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木兰》为啥口碑评论两极化?

(2009-12-03 07:33:30)
标签:

花木兰

2012

贺岁档

纳兰惊梦

娱乐

分类: 纳写电影

图文:《花木兰》海报曝光--主海报横版

    纳兰惊梦/文

随着《花木兰》的强势杀入电影院线,今年的贺岁档便真正开始进入第一个高潮。前一阶段虽然上映的国产片不少,但几乎无一例外走的都是小成本制作搞笑路线,根本无法与来势汹汹的《2012》抗衡。而凭借其家喻户晓的题材以及堪称国内一流的演员阵容出征的《花木兰》,则被视作是真正意义上能与《2012》抗衡的国产作品。首周末三天一举拿下票房3200万,表现抢眼。这一成绩也是今年10月以来继《建国大业》和《风声》之后唯一一部首周末票房突破3000万的国产影片。特别是在《2012》、《暮光之城》、《第九区》、《豚鼠特工队》四部莱坞进口大片的联合围攻的形势之下尚有如此佳绩,实在能难能可贵。

 

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实是,对于《花木兰》的评价却形成了两派:以一些专家学者为代表的一派认为《花木兰》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两军对垒的场面屈指可数,没有气势磅礴的行军布阵,也没有精彩的动作设计,而且在某些情节上失实;而另外以广大观众为代表的一派却认为《花木兰》用当代人的观念描绘古代人物,通过真实的武打场面和战争背景下的爱情,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花木兰,也弘扬了中华民族忠孝义的传统美。同时,影片通过爱情、兄弟情等情感,体现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人的改变,由此来说明和平的重要性。

策划:《花木兰》八大迷团-花木兰亮相女儿身

在纳兰看来,对于同一部电影却产生了如此两极化的评价的直接原因便是这两派看待电影的着眼点不同。专家的角度,是立意于电影的摄影手法与技巧等专业方面,如果单讲大场景大画面的制作,《花木兰》的确是美中不足。但电影并不等于特效+大场面,更重要的是在于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内涵与意义。电影的意义,在于满足观众对于精神的需求和探索,对于生活的品味和反思。一部好的电影会感动你,让你理解电影演员的内心思想,与现实生活重叠得到启发。更重要的是,作为一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的电影,《花木兰》除了将陈坤与赵薇的对手戏揉捏的感人至深之外,更重要的是将花木兰代父从军与谢官还乡养父的“孝”,将花木兰“士兵可以叛我,将军可以弃我,但我绝不背叛我的国家”的“忠”以及士兵之间的“义”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而这也是除开电影画面,更值得观众去关注的意义。

 

其实做像《花木兰》这样家喻户晓题材的院线大片是个双刃剑,一是题材的普及度省去了院线宣传成本,一是观众对题材的先知度很容易对影片的口碑造成一定的影响。大家对于《花木兰》的既定印象就是女扮男装征战沙场十二载的故事,潜意识中就觉得是应该表现花木兰如何英勇杀敌直至将军,但却没想到电影版的《花木兰》却从另外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诠释,出现些许争议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其实,如果我们以一种更开放的心态来看到这部《花木兰》,你会觉得这的确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http://tt5.sinaimg.cn/1087770692/180/1258100124        http://tt7.sinaimg.cn/1656809190/180/1256816476     

陈坤微博                           赵薇微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