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督导“六维体系”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05-29 10:14:28)分类: 思想火花 |
以督导“六维体系”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2019年7月1日,《南京市教育督导条例》正式施行,南京作为首个出台地方教育督导条例的省会城市,自此开启了教育督导的新篇章。六年来,南京江北新区深入贯彻落实《条例》,构建起“制度—队伍—模式—整改—智慧—品牌”六位一体的督导体系,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立制为先,构建督导制度体系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江北新区成立伊始,便迅速组建教育督导委员会,由区综合部、党群工作部、财政局、教育和社会保障局等14个单位协同参与,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督导工作格局。督导委下设办公室,专职负责日常督导工作,确保督导工作的常态化与连贯性。
教育督导室全面修订《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责任督学的工作程序与运行机制,使督导工作有据可依。同时,制定《责任督学巡视校园工作要求》等十三个规范操作细则,从各个环节引导和激励责任督学正确履职,不断提升工作效能。依据相关文件精神,修订《江北新区中小学责任督学考核办法》,从制度层面保障督导工作的公正性与科学性。
强基为要,锻造专业督学队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江北新区高度重视督学队伍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督学队伍。在人员配备上,创新采用“1+2+1”模式,即每所中小学配备1名专职督学、2名责任督学、1名学校督导联络员。其中,第一责任督学由经验丰富的资深人员担任,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督导经验,为督导工作精准把脉;第二责任督学由学校后备干部担任,他们带来新兴技术与创新思维,负责技术支持和材料采集工作。这种科学合理的配备方式,实现了“督导经验与新兴技术、督导权威与人才培养、督导制度与一线实际”的有机融合,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调研为径,创新主题督导模式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江北新区从挂牌督导工作之初,便积极探索以主题督导为主的运行方式。近年来,围绕招生入学、教育收费、校(园)务管理、师德师风、校园安全、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学校改革评价、家校合育、综合实践活动、“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防止小学化倾向等多个关键主题展开督导工作。
在督导过程中,积极推行全过程管理模式,每月督导遵循“共同的主题、相同的流程、权威的口径、统一的工具、同一的数据库”原则。督导内容紧密围绕主题展开,通过科学合理的督导手段,借助专业工具收集数据,并依据数据进行客观公正的督导评价。严格规范的工作流程,为实现效能化挂牌督导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有力依据。
破题为重,健全整改闭环机制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每次督导,责任督学都坚持基于实证和数据开展工作。在帮助学校、幼儿园总结梳理成功经验的同时,敏锐洞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近几年,多位责任督学在改善校园办学条件、排除安全隐患、推动教育内涵发展、解决学生入学转学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切实为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办实事、解难题。建立督导结果通报制度,将督导结果向被督导单位及其主管部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督导结果作为对被督导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问责的重要依据。
智慧为翼,打造数字督导生态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江北新区督导室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大力推进智慧平台式督导。实现工作场景的及时上传、在线图文的实时记录,集现场办公、考核签到、主题宣传、资料留存、区级监控等一体化功能于一身。同时,通过大数据的搜集、汇总和反馈,极大地提高了督导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使督导工作更加简洁高效。
督导室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问题数据有据可依、校际差异有效控制、问题改进有力实施,为教育督导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品牌为媒,提升督导社会影响力
“海蓄其流,山积其壤。表崇望显,源深润广。”新区广泛宣传《条例》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提高社会各界对教育督导工作的认识和支持,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新区教育督导室及时总结推广教育督导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了全区教育督导工作水平的提高。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对我区学前教育挂牌督导进行了深度专访,将新区学前教育督导的优秀经验展现给大众。《中小学管理》《中小学校长》等专业刊物刊载了我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实践案例,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南京日报》《江苏教育报》《中国教育督导》《学习强国》等权威媒体也先后登载江北新区教育督导的先进经验做法,使得江北新区的教育督导模式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传播和认可。
贯彻落实《南京市教育督导条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江北新区将继续以《条例》为遵循,深化“六位一体的督导体系”推动制度完善、队伍提质、模式创新、整改增效、数字赋能、品牌升级,为建设“教育强区”提供坚强保障,奋力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