌,不是一起的努力拼搏,而是穿越了时间之河,穿越了历史大幕的守望。那份守望不因青春的逝去而变色,不因岁月的流走而苍老。而是静静地,静静地成为了永恒的一部分。
爱是一种承诺,情到深处纵是海誓山盟亦不觉肉麻。爱需要承诺,需要的是真真正正的承诺,那种随口而出的信誓旦旦的应许,不是承诺。真正的承诺,乃是真诚地由心而出的。军人出身的雷声大,自然说不出“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样的缠绵悱恻,但他却用实际行动,守候着远超越语言所能叙述的爱情。
在书店里《坚守》这本书被归类为军旅小说,其实在纳兰看来这是一部相当难以界定的小说。它和我们所看到的军旅小说多多少少都有点不同,它不是一味的在叙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的血腥博斗,也不是完全在写和平年代军人的生活和情感,而是把二者合而为一进行了杂糅,从而构成了这部小说主要内涵。也就是说,它既有战场上的惨烈博杀,也有和平年代军人的情感和生活。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群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退役下来的军官和士兵,他们在一座荣军院演绎出了一场可歌可泣的人性大戏。更重要的是,这出人性的大戏,透视了人性的复杂,见证了生命情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