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80后李芳芳纳兰惊梦娱乐 |
分类: 纳写电影 |
纳兰惊梦/文
南京的六月是一个充满感伤的季节,当六月意味着毕业,当“毕业”这个动词前面加上了“大学”这个名词,产生的化学反应只有是难以自已的离愁与哀伤。眼见着,最后一批的80后也要即将告别大学的青葱岁月,从象牙塔迈进大熔炉。80后的一代,或者已经、或者正在、或者将要追寻着自己的爱与被爱。
机缘巧合之下再次走进电影院,坐进了放着《80'后》的厅。不可否认,我是被这个“被代表”的符号化的片名吸引进电影院的。这是一部几乎没有熟脸的电影,事实上如果在片中出现了周迅、赵薇这些名角的话,或许反而会让不少人失望。岁月不饶人,纵使小燕子们演技再醇熟,纵使化妆水平再高超,但那份属于80后的青春与回忆却是无法修饰与装点。
电影说的是三个80年代出生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寻求同一个问题的答案:世界上是否原本就没有永远的爱,就如同没有纯粹的白?在成年后,他们以各自的生命来回答那个最初的问题:我们都绝望地渴望被爱,却不懂得如何去爱人!其实这样的话题看起来何其似曾相识?80后的一代,曾经被攻击为 “垮掉的一代”,“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愚昧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但在经过时间的磨砺之后,80后的一代洗尽铅华,渐渐地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渐渐地知晓与领悟关于人生关于爱的真谛。
导演李芳芳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奇女子,一个标准的80后:她是中国第一个出版散文集的中学生,16岁时签名售书的照片被刊登在《人民日报》上。她18岁时独立编写十集电视连续剧《十七岁不哭》,该剧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无数80后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这部电视剧并在1998年获得飞天奖一等奖和金鹰奖一等奖,李芳芳也成为了这两个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编剧。而《80'后》则是李芳芳的首次触电电影导演的角色,作为一个年轻的80后导演,也无怪于能拍出这样一部真正触及80后心灵的电影。
有时候看上去这么近,有时候看上去却又是那么远。整部电影充斥着属于80后完整而细腻的成长印迹。从香港回归、到非典再到奥运,甚至还有萦绕着的张国荣的歌声,一个个属于时代的坐标,总是让每一个80后感同身受。当陈楚生重新演绎起张国荣的《有谁共鸣》,那霎那的共鸣与记性,只属于这个时代的80后。
特约撰稿\推广宣传\专栏合作\媒体联络:
QQ:69184319(注明博客,非工作勿扰)
E-mail:xjx975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